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卡里娜
編輯 | 卡里娜
2006年,小說《三體》正在雜誌《科幻世界》連載,那時的劉慈欣還不知道,9年後,他將憑此摘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獎,《三體》從此成為中國科幻文學裡程碑式的作品。
2006年,在第一批看到《三體》的眾多讀者中,有兩位將此書翻來覆去多次閱讀的書粉,他們也沒想到,會在十多年後,成為電視劇《三體》主創團隊的核心成員。
總導演楊磊從小就是科幻迷,初看《三體》時,他知道自己看到了中國最好的科幻小說,之後的很多年裡,他仍會經常拿出來再讀,但他坦言從來沒有站在導演的角度看過《三體》。
《三體》總導演楊磊
視覺導演陸貝珂2006年時已經是一家特效公司的製作總監,雖然同樣從沒想過會成為《三體》的導演,但當時的他已經開始思考VFX製作方案如何應用到《三體》中,《三體》可能會使用到怎樣級別的預算投入。
《三體》視覺導演陸貝珂
無論是完全沉浸在書中的楊磊,還是用自己的專業在腦中模擬三體世界的陸貝珂,《三體》對他們來說都太熟悉了。
像所有讀者一樣,《三體》不斷在他們的「顱內取景」,直到17年後的今天,那個文字雕刻出的世界通過實景、光影、動畫、特效由幻想變為現實,讀者們終於成為了每日追劇的「三體人」,也終於像書中描繪的「三體人」一樣,對三體世界的想像不再是私藏在每個人腦中的秘密境地,在電視劇《三體》面前,我們的思維變得透明,用彈幕穿梭在彼此「顱內」,我們共同經歷三體惡劣的環境,一起脫水、浸泡,我們共情人類400年後的命運,我們知道了我們可能只是一隻火雞,但是拼盡全力捍衛地球主權的火雞。
這一切,由電視劇《三體》的主創團隊實現,在這段等待《三體》第二部的「脫水」時光中,麻辣魚採訪到了電視劇《三體》的總導演楊磊和視覺導演陸貝珂,在他們心中,職業生涯能與《三體》重合一次,此生無憾。
01
捍衛原著,精準原創
2019年的上海電視節上,電視劇《三體》的總製片人白一驄找到楊磊,問他是否願意拍攝《三體》,楊磊一時有些猶豫,但得知此事的搭檔陸貝珂卻極其興奮,不斷催促楊磊做出決定。
後來,楊磊將自己關進書房中,再次捧起《三體》小說,第一次開始用導演思維對這部鴻篇巨著進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陸貝珂仍不停打來電話催促,後來竟然給楊磊寫了一封長達兩萬字的信。
「他在信中寫道:『如果我們的職業生涯能夠跟《三體》重合,此生無憾。』他還從各個角度向我介紹了目前的技術儲備,包含了非常細節的信息,給了我很多信心。我用了一周的時間,從技術儲備到人文表達進行了深度思考,我覺得現在完全可以勝任這部戲,同時,作為《三體》的粉絲,這是我的責任。」
在同為粉絲的陸貝珂看來,十幾年的儲備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他認為楊磊是非常了解製作技術的導演,所以他進行更多說明的是,為什麼在2019年,他們仍然可以在製作預算框架內把《三體》第一部拍好。
就這樣,楊磊成為了電視劇《三體》的總導演,視覺導演由陸貝珂擔任。
楊磊與陸貝珂工作照
在兩位導演進入之前的三年里,編劇田良良已經創作了20多稿劇本。一劇之本本就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核心工作,同時,面對《三體》這樣的超級IP,是否改編、如何改編,是否要更加科幻一點?劇情是否要更加爆炸一點?觀眾能不能看懂?這些都是創作團隊不斷自問的問題,也是一個不斷推翻再重新來過的必經過程。
但最終,原著本身的藝術水準和魅力大過了一切,他們發現除了遵循原著,似乎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所以創作團隊重新站在了原著的基礎上思考問題。
總導演楊磊笑談當時進組就是來「捍衛」原著的,「我是重度書粉,不希望劇本『魔改』,我第一遍看劇本的時候也是以書粉的心態來看的,而不是導演,所以我當時看到劇本基本還原了原著,就給編劇田良良發信息說真厲害。我要做的就是在我的專業領域裡,用視聽語言去翻譯原作。」
但文學和影視畢竟是不同的表達媒介,《三體》小說跳躍式的節奏並不太適合電視劇,同時,眾所周知,劉慈欣筆下的人物都是「工具人」,所以如何縫合小說中跳開的劇情,如何豐富人物關係,將故事補齊,將劇情梳理成更合理的影視劇邏輯,這些都是在遵循原著的基礎上,創作團隊去探究的問題。
總導演楊磊對此舉了很多例子,比如讓潘寒這一人物提前露面,以及ETO組織中三個不同陣營的前期鋪墊,還包括三體遊戲中諸如「亂紀元」「飛星」等名詞的解釋,「我們不僅用了豐富的動畫來說明,同時增加了史強的台詞解釋,希望更友好地幫助觀眾梳理這些科學知識。」
視覺導演陸貝珂認為最大的原創部分是對文字進行一種視覺上的解釋和描述,通過一些潛台詞、畫面中的細節,以及光線氛圍來還原原著的味道。
在劇情易懂的基礎上,還要讓觀眾與劇中人物共情,總導演楊磊介紹道,每個角色都要寫詳細的人物小傳,填充角色動機的合理性。
「劇版在人物上下了很多功夫,比如汪淼在書中更像一個旁觀者,我們增加了他和史強的互動,都是為了把書中跳過的劇情填充後,讓觀眾感受到人物塑造豐滿之後的魅力。再比如大家看上去特別簡單的一場戲,汪淼發現倒計時後回到家中坐在床上,老婆問他幹嘛去了,這場戲光排練就花了4個小時,因為原著給了無數的可能性,但到底該如何演繹這對夫妻之間的交流狀態都得靠商量。還有老年葉文潔在ETO大會上的一場戲,有人提出她要穿統帥服,我說絕對不要,因為葉文潔是內心強大到不需要任何東西來武裝自己的人;還有一口山東話、鬍子拉碴的數學瘋子魏成,都是設計好的人物狀態,這樣觀眾才會相信。」
不僅是真實人物如此,遊戲中的人物也都費了不少心思,視覺導演陸貝珂提到頗有喜感的伽利略、亞里士多德和達文西,「他們的穿著和手裡的道具,以及展示出來的神經質和荒誕感,這些都是在原著基礎上的一些二創。」
除了劇情和人物的補充,《三體》還有一個難點,在於其中專業科學知識的普及,無論是原著粉和普通觀眾,對此或許都知之甚少。對此,團隊花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去拜訪書中涉及的科研機構,比如納米中心、對撞中心、射電天文中心的科學家。
總導演楊磊介紹道,「科研單位的大佬們非常熱情,專門開座談會給我們上課,幫我們梳理,小說中出現的常識,我們都學了一遍,這樣我們就了解了哪些是科學部分,哪些是幻想部分,如何用視聽語言表達,降低觀眾閱讀門檻。比如一開始葉文潔按動按鈕對太陽發射信號這件事,我當時就不明白如何對準太陽,科學家就很好地解答了我的疑問,需要一本太陽曆,上面記載著地球上的經緯度,對應著太陽幾點鐘在什麼位置,然後輸入坐標在單位時間內就能發射。有了這些詳盡的知識介紹,我們才知道如何分鏡頭,也才保證了很多特寫不出錯。」
原著粉對此當然欣喜若狂,在豆瓣的高贊點評中,有一條這樣寫道:「比起領會不到精髓的瞎胡搞,最明智的 選擇就是直接摳書,台詞、場次全部按部就班。原著粉鬆了口氣,終於討到口能吃的。」
雖說是在翻譯「原著」,但總導演楊磊也深知,《三體》面對的不只有原著粉,也要兼顧普通科幻迷以及對科幻略有興趣的普羅大眾,「所以為了在保證原著的基礎上儘可能降低准入門檻,團隊確實想了很多辦法。有的人就是看不進去,也沒關係,能拉來一個是一個。可能你今天看不下去,過幾年再來看,突然發現能看進去了,不管觀眾什麼時候來,都不晚。」
02
紮根中國現實,拍好中國科幻
科幻題材一直是中國影視行業的薄弱一環,這裡面包含著資金扶持、技術支撐、文本高度,以及科幻思維的養成。
人們熱愛《三體》,是因為它其中對宇宙和人類的思索、對人類認知的拓展所帶來的三觀上的震撼,這一包含在科幻外衣下的內核尤為重要,所以即使《三體》第一部甚至沒有外星人降臨,沒有動一槍一炮,也足以讓我們對人類未來命運感到惶然,對外星人的「制裁」感到恐懼。
《三體》第一部文戲居多,沒有太過宏大的科幻場面,題材上更接近懸疑類型,如何將如此密集的科學知識、科幻理念落地,讓觀眾產生共鳴,同時體現「中國式科幻」的特色,是極為核心的問題。
電視劇《三體》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從現實主義出發。
總導演楊磊在劇組的第一個籌備會時,就和劇組所有成員明確了這一點,「《三體:地球往事》的核心就是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上書寫科幻,請大家暫時忘掉我們是來拍最偉大的科幻作品的,我們就是做現實題材的,只有腳踩在中國的現實土地上,才有可能讓觀眾找到共鳴,千萬不要被『科幻』這兩個字迷住了雙眼,也千萬不要輕易使用那些賽博朋克、蒸汽朋克、太空歌劇等西方科幻的類型外衣。」
楊磊一直認為,照搬西方科幻的華麗「外衣」是很難走通的,「我們還是要找到自己的方法,說自己的話,要傳遞中國人的價值理念,要表達我們自己的思想感情。中國人有自己的歷史、價值觀,包括我們有對未來的思考、對科技的思考——這可能是我們做科幻的一個最原始的出發點。這次電視劇《三體》確實是在探索一條有 中國特色的科幻之路。對我們來說,拍中國科幻,首先要思考的是怎麼能讓中國觀眾相信中國科幻,尋找中國式的代入感是最重要的。我覺得,科幻在國內的落地,必須要跟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結合,要和中國人的現實生活結合,要有中國自己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要用我們的態度與價值觀去表現對於未來的看法。像這樣的科幻作品如果能越來越多,那麼我們一定就有了自己的科幻文化自信。」
具體實現上,楊磊認為要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鑲嵌到中國科幻的故事裡,讓它找到根。他舉例劇中三體遊戲中秦始皇的一場戲,就用到了華陰老腔,這源於他上大學時去北京人藝看過《白鹿原》,話劇中的陝西腔調讓他極為震撼,所以在秦始皇出現時,這個聲音頓時就跳出來了。
對視覺導演陸貝珂來說,他很多時候都在想像劉慈欣寫書時是什麼樣子,他認為劉慈欣是一個純粹的當代中國人,所以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一定可以被中國觀眾所理解。比如紅岸基地那種上世紀60年代軍事建築的氣質;遊戲場景中金字塔按照阿房宮復原圖,以及秦朝常見的用色方式去設計,以體現書中描述的「有秦朝感覺」的金字塔;還有一些「反向彩蛋」,比如人抬著馬走,秦始皇12條冕旒刻意做成了11條,聯合國巨擺儀式時,類似德爾菲神廟的建築致敬了人類科學思維發源地古希臘,但有一些柱頭上的雕像是兵馬俑。
同時,在人物上,史強這一角色的選角一開始由於與原著描述相差過大,備受質疑,但演員于和偉飾演出了一個每天上滷煮店吃爆肚的警察,糙中有細、細中充滿喜感、喜感中全是接地氣,以至於觀眾看完笑稱于和偉與史強不像是劉慈欣的問題。
如此種種,都是創作團隊耗費心力的「夾帶私貨」,但正是這些「私活」讓中國科幻開始成立、開始鮮活。
科幻文化的發展建立在整個社會對科技的認知和國民自信上,中國科技實力的飛速發展,讓觀眾可以接受科幻就在身邊,這是中國拍攝科幻作品的重要群眾基礎。
科技的發展還意味著中國科幻可以擁有全「國產」團隊。視覺導演陸貝珂介紹道,「大約在2015年前後,大多數中國一線影視作品的角色動畫、特效等鏡頭都開始完全在國內製作。今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的實拍、藝術創作、特效也是中國公司從頭到尾完成的。《三體》電視劇的技術總監、一線創作人員、一線的合成師、動畫師都是中國公司自己的團隊。從特效行業來看,這十年計算機視效工具軟體和硬體都有很大的提升。此外,在人才儲備方面,圖形圖像學的人才也越來越多,這都是我們拍好大型科幻IP的技術儲備。」
劇組人員數百人、前後有500多位後期特效工作人員參與,在這樣的團隊儲備下,他們從四川到黑河,從零上40度到零下40度, 200多個場景,全國轉場了12次,走遍大半個中國;他們完成了最為艱難的著名的「古箏行動」。
為了這25分鐘,光分鏡就做了兩個多月,場景搭建兩個月,最終拍攝27天,執行了上天入地下海的複雜調度。
其中有兩個難點。
首先要解決的是準確還原巴拿馬運河地貌,團隊跑遍了涪江、瀾滄江、昌化江等地,最終在浙江用實景+實體置景+CG特效的方式還原了巴拿馬運河蓋拉得的水道地貌;
第二大難點是關於船的切割製作和拍攝,由於沒有任何大型鋼製船舶被切開後物理狀態的參考,團隊只能通過計算不斷模擬合理的畫面效果,然後搭建一個真正被切碎的船艙,把船艙切成50厘米的橫條,再用擠壓機將橫條擠壓變形,接著將變形的橫條焊接起來。
在遭遇颱風,船艙氣溫50度,每天中暑七八位同事的艱難情況下,這25分鐘終於呈現在了觀眾面前。
技術還體現在「射手假說」和「農場主假說」,以及三體遊戲的動畫效果上。
視覺導演陸貝珂介紹道,「《三體》的特效時長300多分鐘,動畫時長是123分鐘,相當於30集戲裡有大約10集的特效量。單從時長來說,這不是我做過特效量最大的劇,但執行時主要是解決資源平衡的問題,也就是錢的問題。比如大家看到的脫水、浸泡,以及人列計算機的核心鏡頭,技術難度並不大,但是要堆積這麼多的人物在鏡頭裡,算力要求過大,渲染量也非常大,我們沒有錢多次渲染和測試,基本上需要渲一次就成功一次,絕大多數鏡頭都沒有修改渲染的餘地,所以在預先的判斷上,資源平衡方面,需要非常多的經驗。」
在科幻作品中,特效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重要的,總導演楊磊說:「也許有一天,當我們談起科幻影視時,觀眾的第一反應不只是『特效』,那一天,科幻作品在國內就成熟了,我們也會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科幻流派。」
楊磊還說,這個過程中雖然有遺憾,但劇組的每一個成員已經竭盡全力付出,無悔,「作為《三體》的粉絲,我用4年把每個細節摳完做出來,剩下的就交給觀眾了。這次很多沒看過原著的人也成了《三體》的粉絲,我們都是同志了!」
當被問到《三體》第二部是否在籌備中時,視覺導演陸貝珂說:「已經在建新文件夾了。」
【IP推薦】
作者:
劉洋,物理學博士、知名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南方科技大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獲得 「華語科幻星雲獎」、中國科幻電 影「原石獎」、「引力獎」、「北京國際電影節科幻IP價值榜」、「京東暢銷書 榜」等榮譽。已出版科幻作品包括短篇小說集《完美末日》、《蜂巢》、《流光之翼》,長篇小說《火星孤兒》,以及即將出版的《井中之城》和最新力作《裂縫》。
亮點:
湖南衛視&芒果TV即將重磅播出科幻電視劇《火星孤兒》原著作者劉洋「未來宇宙」系列閉環之作。第二部《井中之城》也在影視重磅籌備中。
簡介:
幼年時,見過一次時空裂縫的胡一杭腦部受損,視力減弱,在遊樂園工作的他無意中撿到一根「鐵棍」,「鐵棍」在他手中如同孫悟空遇上金箍棒,可大可小,這一度拯救了瀕臨倒閉的遊樂園。不料一幫笨賊發現後脅迫他利用「鐵棍」挖掘通往銀行的地下通道,卻陰差陽錯挖到了宏碩集團。
前東海大學副教授姜宇航正是被脅迫的人質之一,而他當時正在宏碩集團任職,對裂縫進行秘密研究,這一趟危險之旅不僅抓到了笨賊,更重要的是發現了胡一杭,於是「人體觸發石」胡一杭變成他們的研究對象。
研究發現,「裂縫」是在另一個宇宙中生存的「時空族人」入侵地球的方式。
時空族人以時空本身為軀體,在一場宇宙大災難中,因時空扭曲產生意識,時空族人被迫逃離,它們無意中發現了人類生存的三維空間,並找到了進入人類宇宙的方法。地球上天然存在著大量的分形結構,這一結構與時空族人的身體結構很接近,因此時空族傳輸到地球之後,可以附著在這些具有分形結構的物體上,產生了許多的時空裂縫。
一場地球文明反外星文明侵略的戰爭拉開序幕……
- END -
微信公眾號最近更改了推送機制
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
將[麻辣魚]設置星標
多點在看
這樣就能更及時地
接收收到我們的推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