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元兇」你知道嗎?醫生提示:患病後做好8點應對措施

2024-06-04     快樂的小大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COPD),是一種逐漸加重的肺部疾病,主要特徵是氣流受限且不可完全逆轉。它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兩種主要類型。這種疾病影響到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質量,是導致死亡和殘疾的重要原因之一。

慢阻肺的「元兇」有哪些?

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可能誘發或加劇慢阻肺的一些主要原因:

1. 吸煙:吸煙是慢阻肺最重要的風險因素。長期吸煙可直接損傷肺部,導致氣道炎症、肺組織破壞,特別是肺泡彈性纖維的斷裂,從而引起慢性阻塞性肺氣腫,這是慢阻肺的主要類型之一。

2. 空氣污染:長期暴露於室外空氣污染,如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和灰塵等,以及室內空氣污染,比如烹飪煙霧、燃煤取暖的煙塵,均能刺激並損傷呼吸道,促進慢阻肺的發生和發展。

3. 職業暴露:某些工作環境中存在有害化學物質、粉塵或煙霧,如礦山、化工廠、棉紡廠等,長期在此類環境下工作可增加慢阻肺的風險。

4. 遺傳因素:家族史也是慢阻肺的一個重要因素。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可導致肺部易受損傷,是少數慢阻肺病例的明確原因。

5. 反覆的呼吸道感染:兒童時期頻繁的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影響肺部發育,增加成年後發展為慢阻肺的風險。成年人中,反覆的呼吸道感染也會加劇已有的肺部疾病。

6. 年齡:隨著年齡增長,肺功能自然下降,老年人更容易發展成慢阻肺。

7. 其他健康狀況: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和支氣管擴張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果未經適當管理和控制,也可能進展為慢阻肺。

慢阻肺的形成是一個複雜過程,涉及個人行為、環境因素和遺傳背景等多方面的相互作用。

慢阻肺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早期症狀可能較為輕微,並且容易被忽視。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早期症狀:

1. 持續性咳嗽:通常是乾咳,或者有少量白色、黃色或綠色痰。

2. 呼吸短促:尤其是在體力活動時更明顯,如爬樓梯或快走。

3. 胸悶:感覺胸部緊繃或不適。

4. 反覆的感冒和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如支氣管炎。

5. 疲勞:即使沒有進行大量體力活動也會感到疲勞。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建議儘早就醫,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早期發現和管理對減緩疾病進展和改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如何預防慢阻肺?

預防慢阻肺,主要集中在減少危險因素的暴露、改善生活方式、增強身體健康和免疫系統,以及定期的醫療監測。以下是一些具體的預防措施:

1. 戒煙:吸煙是最主要的危險因素,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吸煙。戒煙是預防慢阻肺最有效的措施,任何時候戒煙都能顯著降低發病風險和病情進展。

2. 避免空氣污染:減少暴露於室外和室內的空氣污染物,如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煙草煙霧、燃燒生物質燃料(如木柴、煤炭)產生的煙霧。在空氣品質不佳的日子裡減少外出,使用空氣凈化器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3. 職業保護:在有害氣體、粉塵環境中工作的人應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如佩戴口罩,確保工作場所通風良好。

4. 健康飲食:均衡攝入營養,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全穀物和優質蛋白質,以增強免疫力和肺部健康。

5. 定期鍛鍊:適量的體育活動,如步行、游泳、騎自行車和太極等,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但應避免過度劇烈的運動以免加重呼吸負擔。

6. 呼吸訓練:進行專業的呼吸操,如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有助於改善呼吸模式,增強肺功能。

7. 接種疫苗:定期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以減少因呼吸道感染導致的慢阻肺急性加重。

8. 避免呼吸道感染:勤洗手,避免接觸生病的人群,尤其是在流感季節,減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動。

9. 定期體檢和肺功能檢測:對於有慢阻肺家族史、吸煙史或長期暴露於危險因素的人群,應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問題並及時干預。

10. 管理已有疾病:如果有哮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應積極治療和管理,避免疾病進展為慢阻肺。

通過上述措施,可以顯著降低患慢阻肺的風險,並提高生活質量。預防慢阻肺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將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得了慢阻肺如何應對與治療

1. 戒煙和避免危險因素

首要步驟是戒煙,這是減緩病情進展的最有效方法。

避免空氣污染和職業性暴露,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

2. 藥物治療

  • 支氣管擴張劑:用於緩解氣道痙攣,改善呼吸困難,包括短效和長效β2受體激動劑、抗膽鹼能藥物等。
  • 吸入性糖皮質激素:用於減輕氣道炎症,常與長效β2受體激動劑聯合使用。
  • 祛痰藥:幫助清除氣道分泌物,如鹽酸氨溴索、N-乙醯半胱氨酸。
  • 抗生素:在急性加重期,根據細菌感染的證據使用。
  • 磷酸二酯酶-4抑制劑:如羅氟司特,用於減少頻繁急性加重風險。

3. 氧療

  • 長期家庭氧療:對於有慢性低氧血症的患者,每天吸氧15小時以上,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 急性加重期的氧療:低流量吸氧,避免二氧化碳瀦留。

4. 康復治療

包括呼吸鍛鍊、體力活動、營養支持和心理諮詢,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活動能力。

5. 手術治療

對於特定患者,如肺減容手術、肺大皰切除術或作為最後手段的肺移植可能被考慮。

6. 急性加重的管理

加強藥物治療,必要時使用抗生素和短期口服或靜脈糖皮質激素。

無創或有創機械通氣,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決定。

7. 定期監測與評估

定期進行肺功能測試,評估病情進展和治療效果。

監測血氧飽和度,了解氧合狀況。

8. 生活方式調整

增加身體活動,但需量力而行,避免過度勞累。

健康飲食,保持適宜體重。

每位患者的具體治療計劃應由醫生根據個體情況制定,並隨病情變化適時調整治療方案。重要的是,患者應積極參與治療決策,與醫療團隊緊密合作,以實現最佳的疾病管理。

慢阻肺是一種嚴重而常見的慢性疾病,但通過科學的預防、及時的診斷和合理的治療,患者仍然可以過上較為正常的生活。如果你或你的親人有可能面臨這一疾病,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療人員,儘早採取措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28e637a31100dcfdb75045f8c57aa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