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6年那部高分港劇《瑪嘉烈與大衛:綠豆》嗎?
典型的港式愛情文藝小品,當時一度刷過屏。
時隔幾年回看,作為一部冷門港式短劇,分數難得很不錯——
幾乎拋棄了以往港片的典型元素,完完全全就是用安靜描白的方式在走劇情。
「相愛容易相處難」,一個個小故事帶出的金句現在看來還是很戳。
還有專屬文藝愛好者的冷色調——
治癒強迫症的畫面構圖——
如果你是這種電影化愛情小品的受眾,那這部劇相信會是你的菜。
三年之後,這部劇的原班人馬又重新打造了一部新劇——《嘆息橋》。
這次也是《瑪嘉烈與大衛:綠豆》的主演之一,林保怡首次監製的劇集。
作為港劇的童年回憶,看到他就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除了他,還有周家怡這位「老面孔」,以及衛詩雅、伍詠薇、陳奐仁等港劇熟臉。
同樣是探討愛情這個主題,比起《綠豆》還算溫和地觸探人心,這部《嘆息橋》完全就是愛情版羅生門。
那麼和主創的高分前作比起來,這次的《嘆息橋》質量如何呢?
——愛情是一出羅生門——
如果只看表面的故事,這就是個最俗套的出軌三角戀。
男主角子勇是一個餐廳老闆,一直自詡自己是能看透一切的聰明人。
員工在他手底下玩的把戲,他都自覺能一眼看穿。
但就是這麼一個聰明人,他最近卻發現他的女朋友樂兒有些不對勁。
直接點說,他懷疑她出軌了。
證據一,樂兒無意中說漏嘴,原來他們一起看過的電影,她在情人節當天和 別人看過了。
證據二,他去樂兒的工作地方按摩,樂兒的朋友無意中說出了那個疑似第三者的名字。
證據三,樂兒從來都不讓他上她的家。
終於在一個樂兒給他不停打電話他卻沒接到的夜晚,他鼓起勇氣去了樂兒的家。
在那裡,他終於看到了那個第三者「啟源」。
得知真相的他,才回過神來自己才是那個第三者——
等等,你以為故事這裡就結束了嗎?
不,故事才剛剛開始。
以上全部,都是子勇視角的故事。接下來所謂「第三者」啟源和「出軌者」樂兒視角的故事,才拼湊起真正的真相。
啟源從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被病態老媽控制的媽寶男。
(這個色調真的瘮人........
這種原生家庭的影響下,他無論在職場還是生活,都是個永遠被動模式的人。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中年,同時他和女朋友樂兒已經愛情長跑多年了。
(所以,子勇才是那個真正的第三者.....
為了逃避媽媽這麼多年一成不變的控制欲,他搬到了樂兒的家,兩人正式同居。
在他的視角講述的故事裡,樂兒被他撞破和子勇出軌,他是為了愛情忍氣吞聲的那個。
自己精心為她烹飪,結果對方不領情就算了,還要忍受她無理取鬧的港女脾氣——
最終在一次情人節看完電影的晚上,兩人爆發吵架不歡而散,他很有骨氣地主動遞上鑰匙要拆夥。
既然這麼有骨氣,當然要自己找房子了——結果發現自己荷包不夠,能找到的房子也遠遠不及現在樂兒的。
在他的故事裡,最後是樂兒主動打電話給她求和,他的感想是——
「果然,她沒有我不行哦。」
在第一個故事子勇去「捉姦」的結尾,原來的確是他去開門。
他心裡對這個男人的身份非常清楚。
他還開腔嗆樂兒,說你該知道這個男的是誰吧?
好一個忍辱負重的男友形象啊。
看完兩個男的視角,再來看看這個看似一腳踏兩船的旋渦中心的女主樂兒。
在她的視角里,她選擇媽寶男啟源,只是因為穩妥。
她才是在這段愛情里一開始受委屈的那個。
在她的眼裡,這個男的要啥啥沒用,甚至長跑多年現在連個婚都不肯求。
唯一的優點都沒了,所謂穩妥也不過如此罷了。
在啟源視角里,那頓飯吃砸了是因為樂兒港女脾氣發作;但其實是因為她再一次對啟源失望。
說好的驚喜呢?說好的鑽戒呢?
這種日復一日的失望下,她的確移情子勇了。
但讓她重新回到啟源懷抱的,不是什麼浪女回頭的愛情,是現實。
她爸爸絕症末期,不知所措的時候她打給子勇,卻沒有人接。
(就是一開始子勇故事裡那個捉姦的晚上)
此時此刻有回應的是啟源,當然對方的想法也是一樣 。
只不過啟源想的是怎麼才能回到樂兒的房子。
她想的是得找個依靠幫她度過現實的坎兒。
明明已經幫對方打包的包裹,立馬拆開等待主人了。
就連子勇上門,她也有所預料。
一個看似平淡無奇的故事,被編劇用羅生門的手法玩出了懸疑感和荒誕感。
三個糊塗人,都以為自己很清醒;
三個清醒人,其實卻也很糊塗。
——記憶的主觀性有多可怕——
雖然這部劇打的還是愛情劇的概念,但要是摳起細節里真的不亞於偵探劇。
相同的事件一眼看過去似乎差不離,但是認真對照起來卻有一種驚悚感。
記憶的主觀性,真的很可怕。
比如,子勇和樂兒看電影,前面有一對男女毫無素質地聊天,子勇忍不住往他們那裡丟紙巾。
其實也只是情侶之間記憶的一件小事,但男女雙方的感想卻大不同,導致他們展現的記憶也截然不同。
男方認為女方笑著附和,女方卻覺得男方讓她尷尬無比。
電影結束,男方的記憶是兩個人甜甜蜜蜜牽著手。
女方:我謝謝你了我的腿都走不動路了!?
顯而易見,這段對於樂兒是出軌的戀情也並沒有讓她感覺很愉快。
那麼和啟源的呢?
完全是更加分裂的感受。
一開始認識,男方的記憶是女方主動給的電話。
在女方這裡,是朋友給的與我無瓜。
在男方這裡看似甜蜜的同居——
在女方這裡卻是老媽子一樣照顧他的日常——
就連那場交還鑰匙的分手,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記憶錯位。
剛才說了,男方版本是主動還鑰匙,但到了女方這裡——
你給老娘滾!
如果說《瑪嘉烈與大衛:綠豆》還是在帶著溫度地探討相愛的人該怎麼相處,那到了這部《嘆息橋》真的只剩下一聲嘆息——
當愛情無法還原所謂的真實,那愛情本身還值得相信嗎?
和《綠豆》一樣,《嘆息橋》也夾雜了大量的愛情箴言。
不過更冰冷,也更真實,看得讓人居然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蠢人才覺得自己幸福」
「有距離,才會產生美」
「你再抱怨,路都是自己選的」
「我們都在陰溝里,但有些人在仰望星空」
除了這一點,《嘆息橋》的故事載量也很大。
看似用三集才說完的一個故事,其實可能只是冰山上的一角。
居然是六個人糾纏一生的故事???
故事還是那個調調,但是聊愛情的方式卻換了一個懸疑的套子。
喜歡《瑪嘉烈與大衛:綠豆》的朋友有開始看這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