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信:從幫戒網癮的專家,到電擊孕婦至流產的魔鬼

2023-12-04     一畫書畫

原標題:楊永信:從幫戒網癮的專家,到電擊孕婦至流產的魔鬼

2017年11月3日,央視在一期名為《「問題少年」怎能交給「問題學校」?》的節目中,將豫章書院裡的種種「罪行」徹底曝光。這篇報道猶如一滴滴小水珠落入看似平靜而滾燙的熱油中。

頓時間,人們猛然炸開了鍋,而往日「有幸光臨」過豫章書院的家長不禁慌神,反應過來後,紛紛唾棄他們的所作所為,民眾們無不為此深惡痛絕。

一、一日之間跌下「神壇」

不禁想,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創了「問題學校」的先例?又是誰帶來如此可怕的「電擊療法」?隨著謎團一層層剝開,卻發現,這一切荒唐的背後,全都因為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人的存在——楊永信。

二、「魔獸」醫師的進階之路

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的楊永信,畢業於濟寧醫學院,在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當副院長,曾被稱為「全國戒網癮專家」。楊永信於2006年成立了由他擔任主任的「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

在2008年,紀錄片《戰網魔》經中央衛視播出後,楊永信一度成為一些家長心目中的救世主,並且開始想出各種各樣的方式讓孩子進入網戒中心。

在當時那個網絡剛剛盛起的時代,被冠以「網癮少年」的少男少女不在少數,但他們中有些不過是處於青春的叛逆期,而有些只是沒有聽從父母安排,在最初從事電商工作、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一律會被冠以這樣的名號。

恰在此時,剛好有央視播出的這樣一部關於「戒網癮」的紀錄片出現,就這樣,「神乎其神」的楊永信以專治網癮少年的姿態,「降臨」在公眾面前,成為不少家長心中的「救世主」。

而楊永信也從剛開始在當地的小有名氣,逐漸「聞名」於全國範圍,直到後來就上了央視的《戰網魔》紀錄片,一時被民眾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事實上,這部電視紀錄片是以當時一款爆火的遊戲《魔獸世界》為原型,汙衊其中有「殺人奪寶」、偷盜的內容設定,甚至將《流星蝴蝶劍》中的片段以交叉剪輯的手法剪進去,進行大量虛假宣傳。

經曝光後,央視也曾在全網發表聲明,向全體民眾致歉。而在輿論報道的鼎盛時期,關於網戒中心的視頻在網上流傳甚廣,因其視頻展現了楊永信被傳得出神入化的戒網癮效果。

在進入網戒中心的「13號治療室」之後,無論孩子之前是多麼不聽話,又是如何暴躁地頂撞父母,或者怎樣的極力反抗。一旦進入那個專治網癮的房間,只需短短几十分鐘,經「治療」過的少年就像是換了個人一樣,溫順得不像話。

不但承認自己有網癮,而且無論是什麼問題,都對所謂的楊叔百依百順、唯命是從,有的孩子出來後甚至當場向父母下跪認錯,在隨後也有大批媒體紛紛對楊永信表示讚揚。

有些媒體甚至對紀錄片《戰網魔》以及同名書籍進行大肆的宣傳,在地方性電視台、雜誌、報刊等也進行了相應的報道。面對眾多媒體如此大張旗鼓地「捧吹」,聽信了報道的家長對於楊永信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紛紛用各種各樣的辦法把自己那個「不爭氣」的孩子帶到這裡來,甚至不惜交上一大筆「治療費」,一心希望孩子可以在治療後能夠改過自新、脫胎換骨,徹底成為不會違背父母,聽父母話的好孩子。

而在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扭曲心態背後,家長眼睜睜看著孩子遭到非法拘禁、電擊以及毆打,值得一提的是,被送進去改過自新的卻不僅僅只有「網癮」少年,還有因各種理由送來的人。

三、喪盡天良泯人性

據稱經治療的收治者年紀最小的僅只有十歲,而年齡最大竟已達八十歲的高齡了!簡直細思極恐。活了大半輩子還要遭受如此對待,如何能夠受得了?

相關資料顯示,在楊永信那裡,除了被大肆宣傳的「電擊療法」,還有很多「殘忍非法」的手段,只要能讓孩子對他唯命是從、對他臣服,他什麼方法都用。

其中包括監禁、重複洗腦、限制自由、捆綁等等。回過頭來看,這些恐怕和「戒網癮」沒有半點兒關係,只是為了讓送進去的人變得「聽話」而已。

在揭露網戒中心的「秘密」之後,那些曾經接受過楊永信「電擊療法」的「患者」大量湧現。有些受害者單單是聽到「楊永信」三個字仍會忍不住地渾身顫抖,也有些受害者拒絕回想那段備受折磨的痛苦記憶。

在《戰網魔》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患者」是一位重慶的大學生,讀完研究生的他已經近三十歲,家裡人想讓他儘早結婚,但他還想繼續深造去讀博。

經過多次電擊之後,沒過多久,一個好好的大學生瘋魔了。但是楊永信卻認為他是裝的,不斷對他加強電擊。直到最後,這位學生無論看到誰都下跪,抱著別人的大腿喊:楊叔我錯了!

許多人被送進楊永信治療室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有想要和老婆離婚的老公、有孩子說了句「我累了」,就被以「情緒低落、思想負面」為由送進「13號改造室」、甚至還有父母因要帶孩子去臨沂旅遊遊玩的。

最令人感到殘忍的是,一次被送往網戒中心的已懷孕7個月的一名孕婦,因為其父母不同意她交的朋友,就將她送來了這裡。可以說,楊永信真是毫無人性,只要給錢,他什麼人都接受。

也是他親自給這個孕婦做了電擊,悽慘的叫聲久久縈繞在13號室。倍感寒心的是,在電擊以後,幾名家長給孕婦強製做了人流。不禁想,當時那個社會究竟是怎麼了?

四、和諧家庭由愛與理解構成

知名報社女記者曾這樣說道,楊永信得以為所欲為的背後都是靠家長支撐的,而來網戒中心接受治療的家庭,多數都不能說是來解決網癮,而是來解決家庭背後的問題。

而這一條條家庭的親情紐帶也隨著一次次的電擊變得扭曲、碎裂,在這些可怕真相的背後,反映的是一個個家庭教育失敗的故事。

家長們把網戒中心當成了教育失敗的庇護所,種種痛苦卻由那些被送進去的孩子來承擔,這些看似變得懂事的人們,內心卻也受到了無法言說的傷害,他們不敢怒也不敢言。

如今再去看,昔日滿是孩子的網戒中心,只剩下斑斑黃舊的破牆。楊永信「網絡成癮戒治中心」早已關門,而楊永信本人卻並沒有收到任何刑事處罰或是起訴。

且不論其中到底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但好在,今後永遠也不會有這樣類似的事情發生了。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在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塊沒有被雕琢的璞玉。

們之所以會變成所謂的問題兒童、網癮少年,說到底還是歸咎於父母給予的成長背景以及教育環境。解鈴還須繫鈴人,若想有一個陽光向上的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給予的愛與相互理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a4fd02834d7cbbc7345b01513305e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