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藝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
這個稱呼我們更多看到他們活在記憶里
「時代不同了」
這是不少老行當傳承者們的感慨
同時
更多人卻在感慨「傳承者在哪裡」這件事
在老行當這個寶庫中
蘊含了豐富的民俗文化
更有著許多童年難以泯滅的美好記憶
今天小編總結了這些
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老行當
帶你回到那個簡單又充滿樂趣的年代~
1
/ 磨 刀 匠 /
「磨剪子嘞,戧菜刀…」這樣的吆喝聲
大家一定不會陌生,現在回憶起
那拖著長音的調調仿佛又在耳邊響起~
可是,現在幾乎已經聽不到了
但這吆喝聲
卻印在每個山西人的腦海里...
2
/ 剃 頭 匠 /
一把木凳子、一面鏡子、一個洗臉架、
一個工具箱、一條毛巾、一張磨刀布
就是他們全部的行當~
推子、刮刀、剪子、梳子
各種工具輪番上陣
大約半個小時後,就能面目一新!
3
/ 補 鍋 匠 /
以前的鍋幾乎全是由生鐵打造
生鐵不耐用,加上柴火熊熊
鐵鍋很容易穿孔、漏水
於是補鍋匠開始走街串巷
修理每家每戶的漏鍋破鍋,很受歡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修修補補的年代也過去了
補鍋匠自然沒生意了
4
/ 彈 棉 花 /
以前的被子,都是根據自己要求
讓棉花匠根據重量定製的
師傅們用手一下下彈出來的棉被
棉花蓬鬆,透氣性好,別提多舒服了!
5
/ 修 鋼 筆 /
一個聽起來極其文雅的維修老行當
在過去那個年代
鋼筆是最普及、最實用的書寫工具
但如今,鋼筆的身影
以及修筆、筆刻字這個老行當
已從我們的生活中漸漸消失了…
6
/ 修 表 匠 /
手錶、縫紉機、單車
曾是過去象征財富的「三大件」
可還沒進入新世紀
修表行業卻無聲無息的消失了~
7
/ 修 鞋、修傘 /
在小編的記憶力
修鞋、修傘匠的手一直都是髒髒的
鞋子開膠、傘骨折斷,都會找他們修理
從前不比現在,東西壞了就買一個新的
那時候信奉的是「縫縫補補又三年」
8
/ 收 頭 發 /
「收頭髮,收長頭髮,
收大長頭髮,誰家有長頭髮~」
熟悉的吆喝聲又來了
過去,越長越粗越黑的頭髮賣的越貴
小姑娘為了愛美大都留著長辮子呢
9
/ 尋 呼 員 /
腰別BB機、手捧大哥大
那可是當時最令人崇拜的形象寫照
在80年代,一個尋呼員的月薪可達800元
當時豬肉一斤還不到1塊呢~
可想而知這個職業當時多麼紅火!
10
/ 打 鐵 匠 /
時代在發展,火鉗、鐮刀、
鋤頭、釘耙、斧頭都不用了
基本都是工業化批量生產
沒有需求就沒有打鐵匠的市場了
11
/ 編 竹 籃 /
用藤條編個篩子,方圓周正
織個涼蓆,涼爽舒坦
也會用麥編草帽、草鞋、提籃等
都是每家實用的物件
12
/ 捏 面 人 /
他們靠一雙靈巧的手
捏出了一個個造型逼真、小巧可愛的面人
面人大多都是我們一看便能叫出名字的
這些手工小玩意兒
也是我們的童年美好記憶的一部分
13
/ 吹 糖 人 /
作為零食確實很不衛生
但每件產品都是工藝品啊
市場還是有的,就是這手藝
會的人、學的人越來越少了
14
/ 畫 糖 /
以前一放學,就會去轉個畫糖人
那時,可是深受小孩們的喜愛
可能現在小學周邊還有吧!
15
/ 小 人 書 攤 /
16
/ 賣 雜 貨 /
貨擔的東西不多
卻深受家家戶戶的歡迎
都是一些針線、糖果、紐扣、紅頭繩、
髮夾、指甲刀、衛生球、雪花膏等
都是每家每戶常用得到的東西
17
/ 打 醬 油、醋 /
那時候沒有瓶裝醬油和醋的超市
一般都是從家裡拿個空酒瓶去打醬油
賣醬油醋的師傅會把瓶子裝的滿滿的
那時的醬油和醋的香味是現在所聞不到的
從遙遠的去到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
每段歲月的變遷都在歷史中留下它的足跡
這些老行當帶來的手藝
封存的是我們遙遠的青春回憶
它們不可取代的存在
訴說的是那寶貴的山西故事~
你還記得哪些山西的老行當?
歡迎大家補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