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量「五連跌」進入艱難時刻 傳北京現代醞釀變動合資股比

2022-02-21     NBD汽車

原標題:年銷量「五連跌」進入艱難時刻 傳北京現代醞釀變動合資股比

記者丨李碩

「北京現代有可能在醞釀合資股比變動的事情。」日前,一位不願具名的消息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現代汽車集團正著手提高其在華合資公司北京現代中的持股比例,或者效仿起亞在新合資公司中的角色定位,謀求獲得更多的主導權。

對此,現代中國方面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暫未收到相關消息」,而北京現代方面截至記者發稿未給予回復。

現代汽車方面想要加強其在合資公司中的主導權傳聞由來已久。早在2021年年中,就曾有消息稱現代汽車準備在年底增加投資,以提升其在北京現代中的股比,代價是其拿到的用於建設第一工廠的工業用地被收回。彼時,北京現代方面未對傳聞給予回復。如今,北京現代第一工廠已由理想汽車接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攝圖網)

「從鈴木汽車退出合資企業長安鈴木,再到東風雷諾、一汽馬自達以及東風悅達起亞的股比變動,諸多案例都反映出,合資車企享受中國汽車市場的紅利期已過。隨著品牌分化加劇,不少合資車企經營遭遇挑戰,它們追求股權變更有可能是為了突破當前困境,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1

北京現代遭遇艱難時刻

股比改變傳聞四起

面對北京現代的股比調整傳聞,今年1月,北京現代總經理崔東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回應稱:「現代沒有調整北京現代合資股比的計劃,中韓雙方的合資合同2032年才到期。」不過他也承認,2021年北京現代的市場表現較上年出現一定下滑。

從全球市場銷量來看,現代汽車去年的表現並非不理想。據現代汽車集團公布的銷量數據,儘管遭受全球疫情和供應鏈管理問題的不利影響,現代汽車2021年度全球銷售量仍達到389.10萬輛,同比提升3.9%。加上起亞汽車的市場銷量,現代汽車集團也收穫全球銷量第四的好成績,僅次於豐田汽車、大眾汽車集團和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這意味著,現代汽車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實力並不遜色,只是在中國市場,這家韓系車企似乎迷失了方向。

作為現代汽車在中國市場的主要合資公司,北京現代當前的市場表現令現代汽車方面十分揪心。公開數據顯示,北京現代2021年累計銷量約為38.5萬輛,同比下滑23.3%。這是自2017年以來,北京現代銷量下行的第五年。這一年,北京現代也未能實現其2021年初設定的56萬銷量目標,目標完成率僅為68.75%。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為止住頹勢,2021年北京現代展開了一系列「自救」行動:產品布局上,2021年北京現代全新上市和換代新車達6款,涵蓋多個細分品類;人事任免層面,數位高層相繼離開,留常務副總經理杜君保堅守;銷售服務網絡方面,將經銷商數量精簡至590家,嘗試解決經銷商盈利及銷售服務網絡整體運營效率等問題。

不過上述舉措仍沒能幫助北京現代力挽狂瀾,北京現代高層也在反思問題所在。「經過市場調研後發現,中國消費者還是希望現代汽車全球車型能同步在中國市場推出,以前很多消費者不滿的是我們很多車型在美國和歐洲市場先上市,中國市場相對滯後於歐美。」崔東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北京現代將錨定中國市場做轉型,在智能化和電動化賽道上通過落地更務實靈活的本土化戰略,謀求高質量增長。

但有觀點認為,若想要達成崔東佑所言的靈活本土化戰略,品牌技術和產品引入節奏就密切緊跟中國市場變化,如果現代汽車在合資公司中的股權加大,則話語權就會提升,從而在產品布局方面掌握更大的主動權。這或許也是坊間不斷傳聞現代汽車意圖提高其在北京現代股權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消息人士也表示,雖然現代汽車有爭取北京現代股權的意向,但與北汽方面仍未就此達成一致,最終結果仍有待觀察。

2

股比限制放開

多家合資車企已有所行動

事實上,隨著2022年汽車產業合資股比限制放開,當前已有多家合資車企宣布將調整股比。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寶馬)成為第一家吃螃蟹的車企。2月11日,華晨寶馬的新合資合同正式生效,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所持股份正式變更為75%,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間接持有剩餘25%股份,雙方的合作有效期則延長至2040年。

同樣有增資意向的還有Stellantis集團。1月,Stellantis集團在其官網上宣布,計劃將其與廣州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汽集團」)合資公司廣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廣汽集團與Stellantis已同意交易的相關手續,但仍需經監管部門批准。

不過廣汽集團隨後發布聲明表示,股權調整事宜未經廣汽方面認可,且目前雙方尚未簽署廣汽菲克股權調整的正式協議。有觀點認為,儘管Stellantis與廣汽集團在股權調整事宜上可能還沒有達成最終的一致,但Stellantis提升股比的意願已顯露無疑。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此外,今年2月初,韓國起亞株式會社(以下簡稱起亞)和江蘇悅達集團宣布增資9億元成立新合資公司,並宣布將在今年4月發布新公司名稱。儘管增資後雙方股比是否會發生變化目前尚未披露,但對於起亞而言,東風退出後,在合資車企股比限制放開以及東風悅達起亞重啟韓籍高層的背景下,起亞接下來爭取更大股比和控制權的可能性較大,業內也認為起亞在華發展預計將更具獨立性。

而起亞汽車與現代汽車同屬於一個集團。起亞如果在中國市場突破了合資股比限制,在東風悅達起亞中掌握了更多話語權,那麼現代汽車也難免不會在北京現代的股權關係上有所考慮。

「汽車產業股比限制放開、不限設立合資企業的個數,將有利於外資車企最大程度地利用和發揮政策給予的靈活性,提升在華運營效率。同時,外資企業對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視程度必將進一步加強,滿足中國消費者喜好的汽車產品的設計和研發將成為主流。」中國歐盟商會汽車工作組主席張宏卓表示。

不過,北京現代對北汽集團而言意義重大,在2015年業績高點時,其銷量曾在北汽集團中占比42%。近年來,雖然北京現代銷量接連下滑,但其在北汽集團中的地位仍十分重要。北汽方面是否會同意現代汽車的股比調整訴求,目前來看對現代汽車來說難度較大。

「股比全面放開後,國內汽車市場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但最終還是要看中外雙方在合資公司里的貢獻與能力比較。一方面,近年來中國車企成長迅速,已經擁有了相當的底氣和實力;另一方面,外資公司想要增持其在華合資公司的股份,無論是從資金還是本土化發展考慮,難度與挑戰都不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f7e2ab26006f049d1b052064ebdbe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