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的危機:「Wintel」聯盟面臨挑戰,更多Windows轉向非英特爾處理器

2023-12-05     芯東西

原標題:英特爾的危機:「Wintel」聯盟面臨挑戰,更多Windows轉向非英特爾處理器

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

編譯 | 韓麗佳

編輯 | 程茜

芯東西12月5日消息,Windows作業系統越來越多地使用非英特爾處理器,英特爾在PC處理器市場的份額正在被蠶食。

在PC(個人電腦)市場,蘋果的Mac和谷歌的Chromebook正在蠶食基於Windows的、由英特爾晶片驅動的設備的市場份額。並且種種跡象表明,基於Windows的設備正越來越多地使用非英特爾晶片驅動,未來,Windows作業系統可能會在雲上運行,可能也由非英特爾晶片驅動。

如今,蘋果幾乎已經完全放棄使用英特爾晶片,微軟也正加速擺脫英特爾晶片,高通計劃推出用於PC的基於Arm架構的晶片。這些科技巨頭都正在試圖「遠離」英特爾晶片,可以說英特爾所面臨的威脅來自整個行業。

一、蘋果幾乎完全棄用英特爾晶片,轉向Arm架構

過去十多年來,幾乎所有的蘋果PC都使用英特爾晶片。根據網站通訊流量監測機構StatCounter的數據,蘋果PC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已從2013年的12%左右攀升至現在的近三分之一。

台式計算機作業系統市場份額

然而,現在蘋果幾乎完全放棄了英特爾晶片。作為第一家押注基於Arm架構的晶片(此前許多人認為其只適用於手機)的公司,蘋果在設計節能晶片方面領先於英特爾和行業內其他公司。如今,功耗性能已成為所有設備(不僅僅是手機)性能的優先考慮因素。

谷歌的Chrome OS作業系統與基於Arm架構的晶片配合使用,對微軟產生了新威脅。因此,微軟不得不努力使Windows作業系統能夠在基於Arm架構的晶片上運行,以維持其PC生態系統的健康。

現在,谷歌、高通、亞馬遜、蘋果等公司可以使用Arm的架構來定製設計晶片,驅動從手機、PC到雲伺服器的所有設備。

PC可能不再內置英特爾晶片,而是內置來自一系列製造商的晶片,包括高通、英偉達、AMD、晶晨半導體 (Amlogic)或聯發科等。

對日常消費者而言,被牽動的是懷舊情緒。將來,自1991年以來一直在個人計算機上的「Intel Inside」小貼紙可能會不復存在。

個人計算機上的「Intel Inside」小貼紙(來源:Brands Vietnam)

二、「Wintel」聯盟遭遇危機,微軟、亞馬遜、高通相繼押注Arm

英特爾當前面臨的困境早已有跡可循。

1993年,一家名為Arm的小型晶片設計公司為蘋果製造了一款移動處理器,這款處理器被用在了蘋果推出的第一款Newton掌上電腦上,自此之後,Arm藉助手機晶片業務快速發展。英特爾直到2011年才試圖入局移動處理器領域。

過去幾十年來,英特爾與微軟通過「Wintel」實現雙頭壟斷,在PC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但現在,微軟開始在很多方面、以很多形式「遠離」英特爾晶片。

微軟正在努力使Windows作業系統及其他軟體可以在雲端遠程訪問,這意味著客戶可以使用比傳統PC更便宜、更簡單的設備,大大節省了資金。企業員工辦公桌上的由英特爾晶片驅動的笨重設備,完全可以被由基於Arm架構的晶片驅動的更加便捷的設備取代。

11月中旬,微軟推出了基於Arm架構的定製晶片,其中一款名為Cobalt,該款晶片被用於數據中心,能夠驅動基於雲的Windows作業系統。

最近,亞馬遜也推出了一款類似PC的小型立方體形狀的設備WorkSpaces Thin Client,可以從雲端流式傳輸Windows和應用程式。這是一款經過改造的Fire TV Cube流媒體設備,售價200美元,由晶晨半導體的基於Arm架構的晶片驅動。

WorkSpaces Thin Client(圖源:亞馬遜官網)

為取代基於英特爾的晶片,高通公司即將推出用於PC的基於Arm架構的晶片,這些晶片不僅僅能將設備連接到雲端,還能處理設備本身的繁重工作。

結語:CEO回歸或為英特爾PC業務帶來新生

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帕特·格爾辛格)於2021年重返公司,此前,他已在英特爾度過了30年的職業生涯。英特爾晶片性能副總裁Dan Rogers稱:「Pat Gelsinger的回歸令英特爾釋放出活力,使其在PC方面的發展動力愈加強勁。」

英特爾計劃為輕薄本推出新一代晶片,以往在這一領域,蘋果的設備一直優於搭載英特爾晶片的Windows設備。在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方面,英特爾也承諾2025年趕上其主要競爭對手台積電。

AMD的前任高管、科技分析公司Moor Insights&Strategy的現任負責人Patrick Moorhead稱:「永遠不要將英特爾排除在外。」消費電子領域充滿變數,顛覆性的變革可能在一夜之間就會發生,英特爾仍然是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眼前的困境不會是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一切未有定數。

來源:華爾街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9a41da48fba6c5347a5adb42bcee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