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11日 · 人性的光輝——九江生命活水之源

2022-07-24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11日 · 人性的光輝——九江生命活水之源

1875年7月11日,生命活水醫院創始人裴敬思出生於美國。

地點:

九江

類別:

醫療衛生

裴敬思在生命活水醫院為病人做診療 圖源:帕金斯家族

裴敬思(Edward Carter Perkins,1875年7月11日-1958年10月30日),美以美會來華醫療傳教士。他用自己的財產在江西九江開辦了生命活水醫院(Water of Life Hospital),擔任醫院院長近三十年。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筆者手上的《聖經》,正文合計292頁,在最後一頁,也就是《新約·啟示錄》的最後一段(22:17)是這麼寫的:「上帝說:『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

這是《聖經》中上帝對眾生最後的呼籲,生命的水(The water of life)是神賜的「活水」,能夠使眾生得到豐富、豐盛、滿足的生命。《聖經》中的這一段,就是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即生命活水醫院(Water of Life Hospital)名字的由來。

《聖經·啟示錄》22:17

作為百年來九江最大的綜合性醫院,九江人對第一人民醫院再熟悉不過了。曾幾何時,它悄悄地恢復了自己最早的名字——生命活水醫院。什麼是生命活水?如上所述,絕大多數醫護和患者都不會知道,畢竟只有讀過聖經才懂得活水的意思。而生命活水醫院的創建與沿革,之前也很少被廣泛宣傳。以筆者看來,似乎就從未被公開講述過。

更值得講述的是生命活水醫院的創建者裴敬思博士,他對九江醫療衛生——也可以說是對九江人民——所做出的奉獻,無人能及,裴敬思的經歷和人格,也的確與眾不同。

裴敬思出身於美國康乃狄克州首府哈特福德市的一個精英家庭,祖父是銀行行長,親戚朋友中有一大批的政要、名流。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裴敬思,年輕時是個典型的花花公子,在耶魯大學讀了五年書,獲文學學士學位,還是學校的田徑明星,又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學位,然後他又到了馬里蘭大學學習。雖然他是教會成員(這也是精英家族所需要的),但他能喝會玩,也有錢週遊世界。

裴敬思像 圖源:美國德魯大學衛理檔案館

據說,他在國外旅遊中有一次從馬上跌下來,從此心性大變。他回到哥倫比亞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前前後後在大學讀了16年,1910年他來到中國,這次亞洲之旅對他產生深刻的影響,他專程來到九江拜訪了聖丹佛斯醫院(婦幼保健院的前身)的院長石美玉女士,並寫了一本名為《A Glimpse of The Heart of China(中國之心一瞥)》的遊記。

之後他回到美國,在醫院實習,又到英國倫敦接受培訓。直到1913年7月,已經37歲尚未成婚的富家公子裴敬思終於完成了學業,從倫敦出發穿越俄羅斯到達中國滿洲里,在南京學習漢語一年多後,他於1914年第二次來到九江,並加入江西教會。從此以後近40年時間,他將自己的知識與財富奉獻給了這座外人看來普普通通的小城,直到不得不離開。

有人認為裴敬思是傳教士,生命活水就是教會開辦,開辦醫院還有特別的目的。然而早期的西醫院的建立必須要有教會的支持,全中國都是如此。與其他人相比,裴敬思是頂級學校畢業的醫學博士,專業水平高,在全江西的國外醫生中也是頂尖的。生命活水能超越更早開辦的醫院成為當年的省內一流,也是裴敬思專業水平決定的。必須要承認的是,在缺醫少藥的貧困內地堅守,也只能依託教會的支持和個人宗教信仰的精神力量。

裴敬思博士先在九江的聖丹佛斯醫院工作,並開始籌建自己的醫院。他同時還在九江儒勵女中(雙峰小學及同文中學的前身)教書。1916年,裴敬思與菲利普女士結婚,菲利普女士伴隨著丈夫來到中國,也投入醫療工作中。返回中國後,裴敬思有段時間在金陵大學(南京大學前身)附屬醫院任職。

裴敬思夫婦像,拍攝時間不詳 圖源:美國德魯大學衛理檔案館

後來,裴敬思終於有了創建醫院的條件。1917年,裴敬思的母親去世,失去雙親的他繼承了家族豐厚的遺產。於是他將家產用來建設醫院,並大筆捐助了教會。裴敬思以自己所喜愛的《聖經》中的那句話為醫院命名。據記載,1893年,美國教會已經在湓浦路上開設了生命活水診所。

1918年9月20日,生命活水醫院正式開業。裴敬思擔任院長,醫院建設、維持所需的資金主要來自他個人的財產,他不領取工資,妻子菲利普女士(中文稱裴師母)也在醫院工作。醫院開業時,九江鎮守使鄧如琢(鄧如琢的花園是現在的一中校園)致辭時說道:「為了一項事業,有些人選擇出錢,另一些人則選擇出力,而裴醫生是出錢又出力。」的確,省內所有西醫院都是傳教士(醫生)當院長,教會或捐助人出資金,只有生命活水醫院,是院長出錢養醫院。在那個時代開辦西醫院,必須要為貧窮百姓服務,醫院只能倒貼,不會賺錢的。

剛開設時租用民宅的生命活水醫院,攝於1818年聖誕節 圖源:帕金斯家族

生命活水醫院最初在馬王坡(今裕華市場對面),次年遷至大校場(今和中廣場),1932年,塔嶺南路上的新住院部啟用。在高水平專業醫師裴敬思博士的執掌下,生命活水醫院規模與醫療水平穩步提高,醫院聘請了多位外國醫師、護士來院工作,並著力培養本土醫療服務人才。到了三十年代中期,生命活水醫院已經成為在本省頗具影響力的,九江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醫院。

1938年的生命活水醫院 圖源:《九江老照片》

1938年,日寇侵占九江,裴敬思堅守在醫院,積極收治傷員,救濟難民。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次年裴敬思夫婦被遣送回美國,醫院為日軍占用。日寇投降後,已年過七旬的裴敬思於1946年回到九江,重開生命活水醫院。

1949年5月,九江解放。1950年底,因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政府命令裴敬思夫婦等美國傳教士離開中國。1951年10月27日,生命活水醫院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為九江專區人民醫院,後數度改名,1983年更名為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1950年聖誕節醫院職工與一些孩子的合影,裴敬思在最後一排最右側 圖源:美國紐約大學奧爾巴尼分校圖書館

回到美國後,裴敬思仍不放棄為中國人民的醫療事業,1954年,年近八旬的他到台北開設生命活水診所,1957年終因年老體衰而回到美國,於1958年10月30日病逝於家鄉,享年83歲。

裴敬思是位醫生,也是位傳教士,他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了中國人民的醫療事業,奉獻出自己的財產和畢生的精力。即便他是為了傳播上帝的福音,他也是個無私的人,一個毫不利己的人。

這位生命活水醫院的締造者,拯救過無數九江人民生命的人,早已被九江人淡忘了。他不應該被忘記,他所治癒的病人很多還健在。筆者相信,總有一天,這些人的後代,以及繼承了生命活水精神的第一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們,和得益於醫院治療的病人們,會緬懷這位值得敬仰的老院長。

生命活水醫院住院部舊址 圖源:維基百科

說明:裴敬思博士的故事,值得挖掘的有很多,由於筆者的時間與精力所限,同石美玉女士的故事一樣,只能留待以後了。或許有必要撰寫一組九江近代傳教士的故事,這一批奠定了九江教育、醫療事業的重要人物,由於可以理解的原因,被記錄的太少太少。

補記:本篇特別感謝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宣傳處胡顯處長。他對文章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並糾正了原稿中的一些史料錯誤。他還筆者帶來了極為珍貴的裴敬思博士著述——《A Glimpse of The Heart of China(中國之心一瞥)》。這本出版於一百多年前的,可能是國內唯一的英文原版書的扉頁上,還有裴敬思博士的親筆贈言。

《A Glimpse of The Heart of China》 筆者攝於2022年7月

胡處長向我贈送了本書的複製品和譯本。之前只能在國外網站查閱電子文檔,而今能親手撫摸到實物,這種驟然而來的歷史的貼近感,很難用筆墨描述。筆者也認識到,收集、整理九江歷史的人很多,有深度,有廣度,可能是種種原因,未能像我這樣莽撞地發聲而已。

《A Glimpse of The Heart of China》 筆者攝於2022年7月

最後強調,本文的觀點看法是筆者的,不代表第一人民醫院的官方意見。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ccf4f1aa7f03507d851ed8fcfbcad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