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攀比,可壓力真的很大

2019-12-04     簡愛的窗戶


我也不想攀比,可壓力真的很大

「攀比」這個詞,我們已經不陌生了,在這個年代,處處都是攀比的現象,攀比,簡單的來說就是與高標準相比,它可以是一個貶義詞,也可以作為一個褒義詞,但在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一個貶義詞。

我們都知道攀比是很不好的,但是卻人人都在攀比,其實這也是無可厚非的,每個人都想比現在過得更好,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方面,如果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心裡總歸是不平衡的。

其實攀比也不是不好,只是要正確看待,很多人都是被迫去比較的,都是被逼無奈往前走的,這也是和這個時代以及社會大環境有關的。

1 社會大環境導致人們被迫比較

人生來都不是喜歡攀比的,甚至都不知道攀比是什麼,但隨著人逐漸長大,就會越來越攀比,到了成年進入社會就更加與這個社會同質化了,其實每個人都有攀比心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有的人只是正常的比較,有的人卻是非常的嫉妒和羨慕別人,別人有什麼,也希望自己有什麼,甚至產生報復心理。

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較,有了比較才有差異,因為個體之間的差異,才使人產生焦慮,從而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當別人買了房買了車,即使你不想和他們一樣,但你天天看著別人住著好房子,開著好車子,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都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甚至把房車作為一個人成功和成家的標誌,在越來越多的人的影響下,你也會逐漸像他們一樣。

其實很多人一開始都不想那麼物質,那麼現實的,可是如果人人都這樣,你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別人會認為你很清高、佛系,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很容易被外界干擾。

最常見的是在過年的時候,本來你沒有賺到什麼錢,想著有錢沒錢也要回家過年,可是回到家裡之後,處處都要用錢,各種聚會、酒席、禮品,以及親戚朋友之間的各種比較,讓你無法逃脫這種環境,你不想比,別人也要逼著你比。

比如哪個同學有著高薪的工作,家庭幸福美滿,而自己月薪才只有兩三千;比如比自己年齡小的表弟年底結婚,而自己卻長期單身;再比如哪個同鄉賺了多少錢,年年去國外旅遊……

就算你不想去攀比,就想好好過一個年,但也會有一種無形的壓力讓你產生焦慮,這種被迫比較讓非常多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回家過年。

很多人根本都不想比,只想過好自己的生活,只可惜這個社會就是這樣,處處都是比較,都說攀比會有壓力,可是不去比壓力會更大。

而且人都是有趨同心理的,所謂趨同心理,是指個人希望與群體中多數意見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體制裁的心理,在很多情況下,個人都是被迫接受多數意見的。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會不知不覺的跟著別人走,比如我們在過馬路的時候,明明知道闖紅燈是不對的,可是,當有幾個人或者更多的人選擇闖紅燈的時候,我們也會不自覺地跟著別人走。

我們明明知道攀比是不好的,可是卻不自覺的改變了自己的思想。

在豆瓣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很多時候不是你要去攀比,而是你被牽扯著想去攀比。

知乎上也有人說:並不是我們要去攀比,而是生活中周圍的壓力讓你不得不去這麼做,佛系青年是不被需要的。

在這個社會大環境下,我們不得不按照大部分人的思想去做,就像我們明明不想合群,但為了工作,為了生活,我們必須強迫自己合群一樣,因為這個社會不喜歡不合群的人。

2 人人都在往前走,你不可能原地踏步

這是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也是一個攀比盛行的時代,不是和你比,就是和他比,就算你不想走,別人也會推著你走。

像我們在等地鐵的時候,我們明明還不確定,還在猶豫的時候,就已經被人潮擠了上去,這是我們控制不了的。

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比較,如果你不往前走,如果不努力,隨時隨地會被淘汰出局。

在工作中,如果我們不提高工作能力,分分鐘就會被取代被炒魷魚,沒有工作,就吃不上飯。

在孩子的教育上,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努力,不逼孩子一把,孩子的成績不好,學習差,比別人落後一大截,到時候想趕也趕不上。

別人的父母盡職盡責,非常優秀,再看看自己會覺得很對不起孩子,會拖累孩子。

這個年代,男人如果不努力賺錢,不買房買車,就娶不上媳婦。

女人不努力賺錢,不提升自我,又容易遭到嫌棄,甚至遭受背叛。

雖然這些思想都不好,可是如今我們的社會標準就是這樣,無論是父母孩子,還是男人女人,都是被迫選擇的。

男女老少都處在一個被迫比較的時代,在這樣的大環境當中,要麼是你比別人強,要麼是別人比你強。

達爾文還說,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能做出積極反應的物種。

如果我們一直原地踏步,別人在前面不停地奔跑,那我們只能落後於人,甚至連生存都成問題。

3 如果不比,壓力更大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不喜歡去比較的,可是人活著就有比較,只看你是抱著哪種心態。

不去攀比,不去爭不去搶,需要有強大的內心做支撐,能夠承受大環境的壓力,但大部分人都是俗人,是俗人就免不了俗,擺脫不了俗世當中的貪念、慾望,想要過上好日子,就必須努力往上爬。

有的人確實是利慾薰心,迷失了方向,走錯了路,而大部分人僅僅只是為了生活而已,他們也不想去攀比,也沒有那麼高的慾望,但如果不賺更多的錢,就養不起家,還不起房貸,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未來。

很多人寧願自己吃糠咽菜,也不想孩子讀不起書,上不起學,多少年輕夫妻因為經濟條件不足壓力很大,連孩子都不敢生,他們不是不想生,也不是不能生,而是沒有經濟條件,雖然說不會餓死,但更多的人是想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所以他們努力奮鬥,不斷地賺錢,大部分人都只是為了一個穩定的生活,為了一個住所,為了孩子的將來,為了父母看病,才拚命地向錢看,因為這個社會沒有錢真的什麼都做不了。

我們也不想爭,也不想去攀比,但如果不去為了這些所謂物質上的東西而努力,可能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障。

現在物價飛漲,一頓飯就要20塊錢左右,還有各種吃穿用度,處處都要用錢,再生個病,一個月的工資都不夠,很多年輕人有一大家子的負擔,還有各種貸款壓力。

就算你不買房不買車,在外面租房住也要交房租,現如今,房子都在不停地翻修,房租也在不停地漲,如果一直抱著佛系的態度,那真的難以生存。

表面上看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了,我們的焦慮都是因為我們的慾望越來越大,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我們的物質、科技都在不斷地發展、發達,能夠享受更好的生活,但同時,這個社會的標準越來越高,我們賺錢的難度越來越大,生存的難度越來越大。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以前沒讀過書的人,還能混口飯吃,甚至賺大錢,而現在沒讀過書的人連最基本的門檻都過不了,我們的思想水平逐漸在提高,可任何標準也在不斷地提高,我們更難達到。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古代尚且如此,更何況現在這個年代,如果我們只想安樂度日,固步自封,原地踏步,那我們只能等著餓死。

4 個別力量無法改變全民意識,甚至整個教育體系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是真的想去攀比的,而是必須隨大流,真正沒有去攀比的還是在少數,我們無法改變全民意識。

如果你只想認真工作,不爭不搶,有可能很快就被淘汰,甚至會被別人利用或者排擠,而別人早就和領導打好了關係,當你沒有上進心,只想安穩度日的時候,別人早就已經報考了一門課程,不斷地學習,然後升職加薪。

在職場中,就要有學歷,有能力,任何職業都有一個標準,如果我們沒有達到標準,就無法勝任,我們也必須被迫去比較,這個社會就是淘汰制的。

我們都不想只看重孩子的成績,不想逼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可是別人的孩子都在努力,都在做練習題,一不小心就會被甩在後面。

中國父母普遍都看重成績,這是一種弊端,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現狀,因為高考就是看成績的,我們心裡都明白,孩子要從各方面去綜合培養,可在普遍存在的應試教育下,成績仍然是擺在首位的。

不只是家長,很多老師也都看重成績,如果不看成績,又過不了考試,考試也是門檻,中考、高考都是門檻,儘管我們都知道孩子需要全面發展,可考試還是看成績和分數的。

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不讓他努力一點,等他長大了才能體會到社會的殘酷,沒有一點技能傍身,連生存都成問題,很有可能他會怪罪於父母。

道理我們都明白,但現實我們又必須接受,而且個別小眾的力量是無法改變全民意識的,就好比一個想歸隱山林的人,不可能不考慮自己的孩子,讓他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他必須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回歸鬧市。

其實我們都厭倦了各種風風雨雨,討厭這種生活,很討厭去攀比,人人都想歸隱,只可惜我們又是世俗之人,必須為了生活,為了自己的親人去努力。

說白了,我們都知道不能去攀比,但是我們又無法改變這個世界。

5 有差異才有進步,積極比較,實現自我價值更重要

其實有比較是好事,只要帶著正確的態度去積極比較,這是對自己有利的,如果用錯了方法,變成了盲目攀比,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焦慮。

不要總是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不要總是去嫉妒別人的婚姻,我們要看到自己有什麼,而不是看自己沒有什麼,況且你所看到的未必是真的,你以為別人很幸福,其實大多數都是自己想像的,也許別人過得比你還慘,都說我們的幸福都在別人眼裡,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盲目比較,就會產生各種負面影響,不只是焦慮,還會讓個體陷入思維的死角,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極端的自我否定,錯誤的比較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於攀比中,無法自拔,對人對己都不利。

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小宋是位護土,中專畢業,月收入在當地算是中等偏上,不久前還高興地領到結婚新房,這是一件很令人羨慕不己的事,但問題是她發現自己房子不如同事小張好,於是心情就開始低落,認為自己是這麼的沒用,連房子都不如別人,其實,小張除了房子結構比她好以外,其他都不如她。但小宋就是憑這點認為自己不如別人。

這就是一種錯誤的比較,只看到了別人的好,沒有看到自己的好,很多人把自己的劣勢和別人的優勢作比較,從而忽略了自己的優勢,只會讓自己壓力更大。

我們可以去比較,但要用對方法,要做一些正面的、積極的比較,就算髮現差距,也不要急著否定自己,可以利用比較激勵自己努力進步,提升自我價值,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前段時間熱播劇《小歡喜》中,童文潔在職場中遭到最信任夥伴的陷害,也看透了職場中的灰暗,丈夫方圓在勸她的時候說,人只能自己和自己比,不要和別人比,要豎著看,不要橫著看,人的一生往回看,都是豎著看的,不會是橫著看的。

也就是說,人要學會與自己比較,學會縱向比較,看看自己有沒有比以前更好,更努力。

看到別人成績好,就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成績,看到別人工資高就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看到別人買了房子,那就積極存錢,爭取付個首付,利用正面比較可以促使自己努力克服困難,實現目標。

當然,在比較的過程中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不是完全照著別人的路去走,你的選擇要根據自身的情況,要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想要得到什麼,就一定會失去什麼,沒有能量是無中生有的,它們可以轉換表現形式,跨越空間傳遞,但在時空中總量永遠不變,就是說你要得到一樣東西,便需要付出另一樣東西,或者說,把你擁有的東西,轉化為你所追求的一樣東西。

你追求財富,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是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我們追求的過程中,要結合自身考慮,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或者問一問自己真的需要嗎?或許我們只是迷失了方向而已。

怎麼選擇,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只要自己覺得好,自己覺得有意義,覺得開心就夠了。

----END---

作者簡介:土生土長的南方姑娘,用樸實的文字寫走心的文章,與你一起談情感談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FFg4G4BMH2_cNUg4D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