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路雲初起,離亭葉正稀。
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飛。
作者有版本為「如意中女子」,史未載其名。據記載,她九歲就能寫詩,曾面見武則天皇帝,武則天考她寫詩,她都應聲而作。恰逢她哥哥離開遠行,武則天讓她寫詩為兄送行,她就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寫得細膩深情,雲起葉稀,渲染分別的蕭瑟氣氛,景中含情,暗帶出傷感,第二聯以雁對比,感嘆人不如雁,不能同哥哥一起走,難捨之情溢於言表,細讀動人。
仰幽岩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徐賢妃名惠,是唐太宗的寵妃,她時常上疏批評時政,深得唐太宗讚賞和信任。
據記載,她剛生下來五月大時就能說話,四歲就能背誦論語詩經等經典,八歲時就開始寫詩作文,他才思敏捷,辭藻精美,被時人稱為「神童」。
她八歲時,父親讀離騷,就命令她以離騷為意寫詩,徐賢妃揮筆立就,父親讀後大驚,作品流傳出去,也被人驚嘆不已。
徐賢妃這首詩就是應父親命題而作。詩中她仰望幽山而目光流轉,手攀桂枝而凝望出神,陷入沉思。要一千年才能得遇名著,香草啊,為何要獨自離去?
荃即《離騷》中的香草,常比為明君。這首詩既是一首求仙詩,也是感嘆明君難遇,與屈原《離騷》中的蕭然獨立,渴求知音,有同趣之妙。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是初唐四傑之一,少有才名。據明代胡應麟《補唐書侍駱御傳》記載,駱賓王七歲已經能寫詩,有一天他在池塘邊遊玩,有客人就指著鵝群讓他寫詩,駱賓王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寫下這首詩,客人驚奇不已,連呼神童。
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
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薛濤是唐朝著名女詩人,本是良家女子,後隨父親宦遊流落四川,遂入樂籍,成為一名歌女。
她自幼聰慧,通曉音律。八歲時,他父親坐在庭院中,指著梧桐樹吟詩道「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吟畢讓薛濤續寫,薛濤應聲說道「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他父親聽完,卻愀然不樂,認為薛濤所吟之句非良家女子之兆,就對薛濤冷眼相對。想來也甚悲哀。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
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
據《全唐詩》記載:開元時期,謬氏家族有一小兒年方七歲,但是聰慧能文,震動鄉里,號稱「神童」,朝廷徵召他入殿測試,命他以新月為賦,他揮筆立就,就是此詩。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刻畫新月,寫得新巧可愛,並蘊含哲理,隱約也寫出了作者內心的志向。新月如弓,掛在天邊,「未上弦」就寫出新月之新,然後又以彎彎娥眉比月,更見巧思。
但是,新月雖小,假以時日,圓滿如鏡之時,它的光輝將照耀萬里長空。這首詩以月入題,卻寫得境界宏闊,氣象不凡,確實是佳作。
但存心裡正,無愁眼下遲。
若人輕著力,便是轉身時。
王禹偁是北宋早期的著名詩人,他的詩風格清新,平易簡白,多反映社會現實及個人志趣。這首詩據傳說是他八歲時所寫,詠磨入題,寫出了自己的感悟和志向。
石磨雖然行動遲緩,但是只要心存正氣,就會堅持不懈地前進下去。只要外物稍微一用力,便能抓住時機轉變命運。這首詩句句寫磨,又句句有寄託,詩帶哲理,又有志趣,讀來甚有趣味。
未審初三月,嫦娥怨阿誰?
懶開十分鏡,只畫一邊眉。
據記載危拱辰是江西南城縣人,宋太宗淳化年間得中進士,最後官至光祿卿。他少有才名,從他15歲時寫的這首詠新月詩即可看出。
才是初三夜,月只一痕,但是作者對月展開想像,月之所以如此淡小,是因為月中的嫦娥心中飽含幽怨,故而她懶開妝鏡,也懶畫眉毛,故而新月如嫦娥的一道眉毛一樣淡且小。
這首詩想像奇特,用筆巧妙,將嫦娥寫得孤寂懶散,十足的一個失意美人兒,少年有如此才思,真不簡單。
半輪殘月掩塵埃,依稀猶有開元字。
想見清光未破時,買盡人間不平事。
此詩作者未詳其姓字,但是從詩中來看卻筆法老到,暗含感慨。
一枚開元時期的銅錢,已經字跡模糊,沾滿塵埃,並且已經殘破只剩一半。但是「開元字」卻寫出對「開元盛世」的嚮往之情。
作者發出感嘆說,多希望能在銅錢尚有光澤之時,能夠用它消弭掉人間的不平之事。這首詩感慨頗深,且有諷刺意味,值得細讀。
椒氣從何得,燈光鑿處分。
拖涎來藻飾,惟有篆愁君。
據記載,臨川李善寧之子,年少聰慧,十歲能詩,且才思敏捷,常作驚人之語。這首詩就是應親友之邀,以貧窮人家的牆壁為題寫詩,他不假思索,揮筆立就。
這首詩用白描手法,描寫窮書生對牆發愁,頗為生動。牆壁破敗,到處都是縫隙,微弱光亮透過牆來,讓他很羨慕別人家溫暖的臥室與床鋪。而自己家的牆髒污不堪,毫無裝飾,倒是有蝸牛拖著涎水來回走動。好像在牆上畫著古奧難懂的篆字,這種景象更讓他愁緒滿懷。
誰將玉指甲,抓破碧天痕。
影落江湖上,蛟龍不敢吞。
元朝末年,國政混亂,在朱元璋等起義軍的圍剿之下,元朝很快滅亡。元順帝駕崩,幼子被明軍擒獲。元順帝太子雖然年幼,但是聰明能詩,朱元璋命他以新月為題寫詩,他揮筆立就。朱元璋讀後悽然感嘆說,以你的才華必然能免於死罪,就赦免了他。
這首詩想像奇特,又具王者氣度。新月如痕,在他筆下,新月是別人的指甲抓破了天空,才漏出了月亮。月亮雖然微小,月影照在江湖之上,蛟龍也不敢吞了它。這首詩委婉寫出順帝太子淪為階下囚,但是氣度仍然,尊嚴不失,讀來甚有王者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