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區積極推廣「稻田認養、農旅融合」新模式

2022-09-28     曹妃甸新視線

原標題:曹妃甸區積極推廣「稻田認養、農旅融合」新模式

金秋九月,豐收時節,泛黃的稻浪隨風起伏,粒粒飽滿的稻穗漸漸垂下頭,等待著成果驗收,這是曹妃甸隨處可見的豐收畫卷,也是大多數人心馳神往的夢想田園。

近年來,曹妃甸區堅持走個性化、私人訂製路線,在「稻田認養、農旅融合」模式上進行全面探索,率先在一農場開展「邂逅稻海·食享稻花蟹·共享一畝心田」行動,取得了良好成效。

正所謂「米香不怕巷子深」,曹妃甸區出品的優質稻米贏得了來自北京、石家莊等地認養人的認可,今年全區已完成1000餘畝的水稻認養,主要種植7233、U99等優質水稻品種,採用蟹稻共作純綠色種植模式,種植全程零農藥、零化肥,真正實現綠色、生態、無污染目標。

「這一片就是我認養的稻田,每逢假期,我都會帶著孩子來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氣息,讓他親自參與,深刻體會一粒一粟來之不易,我覺得很有教育意義。」認養人張先生指著面前的一片稻田說道。

認養地塊由專業人員全程託管,從春種到秋收,澆水施肥、夏秋管理等各環節,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統一收割,統一暫儲,統一按平均產量分配稻穀,確保「認養」客戶吃到應季新鮮的綠色放心大米。託管期間,認養人選擇參與自己感興趣的生產環節,在不同農事季節,利用業餘時間帶領家人和朋友親自參與田間管理,體驗從播種、生長、澆水到收穫的農耕樂趣。

「認養」地塊採用智能化高科技管理,周圍覆蓋360度物聯網監控,只要打開手機APP,就可以24小時了解種植進度、稻田生長狀況,還可回放查看重要農事操作,實現「土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管理,亦可提高認養人的參與度,增加互動性。

「稻田認養、農旅融合」的新模式既讓認養人獲得了一塊屬於自己耕種的田地,也讓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增加了收入,村集體通過參與管理也增加了集體收入,實現了三方共贏。

秋收時節,認養人將自己全程參與,用心種植的稻米,精心包裝,將其作為饋贈給親朋好友的佳禮,既讓親朋好友品嘗到味美健康的原生態大米,也讓他們感受到認養人滿滿的心意。而認養人在感受豐收的同時也體會到分享帶來的精神滿足。

曹妃甸區依託水稻水產資源和京津冀一體化區位優勢,突出「農業+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路徑,以稻田蟹養殖為依託,以鄉村民宿為亮點,探索發展稻田「認養」新模式,在保證糧食產量的同時,與二三產業緊密掛鉤,融合觀光休閒、度假養生、採摘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徑,使更多農民和消費者從中受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4e115db6a4996d25779099dfb5166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