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俞經民:「剩」者為王的時代,上汽大眾主打「好用不貴」

2023-11-21     道哥說車

【文/財圈社&道哥說車 小莊】作為中國第一批創立的合資車企之一,上汽大眾已經走過39年的歷史。如果用人生來作比喻的話,上汽大眾即將步入「四十不惑」的階段。從燃油車時代一路走來,面對智能化、電動化的衝擊,上汽大眾十分堅定地選擇轉型,其推出的ID.純電系列,更是成為合資電動銷冠。

但對於一個人來說,要想實現由內而外的改變,都需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更何況是上汽大眾如此大體量的車企。那麼上汽大眾將如何應對日益內卷的市場?上汽大眾的品牌優勢究竟是什麼?在2023廣州車展上,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俞經民給出了答案。

未來車市,「剩」者為王

2023年對於車企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為了從汽車這片紅海中分一杯羹,不僅要卷技術、還要卷價格。激烈的競爭下大浪淘沙,有的車企黯然離場,能留下的只有少數。

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俞經民卻十分地樂觀。俞經民表示,今年下半年市場的整體情況比上半年明顯更好,全年的汽車銷售量預計達到2180萬。近期中美形勢也越來越好,對市場的總量和前景還是看好的。除了用戶層面的剛需,旅遊業、租賃業的復甦也變相促進了大出行行業的發展。

當然,車企之間的競爭是不能忽視的。從具體數據來看,上周新能源上險量占比達到41%,今年全年的銷量預計達到35%,明年的新能源占比將有可能突破43%或更高,後年預計接近50%。俞經民坦言,市場競爭的烈度、卷的程度都是前所未見的。

那麼未來汽車市場的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俞經民給出了自己的判斷。他預測,最快三到五年,中國市場將執全球變化之牛耳,面臨劇烈的大洗牌。能「打剩仗」的有這幾種品牌,一種是主流品牌,即全球化品牌;第二種是特斯拉這種品類品牌;第三種是不斷崛起的自主品牌。「剩者為王,從來不是悲觀的解讀」,俞經民表示。

車市的「淘汰賽」早已打響,可以說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對於合資車企來說更是如此。新勢力品牌層出不窮,燃油車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曾有觀點認為,市場留給合資車企的時間只有兩年,合資車企的轉型迫在眉睫。

上汽大眾如何打贏這場車市「淘汰賽」?俞經民認為要做到以下3點。首先,要做好的產品,控制成本,提供「好用不貴」,但不是低質低價的產品。其次,要保證合理的利潤。價格是一個門檻,現在價格每增加1萬,就是一個新的版本,每個價格區間的產品性價比都要做到最優。第三,要解決慢的問題,適應中國快速的市場競爭環境。

為此,上汽大眾有著一套很明確的「九字方針」: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對於上汽大眾來說,在穩住油車基本盤的基礎上,保證對於新能源車的加速上量,這樣才能保持高質量的發展。

上汽大眾的戰略,從在這次的2023廣州車展也可見一斑。我們可以看到,上汽大眾的展台上新途岳、帕薩特、途觀L、途昂家族、威然、凌渡L等經典車型悉數登場,純電轎車ID.NEXT以及ID.Buzz也同台亮相。

俞經民:上汽大眾是為數不多能做到好用不貴的品牌

雖然激烈的競爭導致外界對於合資車企並不看好,但事實上在合資車企中,上汽大眾是在轉型這條道路上走的最遠的。旗下的ID.純電系列是合資品牌中的純電銷冠,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數據上也可以看出ID.純電系列的成功。據俞經民透露,ID.3在今年持續熱銷,7月現金訂單13,000輛,此後每個月新增1000左右。訂單對生產拉動地很快,6月生產3000輛,7月生產量就迅速達到6000輛,8月上了8,000輛;9月生產10,000輛;10月生產12,000多輛,11月估計能上13,000輛,12月目標往15,000走。

或許會有人把ID.3的成功,歸功於今年7月以來的降價。但參與「降價潮」的車型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是ID.3得以脫穎而出?首先,大眾在中國市場的確有著非常大的用戶基盤,擁車的用戶至少有1500萬,口碑是數十年積累下來的優勢。其次,ID.3與競品的用戶重疊僅1/3,剩下2/3的用戶則是原來就會選擇大眾品牌的用戶。俞經民表示,雖然ID.3跟競品的價格接近,但現在市場很細分,每上、下1萬都有不同的客戶群體,能夠消費到12萬以上的頭部客戶全在上汽大眾的手裡,不會往下到10萬、11萬的區間去消費。

除了多年深耕中國市場所積累的好口碑,以及ID.3精準的產品定位,ID.3下調價格的策略可以說讓其「通吃」12萬-14萬這個價格段。在這個價格段,用戶既可以選擇上汽大眾的燃油車,也可以買一輛純電的ID.3,也難怪俞經民稱ID.3是「電動時代的甲殼蟲」。

當然,對於壓縮利潤空間「以價換量」的策略,上汽大眾有自己的考量。俞經民認為,規模化背後其實是供應鏈的競爭,供應鏈也是挑客戶的。主流的車企,依然占有規模化的優勢。「當ID.要起量,我們的供應商比我們還興奮。規模起量,成本就可以降下來,集中生產的效率也會更高。所以ID.雖然降價,但往後虧的會越來越少。」

選擇以價換量,上汽大眾是有底氣的。俞經民介紹道,接下來上汽大眾還將上新ID.NEXT、獨家進口ID.BUZZ,規模的潛力將會更大。「上汽大眾既有「好」的產品與品牌,又是極具性價比的選擇。上汽大眾是為數不多的能做到『好用不貴』平衡的品牌。」

今年是大眾進入中國市場的第39年,在面對電動化、智能化浪潮和車市愈發激烈的競爭時,上汽大眾有著老牌合資車企的從容不迫。所謂四十不惑,從俞經民的發言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上汽大眾能清晰認識自己的優勢,制定具有前瞻性及穩定性的戰略,並在轉型的過程中保留自己的底色。我們可以看到,在新勢力和自主品牌崛起的當下,上汽大眾作為傳統合資的代表,已經吹響了「反攻」的號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73f51b984e43f041e90e7f9ca463b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