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代的人物群像,《獅子山下的故事》以溫暖筆觸引發追劇熱

2022-06-21     深度文娛

原標題:跨越時代的人物群像,《獅子山下的故事》以溫暖筆觸引發追劇熱

「香港西營盤李高山」「廣東佛山樑歡」「潮州饒平甄建華」……以一家香港茶餐廳為載體,一個個帶著地域標籤的主人公輪番登場,透過幾代人的生活故事,反映香港從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發表到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間的時代變遷,6月12日,這部由吳錦源執導,黃覺、胡杏兒、李治廷、謝君豪、吳千語等主演的《獅子山下的故事》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

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獅子山下的故事》呈現了香港自1984年以來的時代變遷,劇集播出後,「時代感」「香港特色符號」等關鍵詞被網友熱議,港式街坊劇、港式賀歲片等評價,又凸顯出劇集的現實主義質感和合家歡觀看氛圍。

根據酷雲數據顯示,《獅子山下的故事》播出後,在電視劇關注度中位列全國第二。

新媒體端,話題#獅子山下的故事開播# #今晚聽獅子山下的故事# #獅子山下的故事全員港風變裝#在微博、騰訊視頻、網易、抖音、快手等平台引髮網友熱議,多次位列榜單前十。高口碑與高熱度兼備,捕捉時代變遷和人情冷暖的劇集內容頻頻引發青年觀眾「同屏共振」,蘊含其間的人文內涵和生命力量,持續擊中著觀眾的心。

網友追劇熱度攀升

劇集溫情講述跨越時代的群像故事

百度搜索指數顯示,劇集在開播前便熱度攀升並持續走高,網友關注熱度顯著。隨著劇集播出,劇集呈現的「港味十足」「煙火氣」「陣容強大」「人情味」等劇作亮點不斷點燃觀眾追劇熱情。

《獅子山下的故事》為何能以溫暖筆觸引發追劇熱?劇集的故事從一家茶餐廳講起。

作為香港快餐食肆,茶餐廳成為香港文化的一個代表性縮影,自帶開放包容特質的茶餐廳具有濃郁的煙火氣,這份生活氣息,就成為《獅子山下的故事》搭建敘事脈絡的基底。

跨越數十年,展現兩代人的團結奮鬥與勵志拼搏,在大時代背景下,茶餐廳成員的命運變遷自然折射出廣闊的生活圖景。

上世紀80年代,李高山、羅一同、勞金三兄弟白手起家,以韌勁和拼勁經營著「好兄弟」茶餐廳。李高山是典型的香港人,他敦厚老實、善良仁義,不僅熱愛家庭,還樂於助人;生於香港草根階層,早早成為西廚助理的羅一同性格風趣幽默,為人有情有義;婚後好賭成性的勞金輸掉家產,在梁歡用李高山買的保險替他還了賭債後,下定決心戒賭重新做人。1984年,來自廣東佛山的梁歡來到香港與丈夫李高山相聚,其「新移民」「新港人」的身份,也是那個年代內地與香港「兩地情」的集中展現。

以茶餐廳作為敘事依託,不同經歷的老闆與夥計們在這裡見證著人情冷暖和時代巨變。李高山被街童誤傷去世後,梁歡帶著兩個孩子堅守著茶餐廳;羅一同與一直想移民英國的岳父常年拌嘴,他因情義選擇繼續留在這裡;改過自新的勞金撫養著兩個孩子,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人看到人性本質的純良。

一代人紮根香港打拚奮鬥,而「茶餐廳第二代」則以更嶄新的生活面貌呈現在螢屏之上。成為大人的「GIVE ME SIX」小分隊,有著警官、教師、護士、記者、投資顧問等不同身份,劇集也由此拉開故事維度,新世紀後,各行各業的年輕人將會如何書寫他們的青春成長?

涵蓋香港回歸、金融風暴、申奧成功、非典疫情等大事件,從港人視角看祖國建設與發展,以茶餐廳大家庭為圓心,《獅子山下的故事》以輻射狀多視角、呈現多代人生活故事的敘事方法,不僅展現香港回歸祖國後給香港人民帶來的生活轉變,也讚頌了一個個普通勞動者在機遇下的踏實奮鬥和人生選擇,更折射出一個民族的精神和脊樑。

現實題材再創作

生活的堅韌和溫暖人情喚起觀眾共鳴

放在生活劇範疇,《獅子山下的故事》以大量的生活細節勾勒時光的腳步,對於年代劇題材來說,劇集又以生活流敘事風格,娓娓道來歲月變遷下普通人的生命故事。

以茶餐廳一個普通的早晨營業場景開場,長鏡頭運鏡下,烤蛋撻、燒叉燒、切檸檬、三明治煎蛋、熱咖啡等食物映入眼帘,都說港劇離不開美食,劇集開篇便以視覺帶動嗅覺,喚醒觀眾對於傳統港劇的記憶。剛建好一年的紅磡體育館、家喻戶曉的歌手許冠傑、粵劇《紫釵記》、綜藝節目《歡樂今宵》等文化標識在劇中一一出現,移民的人們留在二手店鋪的物品,傳呼機走入尋常人家,這些不經意出現的筆觸,串聯起人們在那個年代下的悄然改變。

沒有脫離於現實的戲劇衝突,《獅子山下的故事》的戲劇精彩就在於以現實生活為依託,講述人們面對困境和選擇所呈現出的本能反應,這種戲劇式還原,就以生活的沉浸感和質樸氣質感染觀眾。

仁厚的高山秉承「善良、骨氣、義氣」的處事原則,他會在茶餐廳門口放置免費食物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們;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熱心傳授茶餐廳廚藝,在他看來,「要所有人好才真的好,百花齊放,如果大家都好,代表整個行業都好」;當被街童誤傷後,高山安撫誤入歧途的孩子「不要走錯路」,又將匕首扔在了下水道中隱藏指紋信息,這種發自骨子裡的良善,也影響著街坊鄰里的相處之道。

守望相助,不被一時的困境打倒,面對廣闊世界,他們說「只要肯付出努力,這裡面的萬家燈火,總有一盞是屬於我們的家」,應對生活中的波瀾起伏,他們相信「每跨越一個危機,就會孕育新的希望」。對於未來美好生活的堅信,香港同胞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奮鬥精神,都展現出堅韌的生命品格和寶貴品質。

匯聚內地與香港創作力量

以優質內容與年輕觀眾對話

「我們這代人,就是希望可以紮根香港,做中國香港人。」

「他們這代人,是祖國的希望。」

既以小見大聚焦人們在香港打拚奮鬥的故事,又展現人情的可貴和生命的力量,正如劇中台詞所說,「不論香港和內地,不分你們和我們」,《獅子山下的故事》就像是對於一個大家庭茶米油鹽生活故事的描繪,展現出幾代人的精神傳承以及對於仁善品質的堅持。

細看劇集追劇人群,百度指數顯示,年齡分布在20-39歲觀眾占比較高,追劇人群凸顯年輕化,同時,觀眾地域分布方面,廣東觀眾占比TOP1,劇集收穫來自內地和香港觀眾的廣泛共鳴。以「大時代」為背景依託,「小切口」打開創作視角,在《獅子山下的故事》充滿人間煙火氣的故事中,香港市井文化的人情冷暖打開人們記憶的閥門,年輕一代的成長與歷史潮流的碰撞、融合,又為年輕觀眾提供觀照自我的窗口。

講生活的道理,展現溫暖的情義,鋪敘大事件之下,劇集將講故事的核心落在了「做人」二字上。起初,羅一同看似鐵石心腸的岳父堅信「人情比紙薄」,他質疑著茶餐廳的經營理念,當被這群人感染後,嘴冷心熱的岳父開始為年輕人默默提供支持。而在多元理念的碰撞中,劇集同樣真實展現人們在世紀之交的真實狀態:不願意跟內地人做生意的香港人逐漸被這股打拚精神帶動;想在香港讀名校,但梁歡的女兒不想撒謊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誠實的品質也彰顯著年輕一代的新氣象、新面貌。

正如劇集在跨年代敘事轉場時,茶餐廳眾人在街頭巷尾唱起的粵語歌曲《憑著愛》,「曾在這高高低低彎彎曲曲中跌倒,才驟覺開開心心簡簡單單已極好」,當孩子們一夜長大,在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之際,新一代年輕人也將在他們的青春年華時刻,收穫人生旅途的新成長。

「不知不覺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5年了,作為95後也算是一路見證著香港的回歸和發展,很幸運能夠經歷這樣的時代。」網絡上,年輕觀眾寫下他們對劇集的真實觀感,近年來,當越來越多的新主旋律劇集被年輕觀眾列入追劇列表,這些宏觀正向的創作主題、視聽語言精良、傳播語境年輕化的作品,收穫了不少年輕觀眾的點贊。

在接下來的故事中,伴隨茶餐廳長大的孩子們開始在各自的職業領域摸索前行,他們的情感故事和職場故事,將為劇集帶來更多看點。同時,梁歡帶領茶餐廳事業不僅在香港做大做強,還將業務拓展到了內地,經濟、文化互通,「獅子山下」茶餐廳的溫暖故事,正在精彩講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bcc6b193f829589bc2748126431a8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