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網友上傳了一組圖片和視頻,畫面內容是郭麒麟在舞台上抱著郭德綱痛哭,而郭德綱則是一臉欣慰地拍拍他的背。隨後郭德綱帶著郭麒麟一起謝幕,對觀眾表示感謝。
根據網友分析,郭麒麟之所以會哭,是因為郭德綱一直以來採取的都是嚴厲式教育,很少在公共場合表揚郭麒麟。而如今,郭德綱出現在郭麒麟的話劇上,並認可他"你今天演得不錯"。
所以郭麒麟不顧形象地在舞台上抱著郭德綱痛哭,他認為自己這二十幾年的委屈,終於得到了回應。
不過,同樣是嚴厲式教育,郭德綱受到了網友們的認同,楊爍卻多次被推上熱搜,遭到大家的瘋狂吐槽。究其根本,是兩人嚴厲式教育的初衷和行為大相逕庭。
郭德綱式嚴厲,走心
郭德綱的骨子裡其實是一個傳統的人,因為自己從小家教就十分嚴格,所以在長大後也延續了這樣一種家風。
在郭麒麟很小的時候,郭德綱就給他定了一系列的規矩:不能蹺二郎腿、不能說髒話、見了長輩得說"您"、外人來家裡吃飯必須讓外人先吃..
郭德綱在綜藝中曾回憶過,當初在徒弟們來自己家吃飯時,郭麒麟必須在旁邊候著,並且有時還需要端茶送水,只有等所有人都吃完了的時候,自己說一聲"吃吧"他才能動筷子。
以至於到了郭麒麟成年後參加某個綜藝,當大家都要吃飯時,他的第一反應卻是先問問郭德綱,我能吃嗎?當他聽到肯定的回答時,才敢坐下來和大家一起享受晚餐。
除此之外,郭德綱當初也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很多年,受盡了各種白眼和屈辱,才有了如今的德雲社。那些年的艱辛,是他這輩子都不想再經歷的。
所以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嚴厲教育,將郭麒麟教育得好一點,以後就可以在社會上少吃點苦。"你寵著他,可外面的人不全是他親爹。你把他罵夠了,他出去之後也就沒人再罵他了,你說你罵他好還是讓外人罵他好?"
所以在郭麒麟和搭檔一起去岳雲鵬的專場幫他暖場,但是因為選擇曲目問題,造成當時觀眾們的反響平平時,郭德綱直接拉著郭麒麟到後台教育到了大半夜,還讓郭麒麟在微博上向觀眾道歉。
也正是因為這些教育,將郭麒麟培養成了一個懂禮貌、三觀正的好孩子。曾經華少去劇場聽相聲,郭麒麟因為不小心倒茶倒滿了,立刻表示這杯茶我喝。按照傳統禮儀來說,"滿杯酒半杯茶",跟客人上茶半滿才是表示尊重,如果太滿了便是輕蔑。
後來徐崢為了宣傳自己的電影,採訪了十幾個演員,當時其他人都是在保姆車裡回答問題,只有郭麒麟從車上下來,認認真真地和徐崢站到一起接受採訪。
除了為人處世的性格教育,郭德綱對郭麒麟的精神教育也十分嚴苛。他曾經在某節目中提過"你想穿名牌衣服?想住大房子?想開豪車?可以啊!你自己賺錢去。"
所以,即使郭德綱變得有錢了,郭麒麟依舊乘坐地鐵上下班,為了省錢,在東四環居住的他跑去西四環健身,再跑到六環上音樂課。他真得就像是《慶餘年》中的范思轍,過得"摳摳搜搜"的。
不過他本人卻是十分享受這樣的精神教育,他談及自己買不起房子只能租房,"我23歲,買不起房不丟人啊。"
從如今郭麒麟在娛樂圈的發展情況來看,郭德綱的教育算是成功的,他將郭麒麟打造成了一個謙遜、上進的年輕人,他也曾自豪的說到"我最成功的作品就是郭麒麟"。
楊爍的嚴厲,傷身體
楊爍之所以因為教育理念多次上熱搜,主要來自於他和兒子楊雨辰在《爸爸兒哪兒6》中的表現,大家紛紛吐槽楊爍對楊雨辰過於嚴苛。
在節目剛開始時,嘉賓們是需要步行前往目的地。其他父子/父女都是一派和諧的景象,楊爍卻從走路速度、姿勢、儀態等多個方面要求楊雨辰,語氣甚是嚴厲。
當楊雨辰因為衣服有點大,影響背包下滑時,楊爍不曾說幫孩子整理一下,卻因為楊雨辰在下坡走不了直路而讓他跑回去重新走一遍,最後還直接怒吼到"走路不會走是吧,跑上去"。
但其實當時的拍攝地位於高原地帶,這麼大強度的運動可能連不少成年人都受不了,楊爍卻要求一個6歲的孩子按照"軍訓式"的方法前進。即使當時工作人員建議楊爍幫一幫楊雨辰時,他卻表示"我不管,他自己選的,自己承擔。"
網友們認為這種語氣就像是楊爍在發脾氣一樣,認為兒子不該選擇這樣一個居住地,連累自己,所以才會從別的角度吐槽自己心中的怨氣。
後來整理衣服也是,楊爍只因為楊雨辰疊的衣服不符合他的想法,便大聲呵斥"我是這麼教你的嗎?"橫眉冷對的樣子,很難想像他是在說一個6歲的孩子。
就連上一季被大家"吐槽"的嚴父陳小春都表示"他好像太兇了吧"。到了最後楊爍在爸爸們心裡的形象一落千丈,在他想要和孩子擊掌的時候,卻被包貝爾誤會是要打孩子,急忙制止。
雖然節目最後,楊爍反省了自己的態度,但是卻表示絕不會放棄現在的教育方式,他認為"我自己家的孩子我不心疼嗎?我特別心疼。但是他是個男孩子,將來他要變成一個男子漢。"
這話聽起來和郭德綱的言論挺相似的,但是郭德綱教育男孩子是從思想、素質這些方面,楊爍卻是極度糾結於孩子的外在儀容,就像是一個演員過分在意自己的外表一樣。
而且46歲郭德綱雖然對郭麒麟十分嚴格,落點卻是在言傳身教,更多地體現在教他怎麼做,給予正確的做法以供參考;而36歲的楊爍落點卻在嚴詞令色,只會指責孩子,卻沒有告訴他真正應該怎麼做。
一個走心,一個光走形式,自然會被讓網友們區別對待。在棍棒教育這方面,楊爍火候還不夠,得好好向郭德綱取經!
其實,我只是想被認同
曾有學者提出,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人格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過分的嚴厲教育、棍棒教育,只會讓孩子限於自卑、暴躁或懦弱中,給孩子造成經久不愈的內傷。
所以很多經歷了嚴厲教育的人,很容易陷入一種自我否定,他們極度渴望獲得父母的認可,來填補當年受過的"傷害"。這樣的人可能很有實力,但是他們的內心卻是缺失的。
他們很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就像鄭爽,因為父母的嚴苛教育,導致她在感情中總是將自己處於低人一等的狀態,可以為了男朋友整容、寫書、開公司,在我們看來她似乎太過於"戀愛腦"了,但其實這只是她的不自信。
她以為只有自己做到讓別人滿意,才能夠得到別人的喜歡,才讓自己覺得有價值。她甚至認為"我一定要努力,要樣樣都得第一才會得到父母的愛,而我本人,是不值得被愛的。"
而作為央視著名主持人的董卿,在外人眼裡她是出身書香門第的高材生,是《詩詞大會》上"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才女,是《春晚》舞台上的"釘子戶"。
但董卿卻曾在節目中落淚"因為原生家庭,我到現在還是會自卑"。而自卑的源頭主要是來自於童年時對自己過於嚴苛的父親。
據董卿描述,她的父親不允許她有任何愛美的行為,認為這些會耽誤她的學習。對此她的父親有一句著名言論"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鏡子的時間還不如多看書"。
所以,董卿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美貌,她因為父親的想法總是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差勁的人,所以只能靠著不斷地努力才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
後來當董卿上中學了,父親便讓她去"勤工儉學",從賓館清潔工、到商場售貨員,她甚至沒有屬於自己的私人時間。
但是就連吃飯時間她的父親也不放過,在飯桌上不停地批評教育董卿,認為她這沒有做好那沒有做好,很多時候董卿都是一邊哭一邊吃飯,她甚至說小時候最高興的事就是爸爸出差了。
雖然,如今已經46歲的董卿,形成了自己成熟的三觀,開始理解父親的某些行為,但是她依然認為"這種教育方式還是會形成一些問題,我還是經常會出現一些自卑的情緒"。她認為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讓父母感到滿意的時候,才能感覺到踏實。
除了董卿和鄭爽,一代偶像劇女王陳喬恩也曾自曝她的媽媽就是典型的"棍棒教育",從小就經常打罵她,不僅扇巴掌,還會用枯樹枝把她打出血來。
雖然有不少人會認為,這就是中國的傳統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只有打得越狠,孩子才能夠越有出息。
但是也只有她自己才能體會到,這麼多年的嚴厲教育對她的影響有多麼巨大。
她曾表示小時候的自己寧願呆在墓地里也不想回家;如果聽到母親的腳步聲便會感到害怕,認為完蛋了,母親又要去掐她。
因此直到她和媽媽一起參加綜藝《旋風孝子》之前,她都從沒有牽過媽媽的手,也不敢和媽媽睡一張床。即使已經三十幾歲的她,看到母親還是會感到害怕,害怕媽媽會突然打自己。
所以,在這樣的成長背景下,陳喬恩是封閉的,她不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就連好友安以軒也這樣形容她"陳喬恩可以三個禮拜不出去,和貓說話,吃罐頭,讀書,一個人去KTV唱歌。"
後來陳喬恩也曾談過數次戀愛,最後都以分手而告終,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她從小形成的自卑性格,她對這個世界極度沒有安全感。
所以,過去的創傷從來不會消失,反而是根植在他們的骨子裡,成為陪伴他們一生的心理陰影。就像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說的"從成年期開始,人除了完成自己本身的成長任務,其實還肩負著另一個巨大使命——去補完童年缺失的品質,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結語
嚴厲教育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教育"捷徑",卻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雖然常言道"愛之深、責之切",但過於苛責的教育很可能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網友們也是因為對這些深有體會,所以才會對楊爍的教育理念提出強烈的質疑和反對。我們不希望,再有一個孩子因為家長的錯誤教育行為,變得內向、不自信,從而影響一生。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圈外觀察室】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DK3XW8BMH2_cNUgLX9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