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Q2財報公布,憑什麼半年能賣50萬輛?

2023-07-21     電動湃

原標題:特斯拉Q2財報公布,憑什么半年能賣50萬輛?

特斯拉又來「得瑟」了。

7月20日,特斯拉發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雖然遭遇降價且毛利降低,但特斯拉第二季度業務的強勁勢頭出乎市場意料。相比備受打擊的第一季度,特斯拉二季度一掃頹勢,收入和利潤雙雙兩位數大增。

財報發布前,周三收跌0.7%的特斯拉股價盤後一度跌幅約2%。在財報發布後,股價跳漲,不但迅速扭轉跌勢,而且一度漲約2%。雖然曾短線轉跌,但目前盤後依舊小幅上漲。

對於投資者而言,特斯拉無疑是市場中的風向標,它的一舉一動,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著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的走向。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顯然更關心的是,我定的Cybertruck什麼時候才能交付!

在這份財報中,最為顯眼的,便是特斯拉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季度里,生產、交付與營收等各方面,都創下了紀錄:

其中,總營收達到了249億美元,同比增長47%;GAAP凈利潤為27億美元,營業利潤率為9.6%;第二季度全球交付量達46.6萬輛,同比增長83%。

同時在交付量上,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共生產了47.9萬輛新車,交付量達到了46.6萬輛,分別同比增長了86%、83%。這其中,表現最為亮眼的,就是Model Y了。相信,螢幕前的你,或正是開著Model Y,或身邊總有一個Model Y的車主。

對於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來說,整個上半年也已經累計交付了47.6萬輛中國製造特斯拉,在供應國內市場的同時,也成為了特斯拉重要的出口中心,在不遠的未來,還將向韓國出口後驅版的Model Y。

這一季度的數據,足以讓別家車企產生妒忌了。

此外,在取得了高利潤的同時,特斯拉對研發部門也絲毫不吝嗇,其研發總費用支出達到了9.4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1%。

研發投入的增加,則成為了產品暢銷的最佳驅動力。

作為現代新能源汽車中最為核心的三電系統,已經成為了特斯拉最具影響力的招牌之一。更先進的電機技術,足以讓特斯拉在電機效率與耐久性上雙開花。

當然,堅持研發投入的另一大好處就是——更可控的產品成本。

在今年年初,由特斯拉引發的新能源汽車降價潮,影響一直持續至今。並且以一己之力,攪渾了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市場。

影響之巨,影響之廣,讓不少原本躺著賺錢的合資企業與豪華品牌,都不得不放下身段,參與到這次「混戰」之中。

對於吃瓜的消費者來說,最大的利好無疑能以更低的價格去購買自己心儀汽車的同時,還能享受到新能源汽車帶來的便利。

不過,在報告中,依舊有些數據顯得有些令人擔心。

正如同上文中所提到的,在引發降價潮的同時,也導致了特斯拉本身的ASP水平下降到了45K美元的水平。對於此,官方的說法就是,特斯拉產品很好,但是價格門檻就在這裡,想買的人很多但付不起這個價格,必須降價才行。

這倒也符合馬斯克的脾氣。他從來不在乎將特斯拉打造成一個豪華品牌,他只是希望更多人能夠開上這種擁有清潔能源的汽車。

另一方面,售價下降的速度遠快於原材料下降的速度,所以單車毛利率也實實在在地受到了影響,而且這些壓力沒法全部向本來利潤微薄的上游傳導。

上游大機率會和特斯拉一樣,以降價加提量來保持總體收入和運營利潤不變。結果就是消費者受益,產業整體承壓。

一個字,卷唄。

除此之外,特斯拉本身也在努力降低現在的德克薩斯工廠與柏林工廠的成本,這兩家工廠在第二季度的盈利能力都得到了改善。

更能賺錢了,那接下去,就是要提升產能了。根據規劃,特斯拉將柏林工廠的年產能從350,000輛,上調至375,000輛。

同時,更令人激動的是跳票已久的Cybertruck候選版車型已經在德州超級工廠開始生產。

在特斯拉的財報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這輛充滿未來感皮卡的話:

「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結構上,這款車都將突破許多界限,這非常符合我們對於車輛工程和製造的看法。

它的需求遠超預期,你甚至看不到需求的邊界在哪。」

雖然真正的量產版車型,依舊需要等到明年。但這個消息,無疑會讓不少已經下了定金的「准車主們」感到興奮——

畢竟這也幾乎成了有生之年系列。

而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在路上看到這樣一個充滿未來感的車型出現,還真的是挺令人期待的。

除了Cybertruck外,特斯拉另一「跳票王」就是FSD功能。

此前就有人表示,今年下半年將會是智能駕駛領域進入全面混戰的領域。

以目前的國內市場來看,華為已經在問界及阿維塔的部分車型上開通了NOA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理想、小鵬等一眾車企也在躍躍欲試,高階智能駕駛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中另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了。

顯然,馬斯克也不願意錯過這場「盛宴」。就在前不久的訪華行程中,馬斯克就分別與外交部長秦剛、工信部長金壯龍進行了會談。

具體談話內容雖然不得而知,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FSD會是談話中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與此同時,在特斯拉的理念中要實現大規模的自動駕駛功能,需要四大技術支柱:超大型真實世界資料庫、神經網絡訓練、車輛硬體和車輛軟體。

後兩者,現在已經得以實現並搭載在你的特斯拉上了。

至於超大型真實世界資料庫與神經網絡訓練的搭建,則已經處於起步階段了。隨著本月Dojo計算機的投產,更快、更便宜的神經網絡訓練將成為現實。

未來,在搭建起這樣的數據網絡之後,行駛在路上的特斯拉或將從現在的獨立個體,成為特斯拉神經網絡中的一個單元,互相學習並分享駕駛經驗以及突發路況。

這或許會成為未來其他品牌的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一個參考答案。

而目前的高階智能駕駛系統,還只是一個個依賴於高精地圖與感知系統的獨立個體。

呆板的程序,使其在龐大的交通網絡中成為了一個個孤立且無助的棋子。

雖然馬斯克沒有關於 FSD 正式版將於何時發布的問題,但他表示,到 2023 年底,FSD 開車水平將超過人類。

並且,就像 NACS 充電接口得到其他車企的支持一樣,FSD 未來也可能授權給「主要整車廠」。

對於特斯拉、對於馬斯克來說,似乎從來不滿足於管好自家門口的一畝三分地。

相較於傳統車企的遮遮掩掩,特斯拉更樂於分享研究成果,更希望將新能源汽車帶去更多的家庭,更以此來改變人們對於特斯拉長期價值的評價。

這樣一個在枯燥無味的汽車市場中,總能帶來一些驚喜的車企,作為一個真正車迷的你,又怎能不愛呢?

哦對了,馬斯克表示長期看,特斯拉的價值還可以增長 5-10 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eb6a4e906d0270254052d06f3a836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