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炒(燜)面
燜面,一種流行於北方的麵食,與北方臨近的中部、長江以北地區均有這種食俗,在我們湖北亦有吃燜面的習慣。
小時候的記憶里,老媽總能想到辦法給家人調劑口味,讓每一餐不顯得那麼單調和乏味,而老媽最愛做的就是燜面。一道燜面足以滿足一家人一餐所有需要,它有菜、有主食,飯、菜結合,算得一道快手又方便的麵食。能解決家人一餐的吃食,顯然不能簡單以小吃說法來衡量。
說到做法,各家有各家的味,配料則靈活多變,可根據個人喜好和季節變化自由搭配。面則首選現擀的手工面,它筋道爽滑,帶著小麥獨有的甜香。現如今這種技術活早已遠離塵囂,取而代之的是機器代替人力,勞效高、出品穩定,但總感覺少了那麼一點味道,不過這也是大勢所趨。
今天也為大家分享一道燜面的做法,不過跟傳統做法有所不同。我選用了普通的掛麵,由燜改為蒸,在將配料炒至六成熟,蒸好的面下鍋炒至干香。食材取用方便,不拘泥於固定食材,有菜有飯,一餐一鍋輕鬆搞定,吃著香,晚餐就是它了。
【主料】:掛麵、小白菜、紅椒、平菇、小蔥、蒜
【調料】:鹽、生抽、胡椒粉、蚝油、食用油
———【製作步驟】———
第一步:所有的配料洗凈改刀,小白菜洗凈切斷(梗、葉分開);紅椒切絲;平菇洗凈撕成小朵;小蔥切蔥花;蒜子剁碎備用。
第二步:蒸面,蒸鍋水燒開,放入掛麵,撒入少許水,加蓋將面蒸至變軟,再刷適量的食用油,防止麵條粘黏成坨,繼續蒸至麵條無硬心即可撈出。
蒸好面是這道炒(燜)面的關鍵,燜面要保證麵條筋道爽滑、不粘黏。
第三步:凈鍋燒熱,淋入適量食用油將鍋潤透,放入蒜子爆香,平菇、紅椒入鍋炒至六成熟;再放入蒸好的麵條,用筷子翻炒均勻,加鹽、生抽、蚝油翻炒均勻,把切段的青菜放入炒至斷生,最後放入適量胡椒粉、撒入蔥花炒勻起鍋裝盤。
一、如何保證蒸出來的掛麵筋道爽滑、不粘黏?
蒸好掛麵是這道炒(燜)面的關鍵,掛麵蒸的軟硬是否合適,直接關係到這碗面的口感。
要蒸出筋道爽滑、不粘黏且無硬心的的麵條,要分兩步走:一是在蒸面時要在掛麵的表面淋入適量的水,利用蒸汽的熱量將水汽快速滲透到麵條內部,可以保證麵條快速蒸熟;二是在掛麵煮至變軟時,刷上適量的食用油,並用筷子挑勻,讓每一根面都刷上油,可有效地防止粘黏。
二、在炒麵時為什麼用筷子而不用鍋鏟?
在炒麵時,用筷子比鍋鏟更方便。掛麵蒸好後變軟也易成坨,鍋鏟面積大,不易將麵條分散開來;而筷子可以迅速的將面抖散均勻,可有效防止麵條成坨。
「人世間,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愛已經辜負的太多了,美食就不能再辜負了。廣廈萬間,夜眠七尺;良田千頃,日僅三餐。世界上最治癒的東西,第一是美食,第二才是文字。「大寶做飯」每天為您分享家常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