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有這麼一個地方,從這裡誕生的奶茶品牌多達200多個,各個品牌在全國的門店加起來有4000多家。
儘管地方較小,卻有幾乎10%的人從事奶茶行業,當地甚至還成立了「奶茶協會」,專門跟進各個品牌的奶茶發展。
這個地方,就是廣西貴港的平南縣。
在平南當地,有這麼一條「奶茶街」。
一條街上全是奶茶店,一到晚上就熱鬧非凡,被譽為「十步一家奶茶店」:
好傢夥奶茶店那麼多,怕是周杰倫來了腿都邁不動道了吧。
那麼為什麼這個地方的人會與奶茶結緣呢?
這就要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說起了。
圖源:半熟財經
上個世紀90年代,平南人就開始做起了奶茶生意。
原本從事榨油工作的陳有傑,從台灣珍珠奶茶的流行中發現商機。
他在廣州天河龍洞開出第一家「台客聚吧」,一杯奶茶只賣一元。
結果開業當天生意火爆,12平米的店面賣出5000多杯奶茶。
雖然一杯奶茶一塊錢,但薄利多銷,陳有傑平均每天能賣1000多杯奶茶,利潤在500元左右。
這在當時而言可以說是暴利了。
若干年後的台客聚吧菜單
年底,陳有傑衣錦還鄉,他發財的消息迅速傳遍了他老家的村子。
有老鄉相信陳有傑,決定跟隨他來廣州打拚,這也成為了第一批走出去的平南人。
平南奶茶協會秘書長手寫的大事記
其中,陳有傑所在的關塘村有500多人,外出做奶茶生意的就超過300人。
平南人開的奶茶店,最有名的要數「大台北」。
據不完全統計,以這兩個名字為招牌所開出的店面合在一起有8000多家,其中大台北就有6000家左右。
不得不說,大台北確實是我的童年回憶之一。
當年它們的奶茶都是做好放冰櫃里,有人要喝就裝一勺進去,再加點料,等機器封裝好就能喝了。
這群四處開店的廣西人,也被當時的業內人士稱為「廣西幫」。
那有的小夥伴就要問了:
店越開越多,平南人是如何進行加盟和管理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他們自創的「老表模式」了。
通常會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老鄉,將技術、採購等要領告知其他老鄉,開業也會去照顧一下。
被幫的老鄉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封個紅包或請喝一頓酒表示感謝。
另外,當自己的店越開越多時,平南人會將店面交由一個親戚或老鄉打理,利潤對半分。
這也是為什麼平南人開的奶茶店能快速擴張的關鍵原因。
還有一點,廣西作為隱藏的「水果大省」,平南當地及周邊盛產水果。
這也為他們提供了不少物美價廉的原材料。
在平南人的努力下,平南的奶茶品牌不僅在國內遍地開花,甚至還開到了國外。
沒錯,貢茶其實就是平南人開的:
然而好景不長,雖然平南的奶茶品牌多,開店也多,但真正出圈,被廣大消費者記住的品牌卻少之又少。
2015年後,新茶飲逐漸崛起,資本開始重視這塊香餑餑。
喜茶、一點點等奶茶店開始融資,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在全國開店打廣告,迅速搶占了消費者的心智。
2020年,中國茶飲十大品牌榜,新式茶飲品牌占了6席。
當然了,和平南的奶茶沒啥關係:
然而資本進軍奶茶行業之初,並非沒有看上平南的奶茶品牌。
起初,也有資本找過一個發展勢頭好的品牌:「大口九」。
只是當時老闆資金鍊充足,經營理念也未與資本契合,沒有想過利用資本的力量做大做強,拒絕了對方拋出的「橄欖枝」。
這也是大部分平南奶茶品牌老闆存在的「通病」。
不少人對資本市場沒有清晰的認知,過於擔心資本入駐會改變自己的經營模式,導致公司「不可控」,最終不敢與其牽手前行。
為了應付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上文提到的陳有傑,成立了「平南奶茶協會」。
成立之初就吸引了40多個平南的奶茶品牌加入。
可以看出,雖然品牌很多,但真正有知名度的卻少之又少。
個別甚至還有山寨的嫌疑:
在協會的推動下,平南的奶茶店們紛紛進行品牌外觀升級。
比如一家名叫「熱力雪」的奶茶店,店面就主打橙色色調,看起來就很時髦:
圖源:半熟財經
然而沒等協會進一步施展拳腳,一個「外來客」的出現,讓平南人感到了空前的危機。
這個「外來客」就是蜜雪冰城。
雖然喜茶奈雪這些店知名度高、勢頭正盛,但人家並沒有把目標放在下沉市場。
但蜜雪冰城就不一樣了,人家主打的就是性價比,在三四線城鎮開店是再合適不過了。
目前,蜜雪冰城平南店,是美團平南奶茶銷量榜第一名。
其中第三名也是外地來的茶百道。
平南數以百計的奶茶品牌居然都打不過雪王,每個平南的奶茶從業者都感到無比的焦慮。
而對於當地消費者來說,同樣的價錢和價位,他們的確也更願意選擇名氣更大、更紅的蜜雪冰城。
然而沒有人知道:在20年前,來自平南的大口九,就已經在全國開了4000多家門店。
圖源:半熟財經
而當時成立10年的蜜雪冰城,卻只有一家門店。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留給平南奶茶的時間,或許真的不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