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觀點丨建築學怎麼了?

2023-02-19     UniDesignLab

原標題:百家觀點丨建築學怎麼了?

1997年,弗蘭克·蓋里完成了一座永遠改變當代建築史的建築。在西班牙畢爾巴鄂,這個當時擁有359,000人口的地方,即使是最頻繁的旅行者也可能從未到過那裡,他建立了古根海姆博物館的第一個國際分館,使這座城市一夜之間成為建築朝聖者和藝術愛好者的必備打卡地,並為蓋里樹立了一種標誌性的風格,他也在過去25年中在世界各地的項目中反覆使用這種風格。

建築評論家和公眾都讚揚了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的風帆狀、光線反射的波浪形鈦板立面,地面是附近格拉納達採石場的米色石灰石板。開業同年,《紐約時報》雜誌稱其為「奇蹟」。

事實確實如此,因為這座位於巴斯克地區的低調小鎮憑藉其雄偉的建築和所擁有的藏品迅速成為全球文化中心,這座建築非常成功,它引發了屬於自己的行業趨勢,這種趨勢也被稱為「畢爾巴鄂效應」,聲明建築需要足夠關注以提升城市社會和經濟形象。

畢爾巴鄂效應是每個甲方的營銷夢想:優秀的設計會給你回報。而且,在隨後的幾年裡,有些人甚至要求蓋里在其他後工業城鎮重建一個完全一樣的結構。

他的公司並不是唯一一家接到此類要求的公司,一群嶄露頭角的「明星建築師」在全球範圍做了許多傑出項目,他們的風格化設計使他們家喻戶曉,此後無論大小城市,都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例如摩西·薩夫迪 (Moshe Safdie) 於2010年在新加坡建造的濱海灣金沙度假村非常成功,不過也有一些反例,例如赫茲維克在2019年設計的紐約Vessel在發生多起自殺事件後,於2021年關閉。

畢爾巴鄂對建築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與此同時,它引發了這些標誌性項目的潮流,有時當客戶要求一些標誌性的東西時,也許他們是在說想要一些能引起城市關注和經濟增長的東西。

區分好壞設計的是本質。今天,許多自我表達的結構都傾向於追求時尚或為設計而設計。一個缺乏語境的形式可能在亮相當天讓興奮,因為它給天際線帶來了衝擊力,但很快就會過時,像一個永遠標誌著努力嘗試的建築恐龍。雖然最高級的結構是建築史上的里程碑,但永恆的設計才是最重要的。

珍妮·甘建築事務所的負責人珍妮·甘表示:「永恆意味著建築關注人類的日常需求,持續使用和喜愛,並且精心打造。自然光、新鮮空氣、戶外連接和直觀的導航等作為這一壯舉的衡量標準, 科學證明可以幫助我們在建築中感覺良好。建築可以通過以使用它的人的體驗為中心,以及預測變化來實現這些品質。」

靈活性作為設計的標誌,能夠承受文化、技術和經濟的快速變化。早期現代主義的「結構物質性」概念和探索性建築中的樂觀精神是仍然指導有價值設計的原則。建築就像一台機器,可以創造一種體驗,觸發情感或智力反應。對建築師來說,每個項目都會產生一種巨大的挑戰以及重新思考和發明的能力。建築師要做的是一種新型的機構,而不是僅僅一種形式。

當代建築與過去的時代不同,沒有統一的風格,這種現象加上數字設計技術提供的無限可能性,允許項目新的審美民主化,儘管如此,具有持久力的作品所探索的遠不止新奇的外觀。

珍妮·甘還提到,作為建築師有責任批判性地思考如何構建驅動設計的問題,並幫助客戶了解他們項目的最大潛力,「看看我們的建築如何促進積極的變化,並成為更廣泛的社區和自然環境的積極組成部分。」

永恆的建築會提出問題並檢驗建築師的理論,但與許多複雜問題一樣,單一解決方案不一定或者不是最終目標。也許我們可以將每個項目都當作一個哲學實驗來處理,研究永遠不會過時。

允許背景、材料和研究來指導設計,這樣做會產生建築美感,這是「讓人們關心建築」的一個重要方面,將它們視為夥伴,把它們看作是典範。動態但永恆的設計是可能的,只要他們的建築師的方法平衡了規劃需求與設置的適用性和吸引力。

「生活在一個充滿平庸建築的世界裡會很糟糕,但如果所有的建築都在尖叫著引起人們的注意,那也同樣可怕。」 換句話說,要使當代建築成為經久不衰的標誌,對畢爾巴鄂效應的渴望必須消失。

百家觀點丨設計是帶來種族歧視的最有力工具之一

百家觀點丨AI,不只是設計

百家觀點丨「極簡主義是對不同世界的渴望的表現」

百家觀點丨聽聽大家對建築學習的不同看法!

百家觀點丨令人心動的OFFER【建築專家】竟然是他......?

百家觀點丨空間有性別嗎?建築中的女性主義

百家觀點丨電影與建築,誰造就了誰?

百家觀點丨從紀念性聊到建築師的表達欲

百家觀點丨一場「完美」的建築師婚禮是怎樣的?

百家觀點丨改變建築的十幅畫

百家觀點丨建築理論真的「無用」?——再論埃森曼紙板住宅House X / 林婉嫕

百家觀點丨為什麼路易斯·康的畫作仍然重要?

百家觀點丨元宇宙,是建築師的烏托邦,還是就業新大陸?

百家觀點丨如果設計是一場雙向奔赴,那建築師的劇本就是保媒拉縴

百家觀點丨拆了,但沒完全拆:中銀膠囊塔重建權正在拍賣中

百家觀點丨從概念到技術深度剖析:火遍全網的《吉巴羅》為什麼這麼牛!

百家觀點丨我們將如何建立未來的圖書館?

百家觀點丨住宅樓像搭積木一樣整齊,高度統一!網友:「住在這裡會抑鬱,出門找不到家」!

百家觀點丨從BIG到Gensler,不同身段的建築事務所如何立於不敗之地?

百家觀點丨線性、編織、智慧...卸下「概念包裝」,明日城市有多遠?

百家觀點丨「古根海姆效應」後,地標建築真的能改變一座城市嗎?

百家觀點丨羅傑斯改名,扎哈砸1個億!大師事務所的成功全靠「好名字」?

百家觀點丨塗鴉中標、推翻任務書,Steven Holl為什麼總能搞定甲方?

百家觀點丨中國最長木拱橋被燒毀,900年萬安橋成遺蹟!古建築要怎樣防患於未「燃」 ?

百家觀點丨建築師如何硬核解壓:焦慮邪氣,通通散去!

百家觀點丨由「她」向「我」,設計之於女性最終是去性別

百家觀點丨動輒上億的利潤,玩元宇宙建築的人都贏麻了嗎?

百家觀點丨《安邸AD》魔都園林辦新展,如何探討「家」之永續?

百家觀點丨貓咪來當救世主?奧斯卡神作想不周全的,建築師接著想!

百家觀點丨如何用設計「預定」一款網紅展?

百家觀點丨當公共空間開始敵對「城市流浪者」,設計師真的「無罪」?

百家觀點丨阿賈耶「加納大教堂」被要求退設計費?5個項目3億美元,黨派之爭還是違規?

百家觀點丨新東方文化帶貨火出圈之後引發的建築idea浪潮

百家觀點丨7棵西湖柳樹引爭議!從秋水山莊到書院門,城市更新與文化保護百家觀點丨界線在哪兒?

百家觀點丨最能代表杭州的三個地標建築,網友最喜歡的原來是…

百家觀點丨會攝影的建築師才是好的建築師

百家觀點丨不做炮灰、不做卷王、如何拿捏專業的國際建築競賽?

百家觀點丨佐藤大在京都清水寺修了一條「天空之徑」,美到窒息卻頗受質疑?

百家觀點丨「令人心動的offer」要拍建築師?網友:看完勸退,請編劇放過我們!

百家觀點丨2026世界盃舉辦地公布,都不及卡達"2022"大樓出圈!建築遠比足球吸睛?

百家觀點丨帶個建築師一起上太空

百家觀點丨房子是居住的機器,嗎?

百家觀點丨 多薄,才算是薄?-Mark Wigley評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

百家觀點丨永別了,「食神」取景地!紅了46年的香港珍寶海鮮舫

百家觀點丨備受期待的蛇形畫廊惹熱議,這位藝術家創作的「黑色教堂」,為何只有2星評分?

百家觀點丨10家新生代建築事務所,會有30年後的普利茲克得主嗎?

百家觀點丨現代城市需要怎樣的停車場?在水泥地上畫框的時代該翻篇了!

百家觀點丨建築文學愛好者在長三角體制內的所思所想

百家觀點丨室內設計師待遇調研報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2bda3c4591c27951226d63000bc19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