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的兒子睡覺前愛聽媽媽讀故事,一個故事能夠聽很多天,而我從來沒有給他講或者讀過故事。
一天,我想這樣一直玩下去也不是辦法,應該學點文化知識。
我就喊他:「過來,爸爸給你讀故事。」
他直接拒絕了,說:「不聽不聽,爸爸陪我玩玩具吧。」
我想了想,說:「來,咱們玩一個小貓釣魚的遊戲吧。」
說著就扯著他的手,從臥室里走向陽台的沙發上。
邊走邊說:「貓爸爸和小貓去河邊釣魚。來到河邊(沙發邊),貓爸爸和小貓坐了下來開始釣魚(我右里拿著一根小棍子,地上隨便放個毛絨玩具或者其他東西)。」
左手隨便拿一個東西來回晃動說:「一隻蝴蝶飛來了,小貓起來去抓蝴蝶(讓兒子去抓,抓不到),蝴蝶飛走了,小貓沒有抓到,回來後看到貓爸爸釣起一條大魚。」
再重複一次說蜻蜓飛來了,過程一樣。
玩了兩三次,他就非要抓到蝴蝶和蜻蜓了,不然就哭起來了。
但是終歸是把這個故事講完和表演完了。
後來,參考這個故事遊戲,我又和他邊讀邊玩,完成了《藏西瓜》這個繪本。
這個故事的情節是小猴子在森林裡發現了一個西瓜,後來又被狐狸、小熊等人看到了,三個人都說是自己先發現的,後來約定把西瓜放在這裡,大家記下位置,第二天再來取。
我先讀一遍,然後就開始模擬遊戲。他聽得很認真(不聽就不陪他玩遊戲)。
玩遊戲時,兒子喜歡聽我數數字起床「搶西瓜」,而且都是他搶到。搶到後他再給其他小動物吃一口。
當然,裡面的西瓜和小動物是由皮球和毛絨玩具代替的。
在玩的過程中,我穿插讓孩子和自己比賽,比賽給這幾個小動物讀故事,看看小動物們說誰讀得好(當然,最後都是小動物們說兒子讀的好。)
或許,有的4歲的孩子已經開始獨立閱讀了,但是大多數的孩子還是不能靜下心來聽故事。
人有與生俱來的求勝心,兒童更是如此。把故事轉化成比賽遊戲,既可以增加親子互動,也可以讓孩子多少學到一些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