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什麼地位?這裡說了一個可能二寶父母才能體會的3個關鍵

2020-03-17     火狐商業

媽媽們總是那群最好辨認的人:

微信暱稱頭像,都是孩子;

休息時間,都在陪孩子上興趣班;

聊天話題永遠圍繞著孩子;

社交圈子越來越小;

很久都沒有在意過自己是不是過得開心;

…….

不知不覺中,孩子成了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一起從孩子出發。


漸漸地,整個家庭也脫離了正常的軌道。

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在家庭中,千萬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悲劇。」

所以愛孩子,一定愛之有道,愛之有度。


再愛孩子

也別讓他的地位比你高

家庭是一個和諧運轉的系統,如果孩子的地位高於一切,就會讓整個家庭生活變形。

之前看綜藝《媽媽是超人》,馬雅舒對女兒米雅的溺愛,簡直到了病態的地步。

因為害怕孩子在家裡磕著碰著,就把客廳里所有的家具都搬走。


吃飯的時候,只能在地上鋪一塊毯子,一家人跪著用餐。


後來馬雅舒的丈夫羅伯特難以忍受,悄悄把沙發又搬了回來,為此,馬雅舒和羅伯特大吵一架,甚至崩潰大哭……


女兒不愛上學,就讓她待在家裡;

女兒不想自己吃飯,那就全由媽媽代勞喂飯;

甚至馬雅舒還想要去幼兒園上班,這樣就可以親自照顧女兒了

……

總之女兒的一切要求,馬雅舒總是無條件滿足,整個家庭都圍著女兒轉。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孩子進了幼兒園,其他小朋友都能自己吃飯,只有米雅,還要讓老師喂;


別的小朋友可以自己上廁所,而米雅卻控制不了,尿了褲子,連襪子都濕透了;


交際能力也有問題,隨時都可能大哭起來。


當丈夫羅伯特提出反對意見時,馬雅舒和丈夫大吵,讓他滾蛋。


最後羅伯特無可奈何,只好帶著兒子「離家出走」,去了三亞,家庭關係一度劍拔弩張。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在《論教育》中指出:


「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孩子的地位越高,就越覺得滿足自己的要求,是天經地義的。


遲早有一天,你會因為無法滿足他的要求,不得不拒絕他。

而這種意料之外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把孩子看得太重的家庭,養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孩子們都很聰明,如果你把孩子的地位,抬得比父母還高,那麼在他心裡的排位,父母一定是在後邊的。

位置越靠後,孩子越不在乎,越看不起。


這樣,只會養出不知道感恩的孩子。

孩子是上天賜予的禮物,坦然輕鬆和諧的親子關係,一定是既不刻意冷落孩子,也不過分緊張孩子。

再愛孩子

也別忘了修煉自己


最近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小女孩,寫了一篇作文,叫《時髦的媽媽》:


我的媽媽很時髦。

我的媽媽每天早晨洗漱完畢,坐在梳妝檯前,抹上火紅的口紅,畫上了黑棕的眼眉。又長又多的頭髮,捲成了大波浪形狀,再換上一件美麗的大裙子,戴上珍珠項鍊,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像電影明星。

我的媽媽不僅外表很時髦,內在也很趕潮流。

我的媽媽每天不停地學習。

學習怎麼給我講故事,學習怎麼在學業上幫助我。媽媽還學習怎麼做出美味的食物,學習怎麼把家裡裝扮得更漂亮。

等我長大了,也要做一個像媽媽這樣,內外都非常時髦的媽媽。」

父母的氣質,會影響孩子的審美觀,甚至是人生觀。

一個祥林嫂,永遠不能培養出健康優秀的孩子。

辛夷塢說: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人首先要愛自己,我沒有辦法一無所有地愛你。」

養育孩子就像一架天平,總需要某種平衡,一邊是給予,一邊是自我。

教育,不是只讓孩子努力,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到父母如何做人,如何面對生活。

網上一位43歲的媽媽,是一位Coser(動漫角色扮演愛好者),她前幾天還在網上,秀自己6年級的女兒在3ds上畫禰豆子。

看了她的Coser造型,我們也許會明白,這個硬核老媽,培養出來的孩子會有多麼優秀。


這些勵志媽媽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媽媽不僅是孩子的朋友,也可以是孩子的榜樣。

我們的孩子會永遠崇拜一個厲害的父母,而不是一個為了孩子完全喪失自我的奴隸。

所以,不要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唯一,不要為了孩子,喪失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沒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

這種姿態,不僅是對自己人生的不重視,也會讓孩子倍感壓力。

養育孩子,養是基礎,重在教育。

身體力行的榜樣示範,永遠強過親力親為的事事包辦。

再愛孩子

也別把孩子看得比伴侶更重要


知乎上有這麼個問題:就是有了孩子後,你的生活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其中一位網友回答說:

「自己不僅不知道怎麼當爸爸,而且還不知道怎麼當丈夫了。

因為老婆不准他碰孩子,說他毛手毛腳的。而且有大半年的時間,老婆都把他趕到了另外一間屋子睡。

他問,有了孩子之後都會這樣嗎?感覺過回了單身時的生活了。」

孩子是敏感而脆弱的,假如夫妻關係不夠好,他能立馬感覺到,過得小心翼翼。

但假如減少一點對孩子的關注,多關心枕邊人,多溝通,仍然像戀愛時那樣,把日子過得很浪漫,那孩子也能生活得幸福。

一位禪師曾說過:


「我們有必要學習創造幸福的技術。如果小時候受到了爸爸媽媽在家創造幸福的影響,那我們自然就會知道如何做了。」


閨蜜生完孩子6個月,說自己從未因為生了孩子就減少對老公的愛。

同樣的,老公也從未減少對她的愛,哪怕閨蜜目前的外形條件,真是不忍直視。

閨蜜的老公每次回家,都是先看妻子,抱抱妻子,再去看孩子。

老婆有什麼事,老公都會放下孩子,先去關心老婆。

閨蜜說:「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在婚姻中,我們非常清楚,核心不應該是母子關係或父子關係,應該是夫妻關係。」

是啊,夫妻關係好的家庭,與孩子的相處一定不會差不到哪裡去。

但僅僅是母子關係好,或者是父子關係好的家庭,夫妻關係卻不一定好,甚至瀕臨解體。

日子都是自己過出來的,因為愛孩子,才要更愛老公,因為愛孩子,才要更愛老婆。


協調的家庭環境,才可以養出幸福健康的孩子。

良好的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爸媽的相處模式,也會鐫刻在孩子的心底。


在家庭里,孩子需要正常自然的對待。


過度的不合理的照顧,只能使整個家庭陷入無序,讓每個家庭成員苦不堪言。

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

家庭就像一個美麗的雁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和職責,只有各在其位,各守其職,這個雁陣才可能南渡北歸,一路翱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o0u-nABiuFnsJQVqh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