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年將新增48座城市公園 建成30個街心花園

2020-04-16     長寧政法綜治

作者:史博臻 來源:文匯 選稿:單冉

上海人均公共綠地指數由1949年的「一雙鞋」(0.132平方米),到1993年的「一張報」 (1.15平方米),再至1998年的「一張床」(2.96平方米),如今又多了「一間房」的比喻,且不斷擴容。截至去年底,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已達8.3平方米,今年全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到8.5平方米

推門見綠,逐漸成為上海市民的生活日常。截至去年底,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已達8.3平方米。今年,本市還將新增48座城市公園,建成30個街心花園和4個綠化特色街區。這是昨天舉行的上海市綠化委員會(擴大)會議傳出的消息。

今年新建綠地1200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

有一組比喻為人津津樂道:上海人均公共綠地指數由1949年的「一雙鞋」(0.132平方米),到1993年的「一張報」(1.15平方米),再至1998年的「一張床」(2.96平方米),如今又多了「一間房」的比喻,且不斷擴容。2020年,全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到8.5平方米。

人均「綠色一間房」,為鋼筋水泥的城市空間營造了「鄉野氣息」,體現出超大城市持續植綠增綠的信心。2019年,上海完成造林11.3萬畝,森林面積達到167萬畝,森林覆蓋率17.56%。

這些綠色資源散布在街角巷尾、社區內外、交通樞紐等處,在過去一年快速生長。去年,上海新建綠地1321公頃,其中公園綠地831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6%;新建綠道210公里、立體綠化40.6萬平方米,布置高架沿口花卉16萬箱。

不同形態的綠色空間每年都在延伸,市民出家門幾分鐘就能扎進天然氧吧。去年,上海新建黃浦區玉蘭園等60個街心花園,推進閔行區浦江鎮等綠化特色街區建設,創建命名靜安區聞喜路等24條林蔭道。此外,城市公園數量增加至352座,延長開放公園253座,全年接待遊客量2.4億人次。

上海的「綠」越來越多,對質的高要求日益凸顯。今年,上海依託世博文化公園、上海植物園北區擴建、張家浜楔形綠地、東溝楔形綠地、桃浦中央綠地、三林楔形綠地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以及崇明花博會籌備工作、上海園建設,提高整座城市的「綠視率」,增強市民的「綠色獲得感」。

「綠色」目標愈加清晰。今年,上海將新建林地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8%以上;新建綠地1200公頃、城市綠道200公里、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創建命名10條林蔭道、10條綠化特色道路;280座公園實現延長開放,城市公園數量達到400座。

規劃建設逾2000公里骨幹綠道、建成至少30座郊野公園

規劃建綠,綠色大業有了新藍圖。由市綠化市容局、市規劃資源局編制的《上海市生態空間專項規劃(2018-2035)》正在公示,至2035年,六成以上市域陸域面積為市域生態用地(含綠地廣場用地),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力爭達到13平方米以上。

城在園中,園中有城。上海將完善城鄉公園體系,即由國家公園、區域公園(郊野公園等)、城市公園、地區公園、社區公園(鄉村公園)為主體,以微型(口袋)公園、立體綠化為補充。規劃建設2000公里以上骨幹綠道,建成至少30座郊野公園,並構建崇明島、澱山湖、杭州灣、近海濕地等四大片生態區域。

此外,上海規劃建設「雙環、九廊、十區」,多層次、成網絡、功能復合的市域生態空間格局。環城綠帶和近郊綠環的「雙環」錨固城市組團間隔,防止城市蔓延。「九廊」主要包括嘉寶、嘉青、青松、黃浦江、大治河、金奉、金匯港、浦奉、崇明等生態走廊,構建市域生態骨架,形成風道與動物遷徙通道。圍繞寶山、嘉定、青浦、黃浦江上游、金山、奉賢西、奉賢東、奉賢—臨港、浦東、崇明10片生態保育區,保障市域生態基底空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Ts-gnEBfwtFQPkdI5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