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打開「新賽道」 需各方齊發力

2024-06-28     光明網

最近,職業類目又「上新」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日前發布公示,擬增加網絡主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等19個新職業以及移動作業系統應用設計員等29個新工種。又一批新職業被「認證」,豐富了青年人的職業賽道,也增強了從業者的職業歸屬感。

此前,從2019年到2022年,人社部已陸續發布了5批共74個新職業。從健康照護師到社區助老員,從VR工程技術人員到工業網際網路運維員……新職業發布如此「頻繁」,背後是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和產業新動能的持續增長。可以說,新職業的出現,是時代發展、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的綜合結果。

職業類目「上新」,體現出規模龐大的人才需求。從人社部最新公示的19個新職業名單可以發現,新職業主要集中在數字經濟、智能製造信息技術和現代服務等領域。以數字經濟為例,中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帶來旺盛的數字人才需求,據測算,中國數字化人才缺口在2500萬至3000萬左右,並且還在不斷擴大。新職業名單的「擴列」,恰好回應了市場對新型人才的渴求,有望引導越來越多的從業者投入新的市場藍海中,促進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

新職業的不斷湧現,也體現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來「冰雪熱」「露營熱」持續升溫,人們的戶外休閒訴求不斷提升,滑雪巡救員、休閒露營地管家等新職業和新工種應運而生;而人們對「一老一小」服務的旺盛需求,也催生了社區助老員、老年助浴員等新工種的出現;同樣的,在旅行業,民宿管家這一新職業在短短几年內實現了從零到百萬級規模的跨越……這些「小而美」的新職業的出現,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結果,也為滿足大眾個性化、多樣化的美好生活需求提供了堅實支撐。

新職業層出不窮,說明社會勞動分工越來越精細化,這也對勞動者的能力素養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新時代的人才不僅需要掌握「一專」——將自身能力與社會的細化需求相匹配;還需要具備「多能」——以更多的復合型知識更好適應時代的快速變化。只有以奮鬥者、奔跑者的姿態前行,才能在職業賽道上脫穎而出,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新職業打開的「新賽道」,要想變成年輕人成長的「康莊大道」,還需要各方面一齊努力。例如,加快開發新的職業標準,保證從業者行為合法合規;同時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建設,為人才職業發展保駕護航。此外,教育部門、職業院校等相關主體也應提供相應的培訓課程,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新職業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為新業態發展提供「源頭活水」。

從三百六十行,到如今千行百業,新職業的興起是新經濟活力奔涌的生動例證。讓新職業的從業人員能夠在行業風口上乘勢翱翔,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王一涵)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b1805104e1d3506003d1bdd864d82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