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峰2024 IEEE未來技術峰會主題演講:AI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2024-07-20     中國綠髮會

2024年7月18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綠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世界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周晉峰博士應邀出席於上海交通大學舉行的2024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未來技術峰會(IEEE FTS 2024),並以「AI for Biodiversity Needs Biodiversity in AI First」為主題發表演講。

周晉峰博士指出,人工智慧在發展和應用中,應特別注意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在構建相關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數據集時,應確保去蕪存真,引入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氣候變化應對的正確理念、方法、案例等。早在202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正式通過的首份人工智慧倫理問題全球性協議——《人工智慧倫理問題建議書》中就全面採納了綠會關於加入「生物多樣性」有關表述、引入生物多樣性和氣候領域專家參與起草該建議的特設專家組等相關建議。

周晉峰博士回顧了曾經起訴過度包裝企業被判敗訴、推動外賣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舉步維艱等工作經歷,強調人們對於環保的認識是在不斷深化中的,因而社會上一些約定俗成的、習慣性的、大眾早已見怪不怪的現象和模式未必便是正確的。他還列舉了如今部分地區鼓勵候鳥投喂導致候鳥滯留和食物鏈錯亂、建設生態公園反而毀壞低斑蜻棲息地、大熊貓等物種保育不注重棲息地恢復而過度依賴人工圈養、因追求經濟效益飼養義大利蜂替代中華蜂而導致生態功能錯位、灘涂清理互花米草導致遺鷗棲息地破壞、運用工業文明手段在非適宜地區硬種紅樹林、硬化河道堤岸導致崖沙燕無處築巢、泥灘河灘種樹破壞本土物種和候鳥停歇地等錯誤做法,其中很多甚至是經過科學論證後獲准開展的,往往是被正面評價和報道的。

上述這些看似「科學」實則錯誤做法的共同點在於只一味追求數量上的「多」、「好看」、高效率、高產量,而不尊重大自然的「多樣性」與「不同」。因此,在人工智慧的研究、設計、開發、部署和使用中,應避免類似數據資料造成的污染。人類現在工業文明的科學技術對自然運行和保護規律的認識還很不足,應警惕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技術反過來加速工業文明對人類唯一棲息地的摧殘過程。只有將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的正確理念納入人工智慧的發展中,才能真正保護人類的棲息地,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會議資料顯示:IEEE 未來科技峰會(IEEE FTS)於2016年創立於美國矽谷,並在美洲、歐洲等每年舉辦一屆(疫情期間為線上),已成為一個集全球傑出科學家、學術研究人員、行業領導者等關於未來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建設、未來智慧城市等議題的交流平台。2024年也是IEEE FTS首次在中國舉辦這一旗艦級峰會。同時,2024 IEEE未來技術峰會將同IEEE CISOSE2024主場峰會(IEE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and Service-Oriented Systems Engineering)、第十五屆IEEE聯合雲計算國際會議(IEEE JCC 2024)、第十八屆IEEE關於面向服務的系統工程國際會議(IEEE SOSE 2024)、第十屆IEEE大數據計算服務和機器學習應用國際會議(IEEE BigDataService 2024)、第十二屆IEEE智能移動計算國際會議(IEEE IMC 2024)、第六屆IEEE分布式應用和基礎設施國際會議(IEEE DAPPS 2024)、第六屆IEEE人工智慧測試國際會議(IEEE AI TEST 2024),第一屆IEEE面向青年研究人員的未來智能技術國際研討會(The 1st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Future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for Young Researchers, IEEE FITYR 2024)、第一屆IEEE人工智慧系統工業標準和質量保證國際工作研討會(2024 IEEE 2024 AI Standards Workshop)等協同舉辦。

(以上內容為根據工作記錄整理,未經本人審定。信息僅供參考)

文 | Richard

|Linda

排版| angel

長按識別,支持募捐

【重建人與自然平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e8e1b9ac2a6e9541eb211bdecb50f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