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療法陷安全性調查風波

2023-12-09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CAR-T療法陷安全性調查風波

本報記者 陳婷 曹學平 深圳報道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一則監管消息,讓百萬元一針的「抗癌神藥」蒙上了一層陰影。

當地時間11月28日,FDA發布公告稱,正在調查靶向BCMA或靶向CD19的CAR-T細胞療法存在的引發T細胞惡性腫瘤的嚴重風險。據悉,調查覆蓋在美國獲批上市的全部6個CAR-T產品。FDA表示,已在評估監管行動的必要性。

消息一出,上述調查涉及的諾華製藥(NVS.N)、百時美施貴寶(BMY.N)、吉利德科學(GILD.O)等藥企股價應聲下跌,部分企業出面回應。直至11月30日,上述企業股價已陸續回升。

在研CAR-T療法相關產品的上市公司同樣受到波及。11月29日,科濟藥業(2171.HK)股價下跌超20%,收於8.73港元/股。公告顯示,科濟藥業靶向BCMA的CAR-T細胞療法產品CT053(澤沃基奧侖賽注射液)在中國遞交的新藥上市申請正在審評中,公司預計CT053將在2023年年底或2024年年初獲批上市。

FDA關於CAR-T療法的安全性調查是否將影響公司產品的審評進度?12月5日,科濟藥業董事長、執行長、首席科學官李宗海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目前尚未看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對此方面有任何意見,因此我們認為CT053的獲批時間仍在預期內。」

截至目前,中國獲批上市的CAR-T療法產品共4個,其中涉及藥明巨諾(2126.HK)等上市公司。12月5日,藥明巨諾方面對記者表示,公司有留意到FDA發布的信息。「總體而言,倍諾達(瑞基奧侖賽注射液)已治療了幾百名患者,暫未發現類似的風險。」

多家公司股價受波及

FDA啟動對CAR-T療法的安全性調查,源於其收到關於接受靶向BCMA或CD19自體CAR-T治療的患者出現T細胞惡性腫瘤(包括嵌合抗原受體CAR陽性淋巴瘤)的報告,數據來自臨床試驗和上市後不良事件。FDA認為,T細胞惡性腫瘤風險適用於所有已批准的靶向BCMA或CD19的自體CAR-T產品。

根據FDA不良事件報告資料庫(FAERS)統計,CAR-T產品目前共有12例T細胞惡性腫瘤案例。其中,諾華製藥Kymriah的案例報告數為7例,吉利德Yescarta的案例報告數為3例,強生和傳奇生物(LEGN.O)Carvykti、百時美施貴寶Breyanzi的案例報告數均為1例。此外,百時美施貴寶Abecma和吉利德Tecartus的案例報告數均為零。

上述遭調查的CAR-T產品正是美國目前批准上市的所有CAR-T產品。

事實上,CAR-T療法的潛在致癌風險一直受到FDA重點關注。

CAR-T療法屬於細胞免疫療法,通過提取患者自身的T細胞,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嵌合抗原受體(CAR)引入T細胞中。這些經過改造的T細胞被重新輸回至患者體內,能夠識別並攻擊攜帶特定抗原的癌細胞,從而達到消滅腫瘤細胞的效果。簡而言之,CAR-T療法利用人體免疫細胞抗癌,其價格不菲,在國內達到百萬元級別。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種創新的細胞療法,CAR-T被視為臨床試驗高風險藥物,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徵(CRS)、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神經毒性綜合徵等是CAR-T細胞療法常見的副作用。與所有含有整合載體(慢病毒或逆轉錄病毒載體)的基因療法產品一樣,美國處方信息中,對於已批准的CAR-T療法,發生繼發性惡性腫瘤的潛在風險均被標記為警告。

FDA表示,儘管這些產品的總體益處繼續超過其批准使用的潛在風險,但其正在對T細胞惡性腫瘤風險進行深入調查,該風險導致了包括住院和死亡的嚴重結果,並在評估是否需要採取監管行動。

消息傳導至資本市場,引起波動。截至11月28日收盤,諾華製藥股價下跌0.76%,百時美施貴寶下跌0.2%,吉利德科學下跌0.55%,傳奇生物下跌2.55%。

11月28日當晚,針對上述FDA調查報告,已有產品上市的藥企作出緊急發言或聲明。百時美施貴寶表示,在使用過Abecma治療的4700名患者中,沒有一例出現T細胞惡性腫瘤。有案例報告的諾華、吉利德表示,在目前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未發現其與新發惡性腫瘤的發展有因果關係。強生表示,到目前為止,Carvykti已被用於2000名患者,具有良好的獲益風險特徵。傳奇生物表示,即便沒有進行CAR-T細胞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也可能有T細胞惡性腫瘤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在研CAR-T相關產品上市公司的二級市場反應明顯大於產品已商業化的藥企。

截至11月28日收盤,亘喜生物(GRCL.O)股價跌幅為16.67%,其在近期獲FDA批准進行CD19/BCMA雙靶點自體FasTCAR-T細胞療法臨床試驗。正在美國和加拿大開展CT053用於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R/R MM)2期試驗的科濟藥業股價當日收跌23.29%。值得注意的是,CT053在中國上市的申請正在審評中。

國內藥企稱「影響有限」

這場FDA監管風暴是否已刮到中國?

截至目前,中國已獲批上市的CAR-T療法產品有4款,分別為復星醫藥(600196.SH,2196.HK)的阿基侖賽注射液、藥明巨諾的瑞基奧侖賽注射液、南京馴鹿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的伊基奧侖賽注射液、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的納基奧侖賽注射液。

其中,瑞基奧侖賽注射液於2021年9月在中國獲批上市,是中國第二款獲批上市的CAR-T產品,靶向為CD19,用於治療經過二線或以上系統性治療後成人患者的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r/r LBCL)。11月28日,CDE官網顯示,瑞基奧侖賽注射液一項新的適應證(成人復發或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擬納入優先審議,理由是符合「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的藥品」的相關規定。

12月5日,藥明巨諾方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倍諾達治療的幾百名患者中暫未發現類似的風險。「藥明巨諾有嚴格的生產工藝及質控流程,以確保產品的質量,與此同時,我們會與藥監部門保持積極溝通,並按照藥監部門的要求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工作。我們認為目前FDA的安全性調查不會對公司的研發和商業化活動造成影響。」

二級市場反應更為強烈的在研藥企方面,科濟藥業於11月30日早間發布一則聲明表示,基於目前已經公開發表的信息,T細胞惡性腫瘤在接受CAR-T治療患者中的發病率非常低。聲明顯示:「截至目前,科濟藥業在研CAR-T產品,臨床試驗治療患者總數超過500例,其中靶向BCMA的 CAR-T產品有250餘例,未觀察到T細胞腫瘤案例。我們認為,這次事件對公司產品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沒有實質影響。」

12月5日,李宗海向記者明確,CT053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試驗開展以及其在中國的新藥上市申請沒有受到FDA關於CAR-T療法安全性調查報告事件的影響。

「FDA並沒有明確表示一定會採取監管行動。CAR-T療法是一個新領域,仍有很多發展空間。從監管角度看,FDA出於負責任的態度,對產品安全性有所關切,這很正常,畢竟安全無小事。但目前還沒有證據直接表明報告病例出現T細胞惡性腫瘤是由CAR-T療法引起的,仍需要通過更多的數據來判斷二者是否具有相關性。」李宗海表示,在新藥研發過程中,需要關注機率論,即新藥的獲益風險比。「至少目前在血液腫瘤領域,CAR-T療法已展示出了強大的療效及很好的獲益風險比。我們目前需要關注的是CAR-T療法能否治癒更多的病人,以及如何讓用藥患者不再復發等關鍵性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12月4日,科濟藥業公告顯示,CT071的IND(新藥臨床研究)申請已獲得FDA批准,這是一種靶向GPRC5D的自體CAR-T細胞治療產品,用於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或復發/難治原發性漿細胞白血病的患者。

半年報顯示,科濟藥業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自主研發創新及差異化的CAR-T細胞療法,公司目前還沒有實現商業化的產品,研發進展最快的項目是CT053,國家藥監局已於2022年10月受理該產品的新藥上市申請,預期最快在今年年底獲批。與此同時,公司正在美國及加拿大開展CT053用於治療R/R MM的2期試驗,計劃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2期臨床試驗的大約100名患者的入組,公司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向FDA提交BLA(生物藥上市許可申請)。

今年1月,科濟藥業與華東醫藥(000963.SZ)全資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以推動澤沃基奧侖賽注射液在中國商業化。李宗海表示,這種合作是一種優勢資源整合互補,減少社會資源消耗,以利於惠及更多患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3ce1fb9dac13b74dfa710f24ea489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