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綸
日前,廣東省人大代表劉世興建議,對未履行疫情防控個人責任,比如核酸應檢未檢人員、疫苗未全程接種人員的健康碼賦予藍碼管理。對此,廣東省衛健委在答覆中明確予以拒絕,並詳盡闡述了理由。
仔細看了所有信息,我不得不給廣東省衛健委點個贊。
廣東,人間清醒,拒絕做蠢事,這在當下很難得。
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動輒給人賦黃碼、藍碼,本來就是極其落後、懶惰、野蠻的思維方式。
劉世興是廣州市海珠區龍鳳街道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法人代表,他的這一身份本來就代表了某種利益取向,而他本人並非疫苗界、傳染類疾病的權威研究專家,他並不具備提出這種建議的學術背景。
但是,他居然就這樣提了,沒有數據,沒有論證過程,只有一個建議,這非常不妥當。
作為人大代表,提一個建議,可能涉及國計民生,尤其可能涉及個人的健康以及普通人的生活、工作,沒有詳細的論證過程,就敢隨便放炮,這是非常不智慧的。
人大代表提建議還要關注輿情的變化,以及受眾的心理,尤其要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看到更大範圍的民意與情緒。
當下的民意與情緒是什麼?是人們對疫苗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疑慮,因此只能以勸說的方法加以引導,至於檢驗核酸,個人有的情況下也確實存在遺忘的可能。
在這種可能的情況下,要予以寬容,提醒即可。
現在的老百姓壓力很大,都不容易,在疫情防控的問題上,只宜柔不宜剛,以免引起不穩定的因素,這就是當下的環境。
劉世興單純從管理的角度出發,提出的建議強硬且無科學依據,屬於妄言,不可信不可聽不可用,其參政議政的專業能力值得懷疑,其建言獻策的動機亦令人頗費思量。
即無學術基礎,又無觀察輿情的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沉默。
廣東省衛健委在本次事件中的專業能力可圈可點,值得大讚。
我們來看廣東省衛健委是如何回復的:
「一是目前國家暫無相關政策支持」。
這一條是廣東對政策的理解與了解,不能搞「土政策」,廣東做事必須要有規矩。
「二是並非全部人群都符合接種條件,部分人群由於存在接種禁忌不能接種或暫時不能接種,賦藍碼可能會對公民正常活動造成不便,導致群眾對政策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這一條是對具體情況實事求是的分析,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關照,而且也點出了可能的風險。
「三是由於目前接種數據尚未實現全國聯網,各省人員的疫苗接種情況信息未能對接,無法根據外省接種情況進行準確判斷並賦碼,需要基層補錄省外接種數據,將更大地增加基層負擔」。
這一條是對數據情況的真實闡述,講當下的困難,也講基層的困難。
「四是隨著我國接種政策調整和不同廠家疫苗接種程序變化,不同人群接種建議和要求也不盡相同,數據上難以動態精準掌握重點人群名單,且賦碼判斷規則複雜,需要頻繁調整,若調整不及時或規則判斷不準確,可能造成賦碼錯誤」。
這一條是講判斷、調整不準確、不及時可能帶來的後果。
總體而言,廣東省衛健委是以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精神拒絕了人大代表的建議,其專業能力以及對民情民意的體察值得誇獎。
廣東省衛健委做這樣的決定一定是慎之又慎的,一定是經過了機構高層的集體討論。
廣東省衛健委主任朱宏是絕對的專業人士,2008年06月,畢業於南方醫科大學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專業,博士。
他從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醫師/助教起步,當過主治醫師/講師、院辦主任、副教授、醫教部副主任,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副院長、研究員,廣東省醫學學術交流中心主任……
2017年07月,任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黨委書記。
2021年08月,任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
專業人士在關鍵時刻發揮了專業作用,而且得到了尊重,這就是清醒的廣東。
如果要說廣東有何突出之處,這就是!
但廣東的清醒不止於此。
3月份,「廣東發文要求不得無依據關停服務場所」。
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擔當,是一種務實的表態,是對普通人生活、工作的暖心照顧。
廣東非常關注民生問題,希望儘量減少服務業的困境。在某些省份動輒給人賦紅碼、藍碼、灰碼的情況下,以廣東人流之洶湧、交往之頻密,廣東有100個理由層層加碼搞「土政策」,但廣東沒有這麼干。
在《廣東省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措施》中,我們看到七個方面47條措施,都是直奔一個主題: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優化企業經營環境,支持服務業市場主體渡過難關、恢復發展。
廣東之所以是廣東,不是因為廣東富裕,不是因為廣東交稅最多,而是因為廣東始終在堅持尊重科學,尊重專業人士,同時盡最大力量為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創造正常的環境。
廣東非常清楚地知道:最大的穩定是老百姓有活干,有錢賺,凡事有個度,只要護住了老百姓的飯碗,難關總會闖過去,該擔的責任還是要擔。
這就是中國第一強省的最強示範,不是GDP的總量,而是對民生關注的熱量。
廣東就是廣東,最是人間清醒。
廣東的經濟實力或難趕上,但廣東的清醒卻可以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