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市場是腰部很有力量的。」
投資體量並不大的類型片逆襲、成為檔期票房黑馬,或者是在大檔期的間隙補充市場、讓觀眾依然有進電影院的理由,今年這樣的影片除了《揚名立萬》還有《我的姐姐》《掃黑·決戰》和《盛夏未來》等,它們組成了中國電影市場的「腰部力量」。
「目前的電影市場頭部票房特別集中,但腰部相對乏力,」資深製片人、監製劉開珞對毒眸表示,「一個健康的市場應該是腰部穩定有力量的。」因此在很多從業者看來,像《揚名立萬》這類影片,應該再多一些。
在討論《「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為什麼把「每年」和「過億」的影片定為50部左右之前,首先無法迴避的是當下電影市場的幾個「頑疾」。
票房更加明顯地集中在少數影片身上了。而一旦沒有這樣的影片出現,大盤就過分冷清、影院營收困難、一些品質還不錯的小片被忽視。有從資深電影人曾對毒眸表示,院線市場頭部效應日趨明顯,很多中腰部影片的發行空間逐漸被擠壓,很多電影的市場潛力並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延展下去更危險的是,觀眾如果養成了只有大爆款上映才去看電影的習慣,就會出現更加明顯的檔期冷熱分布不均,大盤產出極不穩定的狀況,這與一個健康穩定的市場相距甚遠。
難的是「長期」和「穩定」
「創作上今天好一點明天差一點可以理解,所以穩定才顯得格外很重要。」有從業者對毒眸表示,也正是由此才更需要電影人才數量,市場有一定的容錯率,才會保證整體有穩定的優質影片產出。
「商業電影就是類型電影,投資商業片就是投資類型,而類型就是講述方法。」劉開珞表示,電影史上大量成功的影片,已經驗證了某一類的故事用什麼樣的方法講是觀眾愛聽、愛看的,這就是類型的優勢。
像動作、懸疑、犯罪、喜劇、愛情等等,不同的類型在與觀眾溝通時,不需要付諸太高成本,而這也是像《你的婚禮》《掃黑·決戰》和《揚名立萬》等中小成本影片能成為票房黑馬的重要原因。
誰的機會?
投資體量在2-3千萬的影片,拿到過億的票房收入覆蓋成本,越往上走收益越高,但有多位從業者表示,大的電影公司這幾年已經在下調中等體量影片的投資占比了,其重點仍然是用大體量的影片去爭取更大的市場和票房。
像春節、國慶、暑期檔等大檔期,頭部電影公司基本上要保證自己的影片不缺席,做到幾十億的票房來保證營收,而自己孵化或者跟投愛情、喜劇和犯罪等不同品類的類型片,則可以在一些中小檔期為公司帶來不錯的收益補充。
而對於中小規模的電影公司或者獨立廠牌來說,中小成本的影片性價比則更高。
「我們也看到一些知名導演的電影公司,在各自最擅長的領域紮根,挖掘自己擅長的類型片市場,先做一專再做多能,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劉開珞說道。非大體量的電影公司在某一種類型上的深耕,既能打造出「招牌」,也可以為電影市場提供穩定的優質內容供給。
而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在形成類型化能力之外,腰部電影的脫穎而出,也需要內容層面的創新,像被很多觀眾評價為「劇本殺電影」的《揚名立萬》就在一定程度上對懸疑片的「玩法」做了開拓,而這一點也是其能成為檔期黑馬的加成因素。
「劇本殺電影」
中腰部電影打動觀眾的另一個機會,則是情緒。像票房近8億的《你的婚禮》,藉助青春愛情里的美好與遺憾、歡笑和眼淚,為年輕的觀眾群體提供了一定的情緒價值;清明檔黑馬《我的姐姐》,作為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在探討親情、重男輕女等社會話題時讓當下的觀眾產生共情和共鳴——情緒的加持對中小成本影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總的來看,不管是頭部還是中小電影公司,只要有強大且穩定的內容生產能力,在填補中腰部影片目前的市場空缺上,都有很大的空間和機會,而《規劃》里提出的「每年重點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精品力作」和「每年票房過億元國產影片達到50部左右」,也意味著頭部大爆款和中腰部影片並行,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文|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