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領頭羊!前海人壽陷董事長、總經理、監事會主席同缺失境地,償付能力告急

2022-07-15     全球財說

原標題:無領頭羊!前海人壽陷董事長、總經理、監事會主席同缺失境地,償付能力告急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財說

近日,前海人壽高層動盪,總經理沈成方被免職,監事會主席陳琳被免職。承接去年原董事長張金順離職,前海人壽一時陷入無主境地。

大股東透露此次人事調整系經營需要。

有行業人士表示,或許和前海人壽「保險+醫療+養老」戰略脫不開關係。前期開設醫院、建設養老中心,硬體設施配備下,亟需人才隊伍建設。

變身「三無」險企

7月11日,寶能集團發布人事變動公告。

公告稱,近日公司旗下前海人壽分別召開了董事會臨時會議和臨時股東大會,會議決議免去沈成方的公司總經理職務和董事職務,免去陳琳女士的公司監事會主席職務。

公司董事會臨時會議特別說明,免去沈成方總經理職務後,對其另有安排。

公開資料顯示,沈成方和陳琳均為前海人壽老將,在職長達10年之久。

陳琳,2012年4月經銀保監核准擔任前海人壽監事會主席,任期超10年。2016年11月至今陳琳任職中國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沈成方算是保險業老將,曾任中國平安人身險部高級主任、平安保險壽險管理本部總經理助理、平安人壽壽險評估分析部總經理。2008年至2011年任職中國平安人壽總精算師。

說起沈成方與前海人壽的緣分,還要追溯到早期公司成立前,沈成方就曾參與籌建前海人壽,妥妥的元老級人物。

2012年至2018年沈成方任前海人壽總精算師、副總經理。2018年8月擢升公司總經理,2019年7月經核准擔公司執行董事,3個月後,經核准擔任公司合規負責人,2020年1月經報備擔任公司反洗錢責任人。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3月12日前海人壽原董事長張金順離職後,公司一直未確定新任掌舵人,期間暫由總經理沈成方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

如今總經理沈成方被免職,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監事長重要崗位均空缺。

細數前海人壽成立11年就換了4任總經理,沈成方算是公司總經理任期最久的。

其實,前海人壽人事變動不止於此。

2022年前海人壽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總經理助理王鳳傑已於今年1月18日離職。值得注意的是,不到3個月時間裡,總經理助理崗位已經更迭2人。

對於前海人壽此次人事變動,作為前海人壽控股股東和寶能集團重要子公司的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鉅盛華」),對外回應稱,前海人壽此次人事變動系根據經營需要進行的人事調整。

通過前海人壽官網信息,不難發現公司正在走一條深耕保險主業,前瞻布局醫養產業,打造「保險+醫療+養老」的經營道路。

苗頭初現於2014年,公司開始前瞻布局醫療養老健康產業,4年後前海人壽醫療養老發展速度加快,2018年深圳幸福之家養老院開業,2019年廣州總醫院開業,2020年廣西醫院開業,2021年南京醫院開啟運營,同年幸福之家廣西康養社區開業。

公司在「保險+醫療+養老」戰略實施下,硬體設施大體具備,軟體需求隨之而來。

今年4月,前海人壽推出康養規劃師項目,旨在打造一支既懂財富規劃和風險規劃,又兼具醫療養老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保險精英隊伍,為中高凈值人群提供高端保險保障和醫養服務。

償付能力告急 經營承壓

沈成方任總經理期間,前海人壽業績表現尚可,但因股東方的「不給力」,公司償付能力吃緊。

保費規模方面,2018年-2021年,前海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依次為495.49億元、765.4億元、783.47億元、718.41億元。

2019年公司保費規模實現質的飛躍。

渠道方面,過度依賴銀保。近4年公司銀保渠道分別實現保費483.69億元、752.29億元、767.13億元、701.55億元。對標同期,個人營銷渠道分別實現保費6.85億元、8.4億元、10.72億元、10.92億元。

雖說保險行業如今個人代理渠道受阻,銀保吃香,但長久以來前海人壽一直依靠銀保挑大樑。公司渠道保費差距懸殊,個人營銷短板不容忽視,畢竟一條腿走路走不快。

過度依賴銀保渠道也帶來了手續費及佣金過高的難題。

財報顯示,同期公司手續費及佣金支出分別為22.38億元、48.43億元、46.12億元、40.42億元。

盈利方面,2018年-2021年,公司凈利表現大起大落。4年間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7.31億元、5.77億元、11.39億元、2.46億元。

不難看出,公司2020年凈利「瘋漲」,僅時隔一年就高位跌落觸底。追根究底,公司盈利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較大。

近4年,公司投資收益和凈利走向大致趨同。2018年-2021年公司投資收益具體表現為115.69億元、78.39億元、159.58億元、85.91億元。

同樣受此影響,2022年一季度公司投資收益指標大多以負開頭。凈資產收益率為-9.76%,總資產收益率為-0.63%、綜合投資收益率為-0.83%。

同期,前海人壽凈利和投資收益表現正相關,1季度公司凈利潤虧損23.2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41.12%。

償付能力方面,自去年以來,公司償付能力呈現趨勢下滑。

從季度來看,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依次表現為91.02%、87.98%、78.55%、79.16%、66.39%;同時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0.27%、131.58%、130.98%、130.1%、110.17%。

7月,銀保監會公布了償二代下,第一季度末行業償付能力。被納入審核的180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24.2%,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50%。

其中,人身險公司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19.3%;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6.6%。

根據監管要求,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60%或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20%的保險公司,將作為重點核查對象。

而前海人壽償付能力遠低於行業平均,足已被納入重點核查對象之列。

並且公司已經連續7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為C級。

償付能力告急,前海人壽亟需輸血救命。奈何公司大股東如今自顧不暇。

前海人壽和大股東鉅盛華同屬寶能系。寶能系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陷入流動性危機,直至今日旗下多家企業涉失信被執行股權拍賣。

7月,前海人壽大股東鉅盛華和寶能系深業物流公司作為公司債券發行人,因未按規定及時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被深圳證監局採取監管措施。

眼看外部「輸血」無望,不同於其他保險公司股東增資或發債「補血」,前海人壽只能另闢蹊徑開啟了減持套現之路。

2021年以來,前海人壽陸續減持明星電力和合肥百貨;今年5月前海人壽及一致行動人鉅盛華再次出手減持華僑城,套現3.81億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59de1678eb59aa3508a1db14dd8b5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