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保持樂觀的十大秘訣,家長必備

2019-08-25     重慶棒棒貝貝

在家人眼裡,孩子總是個「愛生氣的寶寶」。什麼事都得順著他,稍有不如意,他就會強烈對抗。爸爸媽媽們是不是都在苦惱孩子為什麼這麼小心眼,是不是太敏感了?怎麼才能讓他變得開朗樂觀呢?

建議家長們從這幾個方面培養:

不向孩子發泄「無名火」

有的父母在外面受了氣,回來便對孩子發火。這種情況特別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和樂觀,因為孩子會把父母的惱火歸咎為自己的錯誤,但他又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於是只好全盤否定自己。長久下去容易讓孩子自責、退縮,並蔓延為隱約卻牢固的消極心理氛圍,淹沒孩子樂觀的笑容。因此,父母在遭遇困難時能否樂觀面對,對培養孩子的樂觀品質至關重要。

不訓隨意斥責孩子

看到孩子因遭遇困難而沮喪,父母往往會要麼代替孩子完成任務,要麼完全遷就孩子放棄努力,有的父母則厲聲批評孩子甚至體罰,這兩種極端行為都使孩子無法形成自信和樂觀。正確的做法是提供鼓勵的話語和一點點的技術支持,鼓勵孩子堅持到底,體驗經過努力克服困難帶來的成就感。

不要對孩子過多控制

作為家長,當然不能對孩子不加管教、聽之任之,但是控制過嚴又可能壓制兒童天真爛漫的童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作用。不妨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只有從小能享受選擇權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和自在。

多多鼓勵孩子擴大朋友圈

不善交際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鬱,因為時時可能遭受孤獨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溫暖。不妨鼓勵孩子多交朋友,特別是同齡朋友。本身性格內向、抑鬱的孩子更適宜多交一些開朗樂觀的朋友。

讓孩子學會樸實無華的享受生活

物質生活的奢華會使得孩子產生一種貪得無厭心理,而對物質的追求往往又難以獲得自我滿足,這就是為何貪婪者大多並不快樂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過著簡單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會玩得十分高興。

教會孩子與人融洽相處

爸爸媽媽們不妨帶孩子接觸不同年齡、性別、性格、職業和社會地位的人,讓他們學會和不同類型的人融洽相處。當然,孩子首先得學會跟父母和兄弟姐妹融洽相處,跟親戚朋友融洽相處。此外,家長自己應與他人相處融洽,做到熱情真誠待人,不勢利卑下,不在背後隨意議論別人,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創建快樂的家庭氣氛

家庭的氣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學語之前就能感覺到周圍的情緒和氛圍,儘管當時他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可以想見,一個充滿了敵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絕對培養不出開朗樂觀的孩子。

教孩子學會擺脫困境

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時就著意培養他們應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時還無法擺脫困境,還可以教育孩子學會忍耐,或在逆境降臨之時尋求另外的精神寄託,如參加運動、遊戲、聊天等等。

擁有適度的自信

擁有自信與快樂性格的形成息息相關。對一個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滿自卑的孩子,家長務必發現其長處發揚光大,並審時度勢地多作表揚和鼓勵。來自家長和親友的正面肯定無疑有助於孩子克服自卑、樹立自信。

讓孩子多接觸新事物,增加興趣

一個孩子如果僅有一種愛好,就很難保持長久的快樂感覺。試想:只愛看電視的孩子一旦晚上沒有合適的節目時,心頭必然會鬱鬱寡歡。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電視時愛讀書、看報或做遊戲,同樣可樂在其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9IszGwBJleJMoPM8Cz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