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魅力,能在多大程度上突破外表的限制?
看老劇集時,常有這樣的感受:有些演員 本身長相硬體並不出彩,但結合劇中的角色和劇情, 真的好有吸引力:
單看長相併不是帥哥美女,但劇中很出彩
不難發現,他們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出色的職場劇角色——
一定年齡後,「職業化程度」往往深刻影響著一個人的成熟度、能力值以及總體魅力。
反面的例子可能是鄭爽,天生硬體不僅美而且讓人憐愛,但最近總是因為職業化問題處理不好而翻車:
前段時間就因為直播時懟其他主播並中斷而翻車
上期 聊到,她其後的回應把翻車原因歸結為「不是自己想要的直播」「想要自己喜歡的」。
更有甚者,她曾表示過,自己並非不知道那些職場的條條框框,但 就是還不想妥協:
所以說她懵懂也不是,說不職業化更精準些
雖然職場老鳥們可能會對她的回應嗤之以鼻,但她的發言無疑是符合很多社會新鮮人心理的:
雖然知道一定要工作,但希望還能 保有一些自我空間和自我追求——這種想法難道有錯嗎?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類似的 任性發言,寧靜最近也有:
浪姐本身都糊了,但因為這發言又熱了一波
而不同於鄭爽,寧靜「我拿第一不想成團」的自我感發言,不僅沒被抨擊,反而受到了不少好評—— 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而寧靜的發言不僅自我,從另一方面看,又是 頗情緒化的——這是否說明她 不專業?
簡單例子,薇婭最近也上了熱搜,原因是在直播的時候情緒激動:
被人說她慈善作秀,直播時沒有忍住哭著回應了
而其後,她寫了一封很長的回應, 第一句就在為沒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抱歉。
所以,成為成熟的職場人,一定要壓抑自己的感情嗎?可為什麼有時情緒化卻也得到好評?
以上問題的核心,其實都與「 如何處理自我與工作」有關——對這問題的了解和回答,不僅區分新人和老鳥,更區分著平庸與出色。
上期聊職業化收到了不少讀者好評,這期繼續聊聊看吧!
什麼是成熟靠譜的職場人?
回想一下,簡妮我的萌新階段,大概是什麼狀態呢?
一方面,束手束腳,很害怕做錯事,也害怕給別人添堵,即使遇到了不開心不公平的事,也多半 選擇忍耐:
跟女主狀態一樣
久而久之,工作未必做得很好,自己也覺得 十分壓抑:
雖然理智上知道工作是需要犧牲自我,但真的很鬱悶啊!
女主比我還慘,憋太久到身體和情緒都大崩潰了
相比之下,觀察那些成熟而優秀的同事們,真的很羨慕。
一方面,他們雖然也有負面情緒,但面對各種極端環境突發情況,總能 冷靜而準確地解決問題。
比如《夫妻的世界》里的女主,即使被家暴男暴力威脅,也用過硬的專業技能冷靜回應
即使有爆發,他們的 爆發也往往恰到好處,也並不會搞砸問題,甚至能贏得好感。
章子怡懟鄭爽沒有信念感這裡,雖然看似情緒失控,但反而吸了不少好感,甚至成為經典片段
差別到底在哪?與其說差別在於好感濾鏡,不如說,很大程度上,差別在他們的「 職場成熟度」——
成熟的職場人,不僅更受歡迎,而且往往 能得到更好的結果。
他們往往更深刻地 了解自己的工作目的,有更豐富的 達到目標的手段,同時也能更好地 協調自我與工作間的關係——自然容易事半功倍。
《致青春》里跟鄭微親近的手下不小心坑了她。鄭微故意當面發火,把經費擋了回去撇清關係。同時也暗示自己沒真的生氣,安慰教育了天真的手下。
當然,這樣說有點抽象,我們還是用具體的例子,來逐一說明:
深刻了解工作目的
首先聊「深刻了解自己的工作目的」——
職場的第一要務也是核心要務,是搞清楚, 自己所對應的職位和工作內容,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或者,換個角度, 別人對自己的工作期許是什麼。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來自於《怪你過分美麗》中的秦嵐:
作為明星經紀人的她,得知旗下小花喝安眠藥自殺昏迷,馬上做出「催吐」的指揮。
紅線處是另一經紀人的疑問,認為應該送醫院
執行經紀人不同意在家催吐,出於對明星的生命健康考慮,認為應該送醫院。
看截圖,她認為她作為「執行經紀人」,工作目標是「 要對明星的生命負責」。
算是她對工作目標的理解——但如果主要工作內容是對生命負責,那幹嘛不去做保鏢或者醫生?
而秦嵐很快否定了她的看法——
指出作為執行經紀人,她的核心工作目標其實應該是「 理性平衡藝人、公司、粉絲、媒體、劇組和商業客戶的關係」,而不是只記得對生命負責,而把以上關係都搞糟。
這段非常出彩
不帶「職業化」的角度去看,可能會覺得另一個經紀人更熱心也更關心明星,而秦嵐則顯得冷血甚至斤斤計較。
但如果從 職業化的角度去看,兩者的分歧其實體現在 對工作核心目標的認知:如果你覺得 明星生命是唯一重要項,那搞砸其他你覺得不重要的部分幾乎是必然。
而如果像秦嵐一樣懂得 工作核心是「平衡」,就必然會思考和選擇更穩妥更兼顧多方利益的處理方法—— 對於工作目標的理解決定了關鍵的第一步!
而職場萌新的常見共同問題, 一是沒搞明白甚至沒想過自己工作的核心目的是什麼,二則是想過但搞錯——跟老鳥們對比,差別非常顯著。
比如《勝利即是正義》里的老婆結衣,作為正義感爆棚的菜鳥律師,認為自己的工作是為了 維護司法正義:
因此被嘲笑為勵志晨間劇女主角
而作為對比,一臉銅臭的男主則認為 律師的工作就是為了贏,有能力比有正義更重要。
認為無能律師多了法律才會完蛋,其實不止是挖苦,而是實情
不止是律師,如果用心觀察,會發現菜鳥和老鳥們對於 工作目標和 價值排序的答案,都會有類似上面的重大差異——不信去問問看!
與其說是老鳥們磨平了自我的稜角,或者利慾薰心忘記初心,不如說,根本差別在於成熟的老鳥們,擁有 更廣闊的的視野(bigger picture)——
擁有更廣更深更遠的視野
還是回到律師的例子:
滿腦袋正義的的老婆結衣,因為篤信殺人嫌疑犯是冤枉的, 寧願抵押自己老家的田地搞錢請男主出馬,也要把嫌疑人救出,也確實成功了——感覺像是伸張了正義。
但這一集的結局,殺人嫌疑犯放出來後,一些言行又讓女主懷疑他是否真的無辜,從而陷入痛苦的 自我懷疑。
我們認為的正義,就是真的正義嗎?
而看似油滑的男主,其實看得更通透:
律師只是司法體系的一環,而這個體系的設置是,如果每個環節的人,都能出色地達到這環節的目的(制定好的法律、抓對人、找足證據、出色辯護、充分爭論、了解法律、適用對法條),合力作用下,就 更容易達到正義的結果。
所以比起抽象的「正義」,律師更應該操心法律怎麼判
而作為這長長鏈條中的一環,律師對應的工作其實只是「 盡最大努力為委託人謀得勝利」——
如果只看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勝利就是正義」聽起來既荒謬又冷血。
只有 看到bigger picture,看到整個體系和自己的環節所起的作用,才能深刻地意識到,自己工作的核心目標為什麼會如此制定。
真相和正義是神的領域,律師的工作只是儘可能地讓委託人勝利
菜鳥之所以為菜鳥,之所以被認為不成熟, 並不是因為他們更善良、更純真、更想要不被社會推擠更堅定自我——雖然很多人是這麼想的。
菜鳥之所以為菜鳥,核心是在菜鳥 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由此作出的判斷也好,行為也好,都很容易事半功倍。
依然拿老婆結衣做例子,男主接了個大企業客戶撈錢,而女主氣不過大企業擠壓普通民眾,為民眾們提出了 不利於客戶的建議,理由依然是「為了正義」。
覺得自己為了正義,犧牲一點律師的職業道德沒有關係
然而,作為老鳥的古美門回應得非常精彩——
「大企業」聽起來強大又蠻橫,因此他指著工地前的一家人,講了如果項目停工後,會導致怎樣的後果:
所以犧牲他們,就是正義的嗎?
而其後的總結更是一針見血:女主所謂的正義,其實只是 對出現在眼前的對象高高在上的憐憫罷了。
這段話懟得超級精彩
換言之,女主能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一畝三分地,而不是bigger picture——
她所謂的正義一定是真的正義嗎?她所謂的鋤強扶弱,強是真的強,弱又是真的弱嗎?
認為自己每次都站在正義的一方,與其說出於一種正義感,不如說是 一種自大,一種傲慢。
成熟的律師就會追求程序正義
這些問題很難回答,但如果恪守職業準則,其實並不需要回答—— 律師的目標就是為委託人獲得勝利,這才是律師的正義。
再比如另一位萌新,自費為活動裝飾,獲得了很好的效果,並且不要求報銷——看起來真的巨敬業有沒有?
她自己是覺得對公司沒壞處,這樣處理沒有問題
但這種行為卻並沒有得到前輩的好評:
作為更成熟的職場人,前輩指出,如果不報銷不落實在紙面上,那麼就很難分析銷售額上升的原因—— 影響高層判斷。
不僅如此,即使想要把這種方式推廣,因為沒有落實到數據上,也 無法核算清楚成本收益,很難為將來的活動做參考。
即使是萌新,聽前輩解釋後應該也能理解並作出同樣選擇——差別更多在視野
從更長的時間線和更廣的視野來看,很多萌新理所當然認為是「好事」的事,其實都有很多問題——
比如《精英律師》里的藍盈瑩,老闆姐姐出了事她覺得應該優先處理,但老闆卻認為 客戶第一:
乍一看覺得老闆很冷血
但如果從更廣更遠的角度去看,把姐姐的事放在第一位,就 一定能處理好嗎?打亂原有日程安排後,會不會 造成更多的混亂,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最終導致只有更少時間精力留給姐姐?
更有甚者,如果他作為資深律師,對客戶不夠上心,那麼他的 評價和影響力自然會降低——會不會拖累姐姐的官司?
萌新往往 只看到眼前的「姐姐需要幫助」,而很少從 大局和長遠去考慮,自己所做的事,到底能不能最終起到「幫助姐姐」的作用 ——不僅知識手段欠缺,而且往往第一步就 想當然。
真實的例子來源於韓國職場綜藝《Good People》,選手多京非常喜歡寵物,與(因寵物店看管不善,寵物走失後,想告寵物店)委託人交談時提出了「 讓對方停業整頓」:
在很多萌新來看,這可以表示自己有正義感,還跟客戶同仇敵愾——加分!
但從上司的角度看,共情雖然是好的,但多京明顯共情過分了——作為司法人員,不應該提出讓對方停業整頓的建議,會讓人覺得太情緒化不夠專業。
這裡說的蠻委婉了
甚至,說難聽點,如果我是客戶,聽到這樣的發言可能都會要求換律師——
一個 處理不好個人情緒和職業要求的人,我怎麼能相信她能出色又有分寸地完成我委託給她的工作呢?
正因為關注動物,所以更應該加倍謹慎地恪守工作守則不逾矩,從而 求得更好的結果(還記得上期說的結果導向嗎)——因為只看到眼前的一畝三分地,關注動物就瞎給建議,到底是在關心?還是在坑人?
完成別人職業期許
總結一下,要擺脫吃力不討好的萌新狀態,必須要看到bigger picture,搞清楚並深刻理解自己的職業目標,完成別人對你的職業期許。
在特定的位置,就要做到相應的事,否則就坐不穩這個位置——職場定律千萬條,這絕對是第一條中的第一條。
簡單例子,《北京女子圖鑑》中戚薇角色和實習生關係很好,但最後評比時,因為實習生表現不過關,戚薇還是沒有留下她。
看起來很冷血
乍一看是很冷血,但想一想,戚薇坐在這個位置上,別人對她的期待就是「 篩選出勝任的人」——
如果兩個人都足以勝任且程度類似,選關係更好的不是大問題。
但如果不勝任,卻因為 個人情感把他放在了勝任的位置,那麼說明戚薇這角色,沒辦法達標地完成她的工作內容—她自己也遲早得滾蛋。
所有人都知道「工作目標」很重要,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 它第一重要,別的都得靠邊:
有些工作天生就是不容易被喜歡的,如果把好感度看太重,必然很難很好地完成工作
再比如開頭說的鄭爽的例子,簡妮我一再強調,工作不代表0自我, 但自我的發揮空間必然是在滿足工作需求之後的——
直播的工作核心是吸引流量和賣貨,只要能確保核心目的的達成,她完全可以選擇更自我的方式。
她可以 在自己嘴巴上試色口紅,以她的美貌效果,開展自我向種草;也可以 結合自己的情況,分析口紅為什麼好用,從而讓粉絲更想購買……
這麼想想,其實李佳琦的方式也挺「自我」的——但是是有助於達到工作目標的自我
但以上方法她一個都沒用,最終也並沒有達到良好的銷售目標—— 沒能滿足工作需求,自我自然也很難被接納,屬於目標的雙輸。
換個角度,只要能完成工作目標,其他部分當然可以通融。
相比於鄭爽,寧靜的職場成熟度則要高很多:一方面她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部分,並且為節目製造了話題度。
另一方面,她的自我發言「我不想成團」並沒有真的落實到行動——成團是工作的一部分, 她表達了自我,但 沒有影響到工作目標達成,所以當然問題不大。
用上海話講,靜姐很拎得清
一般職業也一樣:
戴曦因為 過度同情心在沒有報備上級的情況下,去給老人和家屬提供法律援助,結果反而弄得 忙亂又糊塗。
相比之下,羅檳一方面認可她舒緩情緒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提醒她一定要按流程來,還給了具體的兩全之道—— 優先級處理和 具體辦法都比戴曦成熟太多!
你說老闆沒正義感嗎?也不是,只是會用更共贏而非對立的方法去達成而已
穩定輸出結果
上期和前面都說過,工作和職場往往是一環扣一環的, 只有每個環節都達標地完成工作內容,整體效果才會好。
如果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意識不到ta的 核心目標就是完成這些工作內容,或者意識到但沒有放到第一位,就 很難提供穩定的達標結果。
而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可能造成 整體效果的崩塌——犯錯的成本非常大,要彌補也十分艱難。
女主之前因為老公疑似出軌情緒波動捅了個大簍子,為了獲得信任,得簽一個條件很苛刻的對賭協議
也因此,大家所熟悉的職場精英,往往是情緒穩定的——即使激動,也往往不影響他們 穩定輸出。
他們沒有自我嗎?他們沒有情感波動嗎?當然不是!
但他們知道,如果放任自我或情緒波動而搞砸工作目標,接下來還會有數不清的爛攤子,還有數不清的搞砸。
相反,只有達標甚至出色地完成工作目標,才有更多的機會展露和提升自我。
安迪剛上位時很多人說她出賣色相,比起哭泣或爭吵,她選擇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才是終極解決之道
當然,控制情緒保證輸出並不容易——
誰都有壞狀態,在萌新眼中,所有的任務可能都又突然又艱難。
像白敬亭這樣手忙腳亂的萌新,估計不在少數
對此,最後附上幾個小建議:
調節心態
除了上文說的找到並深刻理解工作目標外,不妨先為自己減減壓:
大家是人,有自我訴求和情緒波動都是正常的, 只要能完成工作目標,並不需要無限制地壓抑自我與情緒。
像薇婭這樣無盡接近工具人的職場狀態,也有崩潰瞬間——這真的很正常
百毒不侵很難是天生就具備,很多人之所以顯得老練又沉穩,不是因為他們跟你不是一個物種,而是因為他們 有過類似的經驗:
相比於小白,他同事用無線耳機,就方便得多
萌新的初始狀態其實差不太多,更大的差別在於,有人不知道自己錯了,有人知道錯了但是不知道錯誤根源,有人自己錯了也不知道改,有人自己沒錯看別人錯了都知道下次留心——
初期沒必要要求自己做到完美,關注點可以更多放在加速度—— 有進步就可以。
做好準備
遊刃有餘的狀態,往往來自於從容不迫的心態——但如何能做到 從容不迫?
除少數天賦異稟的選手外,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我們的自信和從容,很難建立在虛幻的感覺良好上,而更適合構建於踏實的 準備工作上。
典型例子是《Good People》里情緒波動較大的李周美,做陳詞對於容易緊張的她來說難度超大,但她最終順利完成。
獲得了表揚
方法其實也並不複雜, 情緒波動影響發揮,那就儘量把臨場發揮的比例降到最低。
別的選手只做大體準備,而容易緊張的她,則選擇把答辯狀整體背誦——
只要熟練背誦,即使緊張,也比需要臨場發揮的臨場構思語句效果好得多。
類似的, 多觀察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問題,儘量做到「提前規劃」,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事到臨頭手忙腳亂——也是一種很好的準備。
小白的同事能準備無線,是不是自己遇到過線打結或者看人遇到過?
看一下篇幅,這期差不多聊到這,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下期的主題還沒太想好,如果有關於職業感的提問,可以在留言區討論——想快點看到的下期的話,記得 點個在看啦~
—想看更多關於職場的技巧?
商業合作/轉載申請,請聯繫bethebeau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