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計》之諸王叛亂

2023-12-18     丹寶星辰

原標題:《宮廷計》之諸王叛亂

每個人內心的貪婪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膨脹,對於王室子弟更是如此,新王的繼位對於呂氏家族而言無疑是一場面頂之災,因為他們是失敗者,對於那些幫助新王繼位的大臣而言這是最好的消息,因為這意味著利益的重新分配,自己可以憑藉功勞更進一步。

投桃報李不僅展現的是個人的魅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和諧的人際關係,孝文帝從一個聲名不顯的皇子一躍成為皇帝,雖然是因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不受劉邦寵愛,因此讓自己避免了受到呂后的迫害,但是眾位大人的恩情卻依舊需要報答,否則無法進行服眾。

在諸呂叛亂平定後,劉姓子孫自然也是喜出望外,這場叛亂的平定意味著自己又可以肆無忌憚地做事情而不必擔心遭受到迫害,而且隨著新帝繼位,他們的實力得到了進一步步擴大,文帝雖然心中擔憂,但是為了不讓母親為難也就強行將內心的憂慮壓下。

自古以來是『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劉濞自從被劉邦封在吳地後便苦心經營的封地,在劉邦在世時他自然不敢有其他想法,因此他也就只能老老實施地做自己的吳王,隨著劉邦逝世,呂雉掌權,大肆迫害劉氏子孫,在巨大的外在壓力下劉氏諸王積極擴大自己的實力,以此來抵禦隨時可能到來的危險。

隨著呂后逝世,諸呂覆滅,各諸侯王的力量早已不同往日,其中劉濞所在的吳地更是諸侯封國中的翹楚,不僅國富民豐,而且他大肆開採封地之內的礦山,用來鍛造金銀財物與兵器,朝廷所通行的貨幣對他而言已經毫無作用,文帝對此的危害知之甚深,畢竟貨幣是一個國家穩定的基礎,如果貨幣遭受到危險,那麼自己所治理的國家可想而知,但是出於子女的孝道他依舊選擇了忍耐。

文帝雖然選擇了忍耐,但是他手下的大臣卻並不願意坐以待斃,一次在朝議事時晁錯當仁不讓地提出了這件事情,文帝無奈只能選擇和眾人商議對策,晁錯直截了當地說應當進行削減藩王的勢力,這樣才能夠維護王朝的統一。

袁盎對晁錯的建議可謂是嗤之以鼻,他說諸侯王是高祖冊封的,現在沒有緣由的削減豈不是對高祖的不敬,晁錯聽到這話知道自己操之過急於是他急忙向文帝認錯,但是對於袁盎的為難,他綿里藏針地問道那依照大人你的意思應當怎麼辦,難道讓皇上坐以待斃嗎。

文帝聽到這話臉色不由得一沉,袁盎看到後不由得在心中暗罵晁錯的陰狠,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他說皇上可以讓吳王世子前來王宮作為人質,這樣一來可以表達您對吳王的關心,二來也可以用來牽制吳王,讓他心存忌憚從而不敢舉行叛亂,文帝聽到這話喜笑顏開地說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了。

劉濞雖然早有反叛的心,但是卻沒有做好準備,為了減少皇帝的猜忌他只能忍痛讓自己的世子入宮朝見,哪知道吳世子在入宮不久後因為和皇帝下棋發生了爭執,雙方大打出手,皇帝一怒之下拿起棋盤向吳世子砸了過去,世子躲閃不及頃刻間命喪當場。

劉濞聽到這個消息可謂是怒不可遏,本來猶豫不決的心徹底堅定了下來,他利用當初晁錯建議削藩的言論不斷遊說其他的諸侯王讓他們隨同自己一同起兵,考慮到自身的利益眾人答應了,於是在吳王的率領下七個諸侯王紛紛出兵攻打咸陽。

文帝看到眾人勢力極大,急忙召集眾人前來商議對策,袁盎讓文帝屏蔽左右夠說諸侯王之所以領兵前來是因為晁錯的原因,現在只有誅殺晁錯才能夠解決問題,文帝無奈只能強忍心中的不忍下達了處決晁錯的命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0626253cfc406058fdf7acaf51e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