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中應該如何體現生活?完全貼近生活會枯燥嗎?

2024-01-15   閒人電影

原標題:國產劇中應該如何體現生活?完全貼近生活會枯燥嗎?

首先得對「生活」做一個定義,然後再細分。

生活有13種意思,簡言之就是生存、工作、境況,《繁花》中的繁花似錦是生活,《山海情》中的艱難求生是生活,《漫長的季節》中的步履維艱也是生活。

這三部劇是時代變革中的三個主旋律,對應的是《繁花》-工作,《山海情》-生存,《漫長的季節》-境況,從不同角度去展現國人的生活,不必比較,各自都好。

上海人看《繁花》,這就是貼近90年代的生活,燈紅酒綠、車水馬龍,但其他人看《繁花》,好似民國或香港,不真實。

寧夏人或西北人看《山海情》,當年確實黃沙漫天,靠天吃飯,水源短缺,但經濟特區或南方人可能會覺得虛構的成分較大。

東北人看《漫長的季節》,國企改革,下崗狂潮,打破鐵飯碗,自己謀生路,可沒有經歷過這段歷史時期的觀眾,看到的是命案、搞笑、命運。

無獨有偶,三部劇的背景都是90年代,劇中呈現的內容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大相逕庭,不可否認的是都做到了體現生活,貼近生活,但這三部劇枯燥嗎?

若以評分來論,《漫長的季節》9.4分,91.8萬人打分,《山海情》9.2分,44.3萬人打分,《繁花》低一些,但也有8.5分,25.3萬人打分。

這個分數,別說放在國產劇里了,就算與英劇、美劇對比,也是高分佳劇,況且郫縣天生戴有色眼鏡看國產劇,能在他們的地盤取得高分,說明實力過硬。

若以熱度來看,《漫長的季節》漸入佳境,火到一塌糊塗,主角到配角頻頻出圈,至今長尾效應不斷。

《繁花》有王家衛坐鎮,未開播就人聲鼎沸,一上線更是每日上熱搜,討論量多如繁星,就連配樂都能再度大火,董勇十年軍旅無人知,一句安妮天下聞。

《山海情》五大衛視首播,三大平台同步,全方位、立體式的包圍觀眾,觀眾也給予了正向反饋,水花強忍淚水那一幕感動萬分,張嘉譯的一句「你這是吃了翔了,吐成這樣」成為表情包。

口碑、人氣兼具,無論從哪方面看,這都應該算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它們做對了什麼?

首先是導演,一個好導演能夠保證一部劇的下限。

《繁花》是王家衛,華語頂級導演那一梯隊,《山海情》是孔笙,正午陽光的精品保障,《漫長的季節》是辛爽,雖只有兩部劇,但部部經典,擅長懸疑、時代、現實題材。

即使不喜歡《繁花》,也不得不佩服王家衛的技法,就算嫌棄《山海情》土,但也得對故事說一聲好,哪怕討厭《漫長的季節》不夠懸疑,可也得被其節奏吸引。

其次是演員,這三部都有一個共同點,群像戲做的非常好。

這恰恰是國產劇中最致命的一環,所有配角都是工具人,都為襯托主角而存在。

要麼淪為惡毒女配,專門製造矛盾,販賣焦慮,推進劇情,要麼當作流水線上的一環,複製粘貼,沒有特點,常見於各種三破一苦的都市劇。

而在《繁花》《山海情》《漫長的季節》中,沒有張口閉口原生家庭,也沒有滔滔不絕男女矛盾、社會對立,更沒有一味地強調破碎家庭、破碎情感、破碎婚姻以及家庭苦難。

反而是藉助循序漸進的故事,細緻入微的細節,看得進去的演技,讓真實的生活被觀眾喜歡,這種喜歡受到時間沖刷的機率很小,不會因一時的熱點過去了就消失了。

《漫長的季節》中也有黃麗茹這樣的劇情推動工具人,嫌貧愛富做,讓彪子當接盤俠,給彪子戴綠帽子,叫人恨的牙痒痒。

可辛爽的處理並不是像其他導演一樣,罵罵咧咧,潑婦罵街,專門靠激烈來奪人眼球,賺取收視率,他就做了一個字——潤。

彪子與黃麗茹的開始是用知識武裝自己,過程是該吃吃,該喝喝,啥事別往心裡擱,結束是90年代大學生,氣質這塊必須拿捏。

這一套絲滑連招下來,觀眾看到的是豁達、爽朗,不內卷自己,即便也有其他聲音出現,但總體上不會放大衝突,情緒上不過激。

單不盤外招這一點就足以讓一眾國產劇汗顏,他們才不願意放棄「虐」觀眾,所以黃麗茹常有,但拍好黃麗茹不常有。

最後是選題切入點,側重的戲眼是什麼。

《繁花》講變革,《山海情》說時代,《漫長的季節》道往事,不響的地方留白,該響的部分著重,它們起手都是喜劇,後才把人帶入戲眼。

雅如王家衛,也在劇中插入了范總、魏總這兩個搞笑角色,這在王家衛的作品中很少見,但搞笑之外,他們各自代表了浪潮下的一群人。

《漫長的季節》中的王響、彪子、馬隊三巨頭,出口金句,行為喜劇,《山海情》中的老一輩,利用反差,逗樂觀眾,笑的同時悲喜交加。

喜劇是最快使人感興趣的方式,也能最快討好觀眾,誰不想輕輕鬆鬆,但並不是每部劇都能做好喜劇,一不小心就成了尷尬摳腳,如坐針氈。

所以很多劇索性放棄了開開心心,轉而選擇汗流浹背,怎麼讓人汗流浹背呢?拍假的生活,再引導貼近生活會枯燥的輿論,這都是為了藝術而失真。

這種論調根本站不住腳,歸根結底就是想躺著賺快錢,迅速起流量,儘快割韭菜,遵循懶惰邏輯,跟直播帶貨一樣,滿口給家人們送福利,其實騙的最狠的就是家人們。

由此,貼近生活並不枯燥,是人為將其變得枯燥。

看過了世界,就別再坐井觀天,見過了什麼是好,就別再固步自封,認識了可以向前一步,就別再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