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成雙》:熱鬧與門道

2023-10-30     娛樂資本論

原標題:《好事成雙》:熱鬧與門道

作者 | 阿Po

"這個行業里,像楊曉培這樣的製片人不多了。」

在視頻平台組織的晚宴上,一位高管如此向同桌說道。

這個「不多」,指的是這些事情:一杯熱美式,是早上必備;二次創業,成功後仍選擇重新再來;三個小時,持續了近十年的每天僅有的睡眠時間;四個項目,每年堅持要推出市場的劇集數量;以及13個月,這是西嘻影業內部堅持的一個項目的完結周期……

在篤信「一命二運三風水」的娛樂行業,對上面這些的堅持,毫無疑問會被歸為「完美主義」的範疇。

但楊曉培就是那個堅信「逆天改命」的瘋子,她說從2020年疫情最困難的時候去成立西嘻,她需要「用前三年當做公司的衝刺期」,肯定需要全力以赴。

楊曉培在2023年法國秋季坎城電視節

就好比見到楊曉培的第二天,她就要搭乘去倫敦的班機參加上海視聽精品英國推介會暨上海-倫敦影視產業對話會,今年楊曉培給自己的要求是,每個海外交流項目,能參加的都要參加。而這個背景,則是《夢中的那片海》等好幾個項目成功發行到海外,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重要一環。

她說西嘻影業現在已經開啟一個新的三年,是為「爬坡期」,每個人在這個階段都有了更清晰的成長,《夢中的那片海》《好事成雙》成為了騰訊視頻今年三部「破30000」劇集裡的唯二。

說到《好事成雙》,要在女性劇頻出的時代想要突圍不容易,楊曉培的決斷和攢起的主創班底都是關鍵。

總導演滕華濤一開始為故事的角度猶疑過,反覆溝通後確切地理解了楊曉培想做一個當代女性面對婚姻困境後主動出擊的故事,也就覺得和自己「記錄時代印記」的作品理念非常契合;導演王為一開始就對這樣一個新型女性關係的故事很感興趣、躍躍欲試;作為女主角林雙的同齡人,編劇錢晶晶理解林雙的所思所想……

楊曉培自己承擔了藝術總監與總製片人雙重責任,與總導演滕華濤、導演王為、編劇錢晶晶、總編審周曉筱等人,一起改了11稿,再加上無數個對置景、美術、後期乃至音樂「圍爐修改」的日夜,才塑造了現在的收視奇蹟。

在這11稿中,楊曉培幾乎沒有任何脫離一線創作的時候,「如果不喜歡被同情的話,那麼就請振作起來」,這些脫口而出的台詞,無疑都貫穿了她對女性現代命運和女性當下生活的思考,這也是楊曉培所篤信的「對內容的熱愛」。

正如騰訊視頻孫忠懷所說,後疫情時代,觀眾的心態發生了變化,正在重建生活的坐標。而優秀的創作者,也要找准自己的坐標,「提供情感、理性和撫慰心靈的力量」。

話題之下的深思,「新女性」的模樣

《好事成雙》之於西嘻影業,是第一部女性題材的都市情感劇,但之於整個影視市場,乍聽起來卻並不新鮮,自2020年「她題材元年」之後,帶著「女性、群像、婚姻、家庭」標籤的項目不少見,但楊曉培對這個項目的信心更多來源於它的「當下性」。

「我們做的不是爽劇,也不是手撕渣男,而是用當下的視角看見女性在面對婚姻困境時所展現出來最真實的一面,以及她們是如何在情感廢墟上進行自我重建的過程,同時重新解構了當代女性在家庭與社會中的關係。」

當下的女性是楊曉培可以看見的身邊許許多多的人,是即便有事業有家庭也活得有質感有風度、有理想有個性的樣子,楊曉培從骨子裡認可和欣賞這種狀態,她打動合作者參與這個項目之中,也是因為她所說的,「這是一部展現新女性風貌的劇。」

總導演滕華濤喜歡觀察時代的規律,這恰是他能感受到的新氛圍,從《雙面膠》《蝸居》《裸婚時代》開始,他就擅長「記錄時代」,用《好事成雙》記錄新女性時代,他很是樂意。

而在導演王為的眼中,楊曉培出生於敦煌接受最純粹藝術薰陶、每天總是趕早班機往返京滬兩邊的辦公室、總是早上9點劇組燈還沒架好就到場探班,本身在踐行「新女性」之路。

總導演滕華濤(左)、導演王為(中)和楊曉培在拍攝現場

編劇錢晶晶作為30+的婚姻女性,更能理解楊曉培與劇中林雙的所思所想,她也早已嗅到「女性更注重個人價值實現」新觀念,渴望將這種女性的成長表達在作品裡,就遇到了這個項目。

林雙的標籤是體面的、堅定且溫柔的,創作過程中11個版本的劇本調整發掘了林雙所有的柔美堅韌。成為全職媽媽不是被迫,而是出於對自己有能力照顧好家庭的主動和自信,在發現丈夫背叛婚姻的那一刻,林雙同樣是沒有太多猶疑的就決定要和孩子獨立生活,她考慮房子、考慮財產分割、考慮孩子撫養權,一樁樁一件件有條不紊、邏輯清晰、心裡有數。

《好事成雙》總編審周曉筱

觀眾讚嘆林雙是婚姻故事裡難得一見「情緒穩定」的女主角,其實不過是楊曉培希望打破大眾固有的刻板印象,讓觀眾看見當下面對婚姻困境時女性的真實反應。

楊曉培笑言自己多少有些投射個人想法在林雙身上,比如就算遇見令人煩心生氣的腌臢事,即便有了灰暗期,也不會自暴自棄,反而更想要力爭上遊。就像林雙所說,「現在就是我的最低谷,以後的每一天,我都會是向上的。」

當然,滕華濤和王為也看見了飾演林雙的張小斐,作為電影演員、喜劇演員、小品演員多重身份經驗,在表演方面極富層次感的個人風格,用王為的話來說,張小斐是表演天才,導演需要做的,就是更專注於如何用拍攝為演員加分。

可以邀請張小斐獻出自己的電視劇初主演經驗,是基於楊曉培成熟製片人的想像力,還有每一版劇本修改讓張小斐團隊看見專業性的誠意,與播出時的好評皆為因果。

國產劇中的女性故事前後三十年,從女性在家庭里委屈隱忍和解走到現在的不再沉默學會反擊,這種變化的結果是一種當下性,但也只是一種表現的展現,楊曉培探究的是話題之下更深層的本質思考。

一切的真實都是有這些底層邏輯去支撐,觀眾理解了人物性格之後自然可以理解他們做出的行為和選擇,而不是為求戲劇效果生造狗血橋段。

在最初的粗剪版本中就出現過這樣的問題,楊曉培在審片明確反對,她認為不能為了開場快節奏,在人物還沒有立住的情況下就安排林雙和江喜互撕,這是沒有邏輯支點的狗血,所以才改成了兩個人冷靜的談判,即便後面的劇情中有扇巴掌的情節,也用聯手合作、各取所需為扇巴掌做出了最合理的解釋。

如果一部劇的創作從開始就只想著要話題要爆點而忽視創作邏輯,它就是不紮實的,這一次從前期錢晶晶的文本到拍攝時滕華濤和王為的呈現,最一拍即合的地方就是一定要夯實邏輯細節而並非空喊口號,就像林雙和江喜之間的「女性互助」概念,是通過兩個人各自的情感認知後發展出的必然故事。

於是這對「正妻與小三」也沒有像爽劇里那樣瞬間就覺醒聯手,而是先從敵對的身份演變成各取所需的聯盟,在後半段的劇情里才逐漸變成好友。

總導演滕華濤在《好事成雙》拍攝現場

總導演滕華濤為這樣的關係演變找到了一條最為合理的情感通路,「作為全職媽媽的林雙和作為在大城市打拚的小鎮女孩江喜,在社交空白後,因為和同一個男人的感情問題產生交際,使得她們在彼此社交圈裡交流變多,最終導向了好友的關係。」

當下女性狀態與話題之下底層邏輯的洞察讓故事呈現變得細膩,也放大了觀眾得以共鳴的入口。都市女性婚姻家庭的故事無疑是一個永不褪色的話題,但今年的國產劇整體都在質變、在上升,《好事成雙》則讓大眾親眼見證了女性劇的質變與升級。

爆款背後的匠心打磨與共創成長

雖然從拍攝到播出的是快速的,但《好事成雙》真正的誕生還需要回溯到西嘻影業剛剛成立不久的2020年。

作為西嘻影業內容研發部門總經理的周曉筱是製作團隊里第一個接觸到小說原著《雙喜》的人,新公司新作風,除了原有的擅長類型之外,新賽道的嘗試和開發勢在必行。彼時剛剛發力的豆瓣讀書上看中的,這個自帶類型特質與敏銳話題感的平台立刻引起了團隊關注,包括正在開發拍攝的《她和她的群島》《六姊妹》等IP也都來自豆瓣。

《好事成雙》總編審周曉筱

楊曉培拍板決定《雙喜》要最快開發,除了故事本身的深度與廣度之外,她洞察到故事中的新型女性關係將會引起大眾的興趣,是最具有時效性的。

果然,《好事成雙》兩位女主的人物關係成為熱門話題,豆瓣IP改編劇也在今年爆發,都印證了楊曉培當初決定的前瞻力。

進入孵化創作階段,周曉筱發揮了曾經在視頻平台從事中台評估工作的經驗,大量項目書和劇本的審閱經驗讓她比一般影視公司的內容研發者了解更多的業內編劇。錢晶晶是一名期待現實題材轉型、有項目市場定位意識、和人物有感性共鳴的編劇,這些都是楊曉培與周曉筱信任錢晶晶的理由。

事實證明在敘事策略上,錢晶晶將林雙與江喜合力扳倒衛明時這種爽感做了後置,林雙在離婚的過程中找回了曾經丟失的自己並且成為了更好的自己,這段完整的人物弧光也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爽感,同時都為觀眾提供了不斷回味的空間。

編劇錢晶晶

對於沉浸在故事創作中的錢晶晶來說,視頻網站中台出身的總編審周曉筱所帶領的團隊高效且專業,也給予了有力的輔助,她們以高瞻遠矚的內容題材與市場預判給到專業且準確的意見,同時又給予編劇自由度,是很正面的鼓勵式創作。

所以故事一直沒有過太大的顛覆,兩年半的11版劇本都是在為了夯實文本細節上下功夫,第一輪聽取藝術總監、總製片人楊曉培和部分製作端的意見,第二輪聽取公司內部意見,第三輪由平台反饋意見,第四輪是面嚮導演與其他主創的想法,第五輪與演員面對面圍讀。

工業化管理的流程思路觸發高效成果,一輪一輪層層有序地不斷微調人物狀態,反覆琢磨每一句台詞,這是楊曉培在之前的項目中總結出的經驗,文本一旦紮實,對拍攝與後期剪輯的能效加持會非常直觀。

總導演滕華濤曾與楊曉培在電競劇《全職高手》時已有合作,一次成功的創新之作。《好事成雙》的再度合作,滕華濤把重點放在了女性的深度觀察方面:

「當下女性的真實反應,在更為艱難和複雜的社會環境中,遭遇了家庭變故後她會怎麼辦?如何保住孩子的撫養權、如何保障自己的財產安全、如何爭取自己的權益,而不是為了追求戲劇效果強加給觀眾的話題。」

導演王為在《好事成雙》拍攝現場

都市劇的難度在於故事與觀眾的同步性,尤其是現實題材,場景要絕對貼合人物設定,稍有偏差就會因為疏離感而打破共鳴。另一位導演王為在讀完劇本之後也提出自己對故事呈現調性的理解,過往很多的都市情感劇在視覺呈現上會選擇高於生活,但《好事成雙》就是一定要儘量接近生活、還原生活。

林雙與衛明的家這一重要場景,初步搭建後感到不滿意就果斷重新設計、重新搭建,即便將場景的拍攝安排後置,也要保證對當下真實生活的還原是可以讓演員和觀眾都能快速進入故事的。最終拋棄過往大都市精英家庭的刻板印象,從林雙的性格出發,塑造一個極簡風且充滿質感的家。

女性在宣洩情緒時更期望有獨立封閉的空間,所以家中為林雙設置了洗衣房,在劇情前期大量的戲份中出現,林雙發現衛明出軌時,體面與理性的性格讓她置身洗衣房中,拿出就像小女孩藏玩具一樣藏著的啤酒,這裡就形成了她的秘密空間,極具安全感,觀眾也難免能夠感同身受。

無論是想要塑造「女性新風貌」,還是在市場大量同類題材中脫穎而出都並非易事。想要打破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就要從打破對女性劇的種種刻板印象開始,展現出一些真正能在生活中、自己身邊看見的女性角色,一個真實的時代故事。如此從故事打磨到現場拍攝的打磨,三年磨一劍的高質量共創,是一種作品與人的共同成長。

工業化與多元化加持,爆款公司的下一程

第一個三年的「衝刺期」里,口碑逆風翻盤的《千古玦塵》以及近千熱搜引燃全網的《且試天下》為新生的西嘻影業在行業里突圍;第四年里,《夢中的那片海》與《好事成雙》兩部「破30000」的爆款劇誕生,西嘻影業在第二個三年的「爬坡期」又向「成為爆款夢工廠」的目標邁進了堅實的一步。

爆款是用團隊的匠心與執念換來。楊曉培出生於敦煌,從《千古玦塵》《且試天下》開始就嘗試以敦煌莫高窟的美學系統汲取靈感,植入古裝劇的製作中,搭建大量的實景是這個紮實團隊的習慣,《夢中的那片海》除了草蓆圍出的一萬多平米冰場,大量具有年代質感的服裝道具還原70年代老北京風貌,《好事成雙》從林雙家的反覆搭建到女性角色身上一個胸針大小都不斷死磕,很明顯是一個將「細節決定成敗」貫徹到底的團隊。

《夢中的那片海》劇照

現在西嘻影業同時十幾個項目推進,得益於楊曉培近十年的製作經驗以及從大量繁瑣的頭部古裝劇中沉澱下來的工業化流程,以此賦能於所有類型的項目。

行業內容提質,製作的工業化是基礎,西嘻影業從製作到後勤財務每一個部門都有標準化的管理手冊,而每個項目的推進在開發、籌備、拍攝、後期與播出這五大階段內,也都有精準時間軸以做丈量。

楊曉培對每個項目平均製作周期不超過13個月、未來每年「3+1」(3部長劇+1部短劇集)的標準,前提就是擁有這一高效可控的時間管理與科學規範的運營規劃為好內容保質保量的生產保駕護航。這同樣也是值得行業研究和參考的一套標準。

西嘻影業的工業化管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其實是對傳統影視舊式製作工藝的一種精進與創新,而內容的創新從大面來看則倚靠的是多元化的開拓。

頭部公司面對的是廣闊的市場人群,踏出大古裝的舒適區,對多維賽道發起挑戰是必行之路。西嘻影業2023年度片單中赫然出現「女性情感、情懷輸出、創新未來、偶像青春」四大賽道和「新生、子夜、燃夢」三個系列總共七部作品,主要發力於「女性情感+」的方向。

正在排播的《她和她的群島》將接力《好事成雙》,在「女性情感+都市題材」方面呈現一種非典型性「母系氏族」的故事。展現南方小鎮從上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跨度變化的《六姊妹》,則在《夢中的那片海》之後繼續承擔情懷輸出的內容。

《神隱》之後西嘻影業將邁入「古裝3.0時代」

《神隱》是楊曉培直言將重新解構少年養成系定義的項目,並且成為楊曉培自己在大古裝劇方面,從《擇天記》的1.0時代,到《扶搖》《千古玦塵》《且試天下》的2.0,即將跨入未來3.0時代的升級,至於3.0時代是否能在大女主勵志劇進化體的《似錦》中完成,也非常值得期待。

現在楊曉培在公司有一部專屬iPad,每一個項目從不同版本的劇本和剪輯版本都會以最快速度放入這部iPad里,楊曉培隨時查看項目進度和狀況,再標記和快速反饋出需要修改調整的地方。在總導演滕華濤和導演王為的印象里,不是每一位製片人都會這麼緊迫地盯後期,楊曉培是其中一位。

曾經她做製片人,對項目事無巨細;現在她成為了公司掌舵人,再擔起藝術總監的title,需要對項目和公司同時負責。

西嘻影業成為行業頭部明顯不是楊曉培的最終目標,「走在行業前端」才是公司願景,高效的運營管理與穩定的高質量內容輸出,都是其鍛造出撬動高價值槓桿的核心競爭力,也為西嘻影業在爬坡期的第二次高質量起飛打開了一條光明的通路。

「我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楊曉培說,「如果內容成熟,我就會用積極的狀態和行動把項目快速地推下去,偶爾也會有負面情緒閃過腦海,但我會想,難的路堅持走下去,就會變成對的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77843de05750e42042e5951e4e537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