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簡介
「尋烏尋影」尋烏影像展
2019年11月,華承為文化與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以助力尋烏髮展攝影旅遊為目的,組織團隊對尋烏全縣的攝影旅遊資源進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探訪。在尋烏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走訪了13個鄉鎮,重點對尋烏縣內的客家圍屋、紅色舊址和觀光點進行了詳細的考察,拍攝了大量的圖片和視頻資料。經過長達兩個月的整理和編排我們從紅色尋烏、人文尋烏、美麗尋烏三個部分介紹了尋烏縣的攝影資源,希望以此來助力尋烏文旅產業的發展。同時,作為尋烏縣的對口支援單位,深圳市龍崗區近年來為促進尋烏縣的社會經濟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最後特別設置「同飲一江水」單元,向龍崗致敬!
此次線上展覽我們將分四期推出,分別是「紅色尋烏」、「客家尋烏」、「光影尋烏」以及「同飲一江水」。我們衷心的希望每一位來到尋烏的人,能通過相機記錄尋烏的厚重和精彩!我們也殷切的期待,會有更多的人來到尋烏,體會、記錄、傳播它的美好!再次感謝尋烏縣政府、深圳市龍崗區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
紅色尋烏
尋烏,是中國共產黨及紅軍早期活動的重要地區,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這裡誕生了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家古柏,這裡留下了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黨及國家老一輩領導人的光輝足跡!
1927年秋冬,中共尋烏黨支部利用石溪書院為校址創辦中山學校,開展群眾工作,組織「中山社」,培養革命力量,創辦《赤裸》雜誌,傳播馬列主義。1928年3月25日,尋烏黨組織以中山學校為總指揮部,以中山學校師生為骨幹,舉行全縣暴動,攻克尋烏縣城,成立了尋烏縣工農革命委員會。
1930年5月,毛澤東、朱德等同志率領紅四軍從會昌來到尋烏,對尋烏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階級的歷史和現狀等情況作了全面的調查。毛澤東在進行尋烏調查取得大量實際資料的基礎上,寫下了《反對本本主義》和《尋烏調查》兩篇光輝著作,首次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提出了「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等重要思想,初步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點,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的思想,尋烏也由此成為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尋烏調查是毛澤東同志一生中所作的最大規模的社會調查,也是第一次進行城市調查,為後來我黨制定正確的土地革命和工商業政策奠定了基礎。
此外,尋烏有大量珍貴的紅色歷史遺蹟,其中主要的有:羅福嶂會議舊址、羅塘談判舊址、圳下戰鬥舊址、古柏烈士紀念館等。
紅色尋烏,浸染著老一輩革命先烈的鮮血,傳承著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經過漫長的歷史積澱,經歷烽火歲月的洗禮,今天的尋烏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闊步行進在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道上!
尋烏調查舊址
尋烏調查舊址(含毛澤東舊居、紅軍醫院舊址、紅四軍大隊以上幹部會議舊址)位於尋烏縣城馬蹄崗, 始建於1917 年。毛澤東舊居原為美國牧師雪萊·鮑斯費爾德的住房。整棟樓房東西長25.1米,南北寬13.9米,頂高8.65米,建築面積349平方米,樓上樓下共有18個房間,特別是南面用七根紅木柱架起寬約3米的木質騎樓頗為少見,是一棟頗具中國南方特色又兼有西方風格的客家建築。舊址還包含原紅軍醫院舊址、紅四軍大隊以上幹部會舊址等建築,內部陳設均按原貌布置,具有重要的歷史教育意義。
尋烏調查舊址 李恩中 攝
1930年5月,毛澤東同志為了糾正黨內和紅軍中存在的某些錯誤觀點,進一步了解中國農村的現實狀況,在中共尋烏縣委書記古柏的協助下,在這裡對尋烏的政治、經濟、商業、文化、交通、生產、生活、婦女、土地、富農等方面的情況,開展了為期20多天的廣泛深入的社會調查,寫下了著名的《尋烏調查》。該調查為此後我黨在土地革命中制定正確的鬥爭策略,特別是為制定對中小工商業者和富農的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同時,毛澤東同志在尋烏作調查期間還寫下了《反對本本主義》這篇光輝著作,首次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科學論斷,初步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點,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的思想,為指導和推動中國革命不斷取得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毛澤東辦公室 李恩中 攝
紅四軍大隊以上幹部會議舊址 李恩中 攝
羅塘談判舊址
羅塘談判,是指中央紅軍長征前夕中革軍委代表潘漢年、何長工與廣東主政軍閥陳濟棠的代表楊幼敏、黃質文、黃任寰在尋烏羅塘所進行的秘密談判,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羅塘談判舊址位於尋烏縣羅珊鄉羅塘村。這幢兩層小洋樓是20世紀前期外籍傳教士在此所修建的眾多教堂建築中的一處。其原有的歷史風貌整體保存完好。
羅塘談判舊址 李恩中 攝
羅福嶂會議舊址
1929 年2 月3 日,毛澤東在尋烏縣項山的羅福嶂主持召開了紅四軍前委會議,史稱「羅福嶂會議」。這次會議是黨史、軍史上的重要會議,是三灣改編之後、紅四軍成立以來,毛澤東大膽突破個人主義,實行黨絕對領導軍隊的一次有益的大嘗試。同時,研究了紅四軍的整編方案。
羅福嶂會議舊址位於尋烏縣項山鄉福中村,是一幢典型的客家古建築。今日的福中村山清水秀,有秀美的梯田,潺潺的溪流,清新的空氣,是戶外休閒的理想去處。
羅福嶂會議舊址 袁廣明 攝
鳥瞰福中村 袁廣明 攝
福中村民居一角 王成程 攝
福中村標語 李恩中 攝
汶口紅軍標語群
汶口紅軍標語群位於尋烏縣澄江鎮汶口村邱氏宗祠內。宗祠始建於1927 年,為抬梁式懸山頂青磚大瓦房。1929 年至1933 年,紅四軍、紅七軍、紅軍獨立三師、少共尋烏縣委、尋烏縣臨時蘇維埃政府曾在這裡進行過革命活動。宗祠內牆上現存大量紅軍標語,種類豐富,大部分字跡清晰,保存完整。
汶口紅軍標語群 李恩中 攝
圳下革命舊址群
圳下村位於尋烏縣吉潭鎮,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名村。村內有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朱德伍若蘭故居、圳下戰鬥舊址、人民公社食堂等大量革命舊址。圳下村同時是具有濃厚客家文化歷史的古村,村內有保存完好的方形圍屋三座,建有村史館,詳細、系統的介紹了當地客家文化歷史、民俗、古建以及紅色革命事跡,村內以果業種植為主產業,有大面積的橙、桔種植,是集紅色教育、訪古、民俗體驗、鄉村休閒旅遊為一體的絕佳目的地。
圳下戰鬥舊址——恭安圍、德馨圍 袁廣明 攝
圳下公共食堂宣傳欄
古柏故居
古柏故居是一幢客家炮樓圍屋,又名司馬第,位於尋烏縣晨光鎮沁園春村,建於清道光年間,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工農紅軍的優秀指揮員古柏同志故居。1927年秋,古柏等共產黨員成立了尋烏第一個黨支部,1930年,古柏協助毛澤東進行了偉大的尋烏調查,並於同年調任紅四軍前委秘書長。
整座故居規模宏大,炮樓、古井和主體建築保存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革命文物價值。
古柏舊居 劉新忠 攝
劉新忠 攝
黃砂會議舊址
1928年9月,以尋烏短槍游擊小組為基礎擴建的贛南工農革命軍第二十一縱隊在尋烏縣黃砂西雲庵成立。1929年4月,古柏在黃砂召開黨員大會,成立紅二十一縱隊黨支部並進行了擴編。同年9月,二十一縱隊在黃砂進行了與反動頭子古樂三、潘滿山匪軍、靖衛團的軍事鬥爭並取得大勝,史稱「黃砂戰鬥」。
黃砂會議舊址 李恩中 攝
關於尋烏
這是一方鍾靈毓秀、資源豐美的富饒沃土。
這是一方安寧祥和、宜居宜業的客家桃源。
這是享有「毛澤東思想發祥地」、「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發源地」、「中國蜜桔之鄉」、「中國臍橙之鄉」、
「東江源頭縣」、「世界稀土王國」等美稱的地方。
這,就是江西尋烏。
尋烏,地處江西東南部,位於贛、粵、閩三省交匯處,歷來是「三省通衢」之地。全縣國土面積2351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這裡交通發達,區位優越,206國道、濟廣高速以及已經立項待建的瑞梅鐵路、尋龍高速縱貫南北,尋全高速橫越東西。在傳統與現代、發展與保護、運用與推介的戰略整合中,尋烏充分挖掘自然資源、人文優勢與產業特色,建立了一套集旅遊休閒和生態經濟於一體的發展體系,快速融入了粵港澳大灣區、海西經濟區發展圈。尋烏已成為中部地區與珠江三角洲、海峽兩岸觀光及投資興業的首選區域。
尋烏是久負盛名的「中國蜜桔之鄉」和「中國臍橙之鄉」。「尋烏蜜桔」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6年又被國家工商總局評為「中國馳名商標」。果品遠銷至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尋烏出產的獼猴桃和百香果亦暢銷全國各地。
1930年5月,毛澤東在尋烏作了他一生中最大規模的社會調查,寫下了《尋烏調查》和《反對本本主義》兩篇光輝著作,首次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提出了「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等思想路線,初步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點,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的思想,尋烏也由此成為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發源地之一。
在歷史的長河中,尋烏留下了蔚為壯觀、可歌可泣的一頁。一處處浸透著革命先輩智慧與鮮血的紅土地,已經從過去到如今,且直到將來,不斷向人們展示其沉厚而偉岸的風姿。
下期預告——《客家尋烏》篇
歡迎繼續關注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