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奶業科學合作為未來奶牛發展鋪平道路

2024-05-06     中國綠髮會

原標題:國際奶業科學合作為未來奶牛發展鋪平道路

在《乳品科學期刊》(Journal of Dairy Science)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增加了與飼料效率和甲烷排放有關的遺傳特徵數據的數量和質量。

未來的奶牛群需要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同時還要高效地為世界提供食物,並儘可能減少排放。一項名為「抗逆性奶牛基因組計劃」(Resilient Dairy Genome Project)的國際倡議正在彙集一支大規模的跨學科團隊,開發基因組工具,幫助奶農實現這一目標。

來源:skitter,公域

在該項目的主要論文中,研究小組概述了標準化國際遺傳和表型資料庫的創建情況,以及開發未來具有適應力、健康和高產牛群所需的基因組工具的關鍵性第一步。

未來具有恢復力的牛群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是飼料效率(即動物用更少的飼料生產更多牛奶的能力)以及奶牛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甲烷量。提高效率和減少甲烷排放不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者的盈利能力,還能減少乳製品行業對環境的整體影響。

針對這些性狀進行選育意味著要有關於基因型(性狀的基礎基因)以及表型(基因型)與奶牛環境相互作用產生的性狀的可觀察特徵的可靠數據。

加拿大安大略省圭爾夫市圭爾夫大學動物生物科學系家畜遺傳改良中心的Christine Baes博士是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也是整個項目的負責人,她解釋說:「我們要想為具有抗逆性的奶牛提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基因組工具,就必須首先掌握全球的基因型和高質量的表型。」

Baes和她的團隊不僅要收集這個龐大的數據集,還要制定數據管理和標準化戰略。考慮到數據的數量以及各國在記錄方式、使用的測量技術、基因分型的多樣性、管理實踐和營養方面的差異,這並不是一項小的成就。

該項目資料庫目前包括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德國、西班牙、瑞士和美國七個國家的信息,這些國家每年提供三次數據。這些信息包括血統、產仔、生產、飼料效率、環境排放、基因型和牛奶中紅外光譜文件,所有這些信息合併在一起提供了一個共享的全球資料庫。

這項研究初步的重點是荷斯坦奶牛,研究小組努力了解各種數據收集方法,包括血統追蹤和基因分型。使用了歸因技術來確保所有基因分型動物的一致性。

Baes 解釋說:「截至2024年3月,該資料庫包含來自18648頭奶牛的1508751條幹物質攝入量記錄和來自4500頭奶牛的33723條甲烷記錄,並且隨著各國上傳新數據,該資料庫還在繼續增長。

Baes概括道:「我們的分析顯示,不同國家的荷斯坦種群之間具有高度的遺傳相似性,這表明存在著重要的遺傳交流,這將有利於我們開發跨國基因組預測工具。」

儘管如此,研究小組還是很快指出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領域。

Baes說:「不同國家的採食量和甲烷排放量的表型存在差異,這突出表明在進一步分析之前需要進行更多的一致性評估。」

總體而言,這種國際合作和數據交換改善了許多項目合作夥伴在啟動飼料效率評估方面的實際進展,而甲烷排放數據的增加則為這一重要性狀新評估的開發鋪平了道路。

去年,在這項新工作的前身高效奶牛基因組項目中,加拿大啟動了全球首個甲烷效率基因組評估。通過這一過程,基因解決方案可在未來幫助選擇資源效率更高、環境負擔更輕的奶牛。

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台觀點。

歡迎轉發(請註明來源)。

編譯 | Maggie

審核 | Richard

排版 | LYJ

原文參考

https://phys.org/news/2024-04-international-dairy-science-collaboration-paves.html

https://phys.org/news/2024-04-gassy-cows-climate.html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89f4b6ad15e7be77f14566edd25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