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婦女的度假都是塑料的

2019-07-08     格十三




文|十三姐


好多天沒有更新,前天注意到有位讀者的留言「你再不更新我抑鬱症又要犯了。」

昨天她又留言「你又沒更新,我蕉綠了。」

今天再一看,又有她的留言:「你還是沒更新,我只能靠吃小龍蝦舒緩情緒了」。

我一下子放心了許多,如果說在這世上還有小龍蝦能和我一樣治癒靈魂,我的壓力就不那麼大了。

我還在歐洲,雖然才過了一周,但感覺如隔三秋,因為我每天腦子裡只有一件事,那就是 今天吃什麼 今天在哪工作。畢竟這些天我體驗過了在博物館,在咖啡店,在劇院,在餐廳,在火車上,以及蹲在馬路牙子上......處理各種么蛾子突發事件。

你們知道的,往往當我們出門旅行的時候,本來平靜似水的工作就會突然冒出各種么蛾子,而且都是在線等挺急的。

我出門第一天,出版社說我的書出了么蛾子;

出門第三天,工作室說商標註冊出了么蛾子;

出門第四天,商務說有個合作出了么蛾子;

這些也就算了,昨天,雲配偶打來越洋電話跟我討論垃圾分類,他說他不會分,要等我回去後再分......

每次聽到這些么蛾子我的內心都爆發出雷鳴般的咆哮:都閉嘴,勞資在度假!

但每次都在一秒鐘之後就平靜了下來,柔和地回答:好的,我馬上處理。

一個正在度假的中年婦女以零時差零延誤的方式,處理完了比沒度假時更多的么蛾子。



排除這些么蛾子的干擾,想好好度個假也照樣不容易。

上周,在柏林的博物館島,我身邊有位不修邊幅的大叔,頹廢地在馬路上晃蕩,我跟朋友說:你看,德國的經濟不景氣,整個社會都是這麼沮喪,大家沒什麼事就在路上瞎晃。

話音剛落,大叔走到了博物館長廊的角落,拿起牆角的小提琴,上來就是一段莫扎特。



我又跟朋友說:你看,德國人到底是音樂底蘊濃厚,經濟都這麼不景氣了,社會都這麼喪了,人家還不忘初心,天天玩著詩和遠方……

朋友說:你是不是職業病啊,看到什麼都要往靈魂深處去迸發一下?

可不是麼,我就是這麼一個工作狂魔。什麼度假,什麼放飛,那些都是塑料的。在我這個碼字狂魔面前,連地上一隻螞蟻都是生命與愛的大選題,都能被我寫進公眾號......

寫還是不寫,這是一個問題。於是幾乎每天我都在無數個優秀選題之間穿梭,在寫與不寫的糾結中進退。



坐在世界最貴的、最一票難求的漢堡愛樂易北音樂廳,看著金髮碧眼前凸後翹的媽媽們一手拎著一個娃手上拿著好幾張價值連城的票。



我朋友說:哇,這媽好美哦,養了這麼多娃了身材還這麼好;哇,這些小孩好可愛哦,大眼小捲毛!我說:唉,一拖二,吃喝拉撒都忙不過來,還要帶出來藝術薰陶,簡直是又累又貴......

別人是在看熱鬧,我看到的是《二娃媽媽養兩個學藝術的吞金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法蘭克福,一定要在午休時間去中央商務區的大馬路上蹲點,不斷地會有成群結隊的世界頂級男模走秀即視感,他們穿著近乎一模一樣的藏青色西裝(褲子緊身款),長著近乎一模一樣的高級明星臉,露著近乎一模一樣的電死人不償命的微笑,在這裡你能看到無數個德國隊走過。

(對不起沒有照片,我 忘了偷拍 不是那種人)

我朋友已經看到不能用語言表達心情,我卻在想:為什麼德國男人穿西裝個個這麼帥,中國男人穿西裝個個像房產中介?

別人看到的是養眼的風景,我看到的是《害了中國男人的不是基因,是美盲症》。



在人流量全歐第一的法蘭克福中央火車站,有一架破到不能再破的鋼琴,上面用多國語言寫著「不要猶豫彈鋼琴」,坐上去的有德國小鮮肉,美國背包俠,義大利的小蘿莉,等了半天,就是沒有中國人。

別人在想「老外可真是會玩」,我想的是:中國人的小孩現在至少有50%從小就學鋼琴,別管三七二十一先考級,考到十級就好像人生圓滿了似的,從此再也不碰鋼琴的大有人在。想到這種功利的不明目的的學琴熱潮,在中國「幾乎人人會彈鋼琴」的下一代,估計來到這種場合,也沒幾個人敢上去丟人現眼。

我就不一樣了。我毫不猶豫地坐了上去,一首Summer震驚全場,然後一曲Canon迷惑了四座,引來好幾百個小朋友們蜜汁熱愛地撲上來。



我又想起了我自己的那句名言:中年婦女強,則國強。

你看到的是十三姐果然是裝B的一把好手,我看到的是《別花那麼多冤枉錢學琴了,到頭來還沒火車站乞丐彈得好》。


前幾天在德國德紹的Bauhaus和幾個來做交流的中國設計師聊天,人家看我能聊設計,以為我是設計師,我說:不,我是碼字的,有個公眾號叫格十三。

她說:哇,我是你粉絲。

然後給我看她的微信朋友圈,她指著《上海人一倒垃圾,上帝就發笑》問「這是你寫的嗎?」

我說「沒錯,我寫的。」

我以為她即將開始無窮的讚美,誰知她目光堅定地對我說:「你這麼多天不更新,你會掉粉的。」

你看,格十三的粉絲都這麼與眾不同,別人的粉絲只會求合影聊八卦,我們的粉絲都是從大局出發,冷靜,客觀,理智,連她們的心裡也裝著我的工作......


和我同行的朋友,其實跟我有同樣的毛病——放不下工作。動不動就要「找個地方坐一會」,目的是回郵件,回微信,處理工作。

現在我們在布拉格廣場,右手天文鐘,左手查理大橋,有最high的街頭藝人,五顏六色的屋頂和各種發色的行人。我們倆淡定從容,人手兩部手機,心無雜念地在全世界最文藝最熱情最快樂最古老和最裝B的城市,加著班。

人家找視野最棒的地方,我們只找信號最強的角落,然後假裝在度假。



但這一切還是快樂的。

很多人根本放不下工作,中年人對這個世界上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幾乎都不怎麼放心,只放心自己親力親為。

與其讓他們放下一切去放空,她們更希望在凌亂匆忙的間隙抓緊處理點工作之後得到放心和滿足。

到底什麼能讓人快樂,吃喝玩樂固然開心,而很多像我一樣(有著難以描述的使命感)的中年婦女,卻覺得 遠離老公和娃出去玩才是最放飛的 調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其有條不紊、亂中有序,才能讓自己感覺無比充實。

這真的不容易,所以才顯得可貴。正應了那句話:沒個千年修行,根本成不了精。


作為一個中年老母,單獨旅行的代價肯定包含了放心不下娃,而這次我的劇情真的不大一樣。我在歐洲,我娃也在歐洲,而我們卻沒有交集,各玩各的,你說刺激不刺激?

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且待明日更新......

現在布拉格的午後烈日正濃,目測東南45度方向正有一法國鮮肉團走來,我去吃喝玩樂思考人生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HeQWwB8g2yegNDYO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