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邂逅百年書舍,傳承尹邊文明

2019-08-20     文明三水

在傳統農耕年代,除了祠堂外,隨處可見書舍、書院、家塾,昔日尊儒重學之風一度盛行。

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尹邊村,有一古建名曰「松桂書舍」,乃村中舊時書塾,耕讀傳家之授受之所。

松桂書舍,何為起名「松桂」呢?在活化利用之當下,了解和弄懂其村中先賢始建此書捨命名之含意,有著「繼往開來」之現實意義。

自古描述松桂的詩詞並不少,宋代哲學家邵雍作有《自作真贊》一詩,詩詞如下:

松桂操行,鶯花文才。

江山氣度,風月情懷。

借爾面貌,假爾形骸。

弄丸餘暇,閒往閒來。

這詩中的「操行」說的是操守、品行。而「文才」則是說寫作詩文的才能。「氣度」則指氣魄風度和詩文氣韻。「情懷」是指含有某種感情的心境,如「家國情懷」。

這首詩的意思是:做人要有「松」和「桂」的品行,才能在寫作詩文時有鶯啼花開的才能,以及江河高山的氣魄和風度。

「松桂書舍」的始建者,便是借「松」和「桂」的意象,表達了追求高潔堅貞、自由閒適的情感和志向。

松桂書舍

歷盡百年滄桑之後

尹邊村「松桂書舍」得以重新修繕

樂平鎮將其打造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的

重要文化陣地之一

賦予了新時代的新內容

舊書舍煥然一新,功能也完善了

為村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成為傳承文明、學而習知之寶地

跟隨樂平君,步入「松桂書舍」

感受其昔日風采與變遷

在松桂書舍的活化過程中

巧妙地將「松」和「桂」兩種元素

將書舍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書舍最不可缺的就是書

一排排書架陳列古往今來各典籍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沏一壺茶,邀三兩好友,遨遊在書的海洋

粗繒大布裹生涯

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扇扇窗戶,鑲嵌著最美的風景

已成為村民休閒、讀書、陶冶情操的場所

書舍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是建立和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環

亦是創建美麗文明村居的重要一環

青磚壘成的牆壁掛滿字畫

記載著書舍的變遷與傳承

展示尹邊村的歷史、人文、風俗

尹邊村,始建於明朝,最早尹氏先祖由廣東東莞移居於此,定居在小河涌邊而取名尹邊村。後來,曾氏、范氏先祖亦相繼遷居到尹邊村,從此尹氏、曾氏、范氏在這裡繁衍生息。

尹邊村曾氏族人,相傳為曾子後人,將儒家文化在此發揚光大;尹邊村范氏族人,也傳承了為之驕傲的先賢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

在民國初期,尹邊村武術興起,湧現了不少武術教頭,為南派洪拳。不忘來路,慎宗追遠。與廣府地區其他鄉村一樣,逢年過節在村中祠堂都有精彩醒獅表演,與洪拳武術相映成趣。每年清明節和春節,尹邊村亦有燒香拜神、祭祀祖先的活動。

傳統文化生生不息流傳

如春風化雨般

滋潤著尹邊村人的心田

黑皮冬瓜、雪梨瓜、臭屁醋、樂平大包

尹邊村擁有各類特色農產品與美食

尹邊村人傑地靈

培育出不少傑出人才

修復出來的書舍內壁畫

無不與儒家文化相關

彰顯著古人的智慧魅力

忽如一夜春風吹,千樹萬樹梨花開

「松桂書舍」換了新顏,添了新精神!

室內戶外,互通有無

綠了巷頭,紅點牆腳

處處呈現出一派新氣象

外牆以儒家文化為主題的彩繪圖

展示傳統文化精粹

富有浪漫藝術風格,極具生活氣息

春秋更迭,歲月流轉

尹邊村凝聚著

歷史文脈、粵劇藝術、儒家文化

站在書舍一角

靜靜地聆聽聖賢之音

觸摸往昔留下的痕跡

現代文明實踐

有要求、有目標、有制度

有平台、有活動、有活力

充分利用書舍平台

今年下半年活動已安排明明白白

開筆禮、松桂大講堂等活動將精彩呈現

地方歷史與人文,總需要有個屬於它的特定載體,松桂書舍便是尹邊村文化傳承的載體。清朝至民國為書舍,新中國成立後至1988年改為尹邊小學,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的功成名就。新時代里,「松桂精神」得以復甦,書舍成為賦能鄉村振興的文化陣地,裝入了新的內容和新時代的精神!

著力打造「一村一品」

在服務群眾中引領群眾

在引領群眾中服務群眾

讓新時代文明之花在樂平大地綻放

努力實現鄉村振興與新時代文明實踐

同頻共振、同步發展

數據來源:暢享樂平

整理:文明三水微信編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LmmvGwBJleJMoPMe3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