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納入基本公衛服務是歷史性突破性進展

2024-09-14   健康報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財政部、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印發《關於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豐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高血壓、糖尿病兩種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務基礎上,加強呼吸道疾病防治,組織開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患者健康服務。健康報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主任王辰院士。

健康報:請您介紹下我國慢阻肺診療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和所產生的歷史成果?

王辰:慢阻肺是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其在我國單病種死因排序中位列第三位,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回顧慢阻肺的防治歷程,一系列具有傳承性的歷史成果,奠定了如今慢阻肺的防治格局。

20世紀70年代初期,周恩來總理號召在全國開展呼吸四病防治。所謂呼吸四病,即感冒、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其中,肺心病最為兇險,進展至後期時,患者同時出現呼吸和心力衰竭,因涉及多系統、多器官,內科流傳著一句話「一個肺心病,半部內科學」。肺心病也由此成為專家們的攻克重點。以蔡如升、翁心植、程顯聲教授等為代表的醫學家於1973年成立全國肺心病研究防治小組。此後,各省份相繼成立肺心病協作組,全國肺心病專業會議先後7次召開。在第2次會議上,專家們制定了與肺心病相關的一系列診斷標準,且根據實際需要編寫了肺心病基層診斷參考條件、中西醫結合辨證分型和治療原則。這些診斷標準和治療原則沿用至今,仍作為指導慢性肺心病臨床診斷的重要依據。

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際和國內學界在對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防治研究中發現,氣流受限或是兩者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徵,逐步形成慢阻肺的概念。實際上,若對慢阻肺不加干預,任由其肆意發展,最終就會進展至肺心病。此後,我國的防治研究工作也從肺心病轉向慢阻肺,從以診斷研究為主轉向以預防、治療研究為主,力求實現疾病防治關口前移。其間,伴隨控煙行動,持續推進,肺心病住院病死率顯著下降。

健康報:當前,我國慢阻肺防治情況如何?

王辰:2012—2015年,全國多家醫療單位以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共同開展了大規模人群研究,最終於2018年發布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報告。這是首個針對中國代表性人群的慢阻肺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約1億人。其中,2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達8.6%。這一指標在40歲及以上人群中陡然升高,高達13.7%。更不容樂觀的是,不足3%的患者知道自己罹患慢阻肺,不足10%的患者曾接受肺功能檢查,「不知不查」成為慢阻肺防治的隱憂。那段時期,我接診了太多令人惋惜的慢阻肺患者,他們一經診斷已是晚期,甚至錯失了肺移植的機會,只得在殘喘中了卻餘生,全無生活質量可言。「疼痛面前有英雄,憋氣面前無意志」,這種痛苦不言而喻。

此後,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司局的指導和支持下,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中日友好醫院)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專家團隊積極開展了全方位、多維度且卓有成效的防治實踐,對慢阻肺的認知程度逐步加深,防治力度逐步加大,一些試點項目仍在持續進行中。

健康報:相比其他慢性病,慢阻肺患者健康服務被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時間相對較晚,原因有哪些?

王辰:2009年,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之初,高血壓和糖尿病就已作為重點病種被納入其中。如此看來,同屬四大慢病之列的慢阻肺,其納入時機確實遲滯一些。究其原因,慢阻肺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咳嗽、咳痰等症狀容易混同於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而被忽視,這也致使早期我國對慢阻肺的認知和重視程度有限,對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不足,對高危人群早期篩查、對確診患者規範診治的相關探索均開展較晚。

健康報: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慢阻肺高危人群和確診患者進行長期隨訪管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什麼?

王辰:從慢阻肺的患病率及所產生的疾病負擔(位居我國疾病負擔第三位)來看,其已進展至不容小覷的階段,可以說,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足夠引起學界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慢阻肺患病人群之龐大,也催促我們必須要像管理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一樣,發揮基層診療在可及性、連續性、針對性等方面的優勢,這也必將帶來可觀的衛生經濟效益。

自2017年以來,前期試點項目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積累的實踐經驗,也已足夠支撐將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全面推開。比如,通過實施基層呼吸系統疾病早期篩查干預能力提升項目和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干預項目,我們發現,基層醫務人員經技術培訓後完全能夠掌握肺功能檢查的操作技巧,具備慢阻肺的診斷能力。再如,很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已面向慢阻肺患者推出家庭醫生個性化簽約服務包。此外,《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收入慢阻肺長期治療需使用的多種藥物,一改此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因無藥可用而束手無策的窘境。可以說,我國慢阻肺基層藥物配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健康報:慢阻肺患者健康服務被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後,意味著什麼?

王辰:此舉將進一步改變慢阻肺的防控局面,是一項歷史性、突破性進展。對於慢阻肺高危人群和確診患者而言,接受早期篩查、規範診治、長期隨訪管理的可及性和均等性增強,有助於減輕疾病症狀、延緩病情進展、提升生活質量。

對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而言,此舉相當於給醫務人員提出硬性要求,促使他們必須要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有全面而系統的認識,不僅是對慢阻肺能進行鑑別診斷,對與其症狀相似的哮喘、支氣管炎等也必須有深入了解。那麼,他們規範處置呼吸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勢必得到提升,由此長久積累的診療經驗,在關鍵時刻就能轉化為應對呼吸道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實戰能力,真正實現「平疫轉換」,充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哨點作用。

對於建設健康中國而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更為健全,對維護人民健康的終極利益意義深遠。慢阻肺患者健康服務被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切實把「健康優先」落在實處的一個具體體現,關乎著健康中國的建設進度。

健康報:未來,圍繞慢阻肺防治工作,國家呼吸醫學中心有哪些規劃?

王辰:長期以來,我國在慢性病管理上有一則固有經驗,即針對重點慢性病依託高水平醫療機構成立防治辦公室,使防治工作的推進獲得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此次,慢阻肺患者健康服務被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國家同樣將設立防治辦公室,以統籌指導慢阻肺防治工作,完善慢阻肺防治技術體系,持續開展慢阻肺診治同質化培訓和分級診療等工作。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也將在以慢阻肺為代表的呼吸系統疾病防治中發揮更顯著的示範和引領作用,確保與之相關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健康報記者 趙星月

編輯:管仲瑤

校對:李詩堯

審核:秦明睿徐秉楠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