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珏《百字銘》:
無道人之短,無夸己之長。
施人切勿吝,受施慎勿忘。
世態非堪恭,惟仁即紀綱。
隱心而後慟,謗議庸何傷?
勿使名過實,守愚勝所藏。
在德不在顯,曖曖而含光。
柔弱身之本,老氏戒剛強。
行藏修大志,悠久業難量。
慎言節飲食,知足道亦張。
行行果有短,久久自芬芳。
一首簡單不過的《百字銘》,一段真善美的人生傳奇,一種憂國憂民的遠大情懷,一種迴響千年的文化符號……
留下這段《百字銘》的崔珏,就是我們常說的崔府君。在磁縣有一座上千年的古廟崔府君廟,位於磁縣城內府君廟街北側,為崔府君本廟。據志書記載,崔府君廟唐開元六年(718年)為祀滏陽縣令崔珏所建,距今1300多年。元大德三年(1299年)、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均有重修記載。
屋檐
門前下馬石
現存建築為正殿、拜殿、後殿、過廊,平面呈「工」字形。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懸山琉璃瓦頂,用七架梁,後出單步梁,梁下用五踩雙昂異形斗拱,前後檐為八角石柱。
正殿前為拜殿,面闊五間,進深一間,卷棚硬山琉璃瓦頂,用六架梁。後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硬山琉璃瓦頂,用七架梁,前出單步梁。正殿和後殿由過廊連接。過廊為卷棚頂,顯三間,用六架梁。1995年,群眾集資修復了東西配殿。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崔珏,字子玉,山西祁州故城縣人。生於隋開皇五年(585年)六月六日,卒於唐貞觀二十二年十月十日,享年64歲。他曾先後做過三縣(長子、滏陽、衛縣)一州(蒲州)守令,並河北二十四州採訪使。
崔府君像
唐代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崔珏任磁州滏陽令,其在位期間多施仁德之政、為官清廉、惠愛親民、嚴懲邪惡、斷案如神,當地百姓對崔珏非常崇敬,遂把地方長官崔珏尊稱為崔府君,又因其處理日常政務有如神通,逐漸被民間神化,《列仙全傳》中被唐太宗驚呼為「仙吏」的便是他。
磁縣城內府君廟內存有清光緒年間刻印的「崔府君實錄」古書一套,書中「政績篇」中錄他的有故事十餘篇。
唐代滏陽縣西侯村靠近鼓山,出產的煤炭用於鑄農器,爐場應按例繳納稅款,爐戶劉六等人隱匿稅錢,爐頭徐大鑒訴於崔府君,府君深入實地,探明情況,遂傳訊將各戶隱匿稅錢如數列出,不差毫釐。從此,西侯村爐場按例納稅成為常規慣例,各爐戶對崔府君治稅完全懾服,崔珏的執政嚴明遠近聞名。
滏陽梧桐莊村民陳洪與其弟陳泛原本和睦,後陳洪受媳婦惑言,時常責備其弟陳泛,一次陳泛待兄出門,毆打其嫂,陳洪告官與崔府君。崔府君一方面告知陳洪作為兄長,當念及兄弟手足之親,不可偏聽婦人之言。一方面規勸陳泛,為人弟,當念嫂亦是尊長,不可相打。經過崔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耐心疏解調停,使兄弟和睦如初。此事充分體現了崔珏深明大義、忠義仁愛的為民情節。
從古至今,磁縣的百姓對府君都有著一種特殊的戀念之情,「磁州逢會唱戲,熱鬧不過府君出城」,百姓每年為崔府君舉辦系列祭祀活動,最隆重也最具特色的當屬正月十五府君出城儀式 。
磁縣崔府君出巡儀式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府君文化
作為磁縣獨具特色的遺產
彰顯了一代代人
渴望善良和善良人性的精神之本
向世人展示著天下太平、國泰民安!
編 輯|東 平
初 審|東 平
終 審|房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