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在佳木斯出差,糾結周末去哪兒?聽說距離佳木斯70多公里的依蘭縣有個古城,與宋徽欽二帝有關。說走就走的旅行,就是要任性一點。
從佳木斯自駕到依蘭縣車程一小時。到依蘭是下午2點,安排好住處問過酒店前台後,馬上開車到五國頭城。秋高氣爽,讓手機拍照也如此大氣磅礴。
剛開始我總是記不住這個「五國頭城」。遼代居住在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下游的生女真人建立了剖阿里、盆奴里、越里篤、奧里米、越里吉五個部落聯盟,史稱「五國部」。他們居住的地方叫做「五國城」。依蘭是五國部第一城之越里吉城,為五國會盟之城,因此稱為「五國頭城」。是不是這回就比較容易記住了?
五國頭城景區是國家AA級景區,門票20元。坐落於依蘭縣五國頭城遺址處,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2003年動工建設,2004年向遊人短暫開放後關閉,2017年縣政府投資修繕後重新開放。這裡帶給我很多驚喜。
廣場東側是胡里改路萬戶府,正殿是胡里改路沿革簡介。西配殿是「靖康之變歷史展室」,東配殿是「二帝在五國城展室」。今天要了解的是「靖康之變」。
公元1125年,金軍俘獲遼的皇帝,遼國宣告滅亡。在金滅遼的過程中,北宋為將被遼國割去的燕雲十六州收回,與金國結盟共同參加滅遼戰爭。
後因北宋軍隊鎮壓農民起義,沒能按約定出兵,遼國被金兵所滅。金國滅遼以後,看到北宋統治腐朽,防備空虛,就在滅遼的當年冬天,揮軍南下,大舉進攻北宋。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軍攻陷北宋的都城東京,擄走宋徽宗、宋欽宗以及后妃、宗室、大臣等3000 多人,於是北宋滅亡,歷史上稱這一變故為「靖康之變」。展覽的第一部分是宋遼金簡史,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後周時期,趙匡胤被任命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顯德七年(960年),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並回京逼迫後周恭帝禪位。同年,趙匡胤登基為帝,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
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下屬將領也被迫「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通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要求高級將領交出兵權。這就是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宋朝的鼎盛時期。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不多見的重視商業的朝代,貿易達到鼎盛時期。農業工具也在此時達到了很高水平。中國四大發明中的就有三樣(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出自宋朝。宋朝重視文化教育業,文學藝術空前發展。
遼國的勃興。耶律阿保機(872年-926年9月6日),姓耶律,名億,乳名啜里只,遼朝開國君主,契丹迭剌部霞瀨益石烈鄉耶律彌里人,遼德祖耶律撒剌的長子。耶律阿保機勇善射騎,明達世務。並契丹餘七部。任用漢人韓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習俗,創造契丹文化,發展農業、商業。在位二十年,即帝位十一年,廟號太祖。
金國的崛起。金國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漢名完顏旻,虎水(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人。天慶四年(1114年),起兵反抗遼朝,收國元年(1115年)正月,建國號「金」,年號「收國」,建都會寧府。天輔七年(1123年)八月,領兵返回上京,經過部堵濼西行宮,病死於途中,諡號武元皇帝,廟號太祖。
金朝於天會三年(1125年)滅遼朝,天會五年(1127年)又發動靖康之變滅北宋。天會八年(1130年),宋高宗趙構向金帝上降表稱臣,南宋成為金朝屬國。 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統治時期政治文化達到巔峰,金章宗在位後期急劇由盛轉衰。金宣宗繼位後,內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國南侵,被迫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天興三年(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下覆亡於蔡州。
下文,我們在了解一下宋遼之戰,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MAJIm8BMH2_cNUgUC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