白岩松妙語評點馮驥才:他跟天津大學的合作是天作之合

2019-12-24     探照燈


探照燈現場報道


「冰河·凌汛·激流·漩渦——馮驥才記述文化五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召開,會議由中國作協、民進中央文化藝術委員會、天津大學、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民協等單位聯合主辦,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承辦。

開幕式上,主持人白岩松用拆字的方法全新解讀馮驥才。

大家看這個『驥』字:首先一個『馬』,馬不停蹄地奔波;上面是一個『北』,天津大學原為北洋大學;最底下是一個『共』,公共事務的『共』,最核心在於中間的『田』,他從未離開過這塊土地。


白岩松


2014年起,馮驥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陸續出版了《冰河》《凌汛》《激流中》《漩渦里》四部作品,而這套精裝書正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為「冰河·凌汛·激流·漩渦——馮驥才記述文化五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全新出版的合集。

在這套作品中,馮驥才以非虛構的寫作形式,記錄了自己從年輕時代直至今日半個世紀以來的文化人生。從青年時代寫起的《冰河》與《凌汛》,是具有自傳性質的生命史,講述新時期文學心路的《激流中》,則具有精神史的性質,而記錄文化遺產保護歷程的《漩渦里》,更蛻變為一部思想史。



18歲的馮驥才


今天是一個馮驥才的親情聚會。我覺得能讓大家坐在這裡,就一個關鍵詞:緣分。

2014年起,馮驥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陸續出版了《冰河》《凌汛》《激流中》《漩渦里》四部作品

兩個月前我剛給我的研究生布置完作業。那個月的書目當中,包括馮驥才寫的三本書,就是大馮的這四本書當中的後三本:《凌汛》《激流中》《漩渦里》。因為第一本《無路可逃》十個月前他們看過。

布置完這個作業的三天後,我接到了大馮這邊的簡訊,說5月9號開學術研討會,希望我來主持。那一瞬間我就感嘆緣分的力量。所以今天站在這兒,我真不是應邀出席。屬於硬要出席。



大馮的這四本書,《冰河》《凌汛》《激流中》《漩渦里》,真正的起點應該是1966年,那是我出生前的兩年。

到今年我都51了,你就知道他這四部書書寫的是多麼厚的一個人的歷史。今年我們都知道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她書中的這53年超過了一半還多。如何跌宕起伏如何,大家應該都非常清楚。

所以今天因為緣分把大家聚在這裡頭,應該大家一起用掌聲為這個大家庭親情鼓鼓掌。大馮今年多大年齡,我不說了。但是在我心目中占到這兒,我就覺得他才18歲。

因為18年前,馮驥才受聘天津大學教授,僅僅四年的時間,馮驥才學院的這棟大樓就建好了。我來了幾次了,結果我已經看到有歷史的這種痕跡了。


天津大學

馮驥才與天津大學

要用我的觀察來看,我覺得大馮跟天津大學的合作是天作之合。這都是生於叫生於患難。天津大學跟甲午海戰有關,1895年,天津大學創校,馬關條約簽約那一年。大馮出生於1942年,那還是論持久戰的時候,還看不到更大光亮的時候。

但是大馮跟天津大學的更直接的淵源,是天津大學的校訓:實事求是。大馮的作品,從《100個人的十年》到這一系列的非虛構寫作,這四本書,《冰河》《凌汛》《激流中》《漩渦里》,核心就是實事求是。

我覺得這又是一個天作之合。當然背後還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愛國和奉獻。所以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這麼說沒有大馮和他的研究中心,天津大學還是偏大,但是有了大馮和研究中心,天更大了。說到大馮的愛國奉獻,他有無數的位置和方式在做這件事。其中包括他作為民主黨派,坐在全國政協扮演了常委,多年這樣的一個角色。


馮驥才與白岩松


馮驥才名字裡頭的兩匹馬


有的時候看到一個人,就會想到一個動物。比如說我看到韓美林的時候,就會想到牛。看到馮驥才的時候,我就會想到馬,雖然他不屬馬。您見過誰的名字里,有兩匹馬?大家研究一下,馮驥才這個名字裡頭有兩匹馬,他不跑,誰跑?

結果他跑的文化藝術的領地,就特別多。你看你籃球運動員出身,然後寫文字當作家,然後又畫畫,公共知識分子教書,然後又當了政協委員,跑遍中國,拯救非物質遺產和有形的建築文化遺產,古村古鎮保護,等等做了很多事情。

但現在,還是他走進我們的視線,還是用文字走進來了。1979年,他以內部小說,走到大家視線面前。那一年偏偏是馬年。


馮驥才畫展

更完整的馮驥才什麼樣?馮驥才的驥這個字,大家看他驥這個字。首先這面有馬,這不用說了。剛才你看他現在依然在奔波著,都不用講。關鍵在後面那三個,首先上面是一個北字。你看一個寧波人。南方的出生於天津,從此在北方逐漸成為馮驥才。

天津大學以前叫北洋大學。對,你就看他跟北的關係,最底下是一個共。這也不用說了。然後包括公共知識分子的供,但是我覺得一個核心在於中間的田。他從來不離開這塊土地。他始終對田野有熱情。他眼睛不是向上看的,它是向下看的。


15年在路上


當初大馮當了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一定有人說你又當了一個官。在我心目中他哪是當官?

第一個當了民協主席,就總不能在家呆著,得四處四處跑。第二個他得化緣。第三個更奇妙,在他的工作和發現下,過去不太受重視甚至歧視的民間藝術,慢慢成了可以被供奉的神靈。更重要的是香火不斷,文化越來越多元。

馮驥才一直對民間藝人關注。所以馮驥才做了15年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協會的第一任主席是郭沫若。馮驥才擔任中國文聯副主席28年,擔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15年,是我國民間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先決者、先行者、先倡者。



他率先開展木板年畫,談好剪紙等領域的非遺傳承人的田野調查,已傳承人口述史的方式記錄下來,又繼續成立了我國首個涵蓋民俗學、民族學、藝術學、社會學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傳承人口述史研究所。

在民間文化傳承保護和學術研究領域投入了巨大精力,為中國傳統文化搶救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表率性的貢獻。


愛情與友誼


提到大馮,不能不談到他跟韓美林之間的多年的友誼。

他倆好到什麼地步呢?結婚紀念都在一起過!大馮娶了夫人之後,事業蹭蹭往上走。然後韓美林取了建平之後,國際影響力、國內影響力,都變得更好。這好愛情就是這樣叫旺旺。但是友誼就會變化成合作。

我真沒想到在大馮這麼忙的情況下,居然能夠抽出時間跟美林有了多次深談,最後以字數的方式,為美林出了一本書叫《煉獄和天堂》。看到這本書已經不是說掉眼淚的問題了,而是難過至極!韓美林當初挨打的時候一身血,結果看到地上的血,他覺得應該添加幾筆,就用自己的腳把自己的血又抹了幾筆,變成了一個雞的模樣。

今年過年的時候,我跟美林說,我說之所以你苦盡甘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你不抱怨。你沒用怨氣回頭看,而是用笑容向前看。但是畢竟是作為一個記錄。後來就有了後續的故事。


韓美林與馮驥才

畫畫補貼救文物

大馮的不容易呢,就是原本可以用在寫作的時間,都被他拿去做很多人不屑於做的民間文化保護上,甚至要畫畫換錢,賠錢去保護民間文化,所以非常難得。

大馮最好的作品是什麼?可能就是他一輩子奔波。

對於我來說,我覺得不管怎麼說,《100個人的十年》可能是我心目當中最具開拓性的一個東西。但是更多人在談論的是《俗世奇人》這本書。因為不管天津怎麼差,這麼多年,只要這部作品還在印,老天津就被他一直鮮活地保留下來。


天津大學馮驥才藝術學院

所以《俗世奇人》幾乎已經成了天津一個樣本。我統計。據媒體報道,《俗世奇人》,發行100萬冊(足本)。再一做乘法,有多少人,又走進了老天津。

我的研究生今年畢業,他們特意拿來了這個禮物:用破碎的花瓶的碎片,拼接成了一個長壽的壽字。每一個文字全是碎片,連接在一起。就是有壽命的文學

馮驥才經常拿出來的是時間的碎片,但是做成了有壽命的創作,心靈像很多同齡人一樣,一次又一次變成碎片,但是他固執的還是要把它變成更長久的東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QPhQ28BMH2_cNUgLp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