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勇 Penda China 槃達建築的第一個10年

2023-09-11     UniDesignLab

原標題:孫大勇 Penda China 槃達建築的第一個10年

孫大勇 Penda China 槃達建築的第一個10年

轉自:青年建築

早上9點鐘,太陽射出的一縷光線照進上海某酒店的窗簾內,打開手機和MacBook, 正在準備接受視頻採訪的青年建築師孫大勇,開始了一天的日常。

「上半年就是,七七八八的跑各種項目,這次去香港是他們邀請去做DFA(DFA,Design for Asia,作者注)的評委,同時香港也有兩個項目,正好在那邊看一下。」面對記者的發問,孫大勇的聲音鬆弛之餘,有一股受過歷練的邏輯感。

建築師孫大勇

孫大勇,80後生人,是Penda China 槃達建築的創始人,業界知名建築師。他早已習慣了這樣忙碌的生活,自他創業以來,幾乎沒有在凌晨之前睡過覺,常常是開車的時候,出差的路上,甚至是某天晚上睡醒之後在床邊,都在畫各種草圖。

以「隕石」為概念原型,杭錦旗民宿集合中的公共建築——星空圖書館。Penda China 槃達建築

很多人認為,建築行業的熱錢時代已經過去,在知乎上,建築學也被評為天坑專業,滿是勸退,能夠義無反顧的人都是熱愛,孫大勇就是其中的一位。

從12年到現在,二、三百個項目,平均一年二、三十個項目,相當於每個月要完成1~2個項目,這樣的強度之下,他卻能做到對每一個細節瞭然於心。

「其實我們還算比較務實,就比較踏實在做事,」言語之中透露著一股謙遜,「這麼多年,很多人來了又走,很多事情不斷改變,唯獨不變的,是我一直還在。」

海口薈萃商業開發綜合體,藍天白雲,呼應海洋文脈。Penda China 槃達建築

對於建築,孫大勇有一種生理性的喜愛,這種熱忱,讓他樂在其中。就像音樂家天生對聲音敏感,美食家天生味覺靈敏,一些人天生對於事物感知的顆粒度更為細微。

他認為一個建築師仿佛巫師,具有和材料、空間對話的能力。從第一次見到項目場所,便能切身感受到未來的需要或是狀態。這樣的感知使他從一開始便形成一種確定性,如同受到上天眷顧,給周圍的人和業主一種信心。

海口文明東隧道光過渡設計,於疫情期間完成。Penda China 槃達建築

建造對於他而言,是一種心中場景的再現,最終的成果,則像是揭秘,或許在他人看來,是第一次見到的新鮮體驗,但對於他來說,則是已經結束,無非是在告訴大家,它本來應是的樣子

他記得書中的故事,Renzo Piano描述自己兒時生活的場景,自己小時候曾在沙灘上建造了一所沙堡,在地中海的陽光下顯得格外動人,然而當海浪衝來,沙堡便被摧毀,這種臨時性的氛圍和碎片化的美感令他頗為感動。

這也促使大勇追尋著自己童年的經歷,去尋找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內心深處的令自己感動的場景和畫面。

山頂酒吧,取洞穴意象,保留自然地景文脈。Penda China 槃達建築

從小生活在東北的孫大勇,對於自然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他記得房子周邊綠色的原野,以及路上動物的叫聲,這些都讓他不同於城市長大的建築師,更加主動地關注自然。

孫大勇最近完成的「夢」裝置,在2023首屆「在青山·群響藝術季」亮相。Penda China 槃達建築

長大後工作多年,他選擇去央美深造。一次,在德國工業設計師Luigi Colani的講座上,他聽到Luigi提到人類所有的創造和設計,都能在自然中找到原型或靈感,這就是仿生設計

比如玉米的空腔和外面所有的玉米粒,空間的構成和現代的摩天大樓如出一轍。用蜘蛛絲作為材料,它的強度要比同等量級的鋼還要高。這個就是從自然中學到的智慧。這場講座和分享的經歷,讓他觸動極大。

孫大勇在央美的畢設「漂浮島」

而央美的導師戎安,則當頭棒喝,利用「生態有大美」的理念,把他從多年經受的商業化設計中汲出,仿佛經歷二次洗禮,他從快速的利益變現,轉而去關注生態和天地,這種在審美和價值取向上更加具有意義的話題。

身在本土的文化環境中,他對東方哲學有著深切的共鳴,他喜歡閱讀老子《道德經》,老子萬物本質是無的智慧,引申了對「少」(less)的理解。

MINI LIVING Urban Cabin,為House Vision China設計,從北京胡同的生活記憶中取材。Penda China 槃達建築

這些經歷讓他褪去以前設計中的商業感,打碎後再次重建,逐漸形成自己的設計理念。他說,建築師找到自己的語言,就像是找到與自己對話的方式,跟自己對話其實就是跟社會對話、跟大家對話。

孫大勇認為工作中自己很理性,但在生活中,自己則是十分感性的一個人,對於自己認同的事情可以不計一切成本去做,對於有感情的朋友可以兩肋插刀,把「熱愛」中的後一個字提出來,則是「愛」,是心中汨汨的情感之河,讓他成為如今的自己。

「城市蜂巢」是低碳生態住宅概念的嘗試,於MINI Urban Matters Shanghai進行展出。Penda China 槃達建築

在德國的GRAFT事務所工作時,他向當時的老闆Gregor說:「I wanna learn trust.」而這時老闆回應, 「Trust is easy but keep trust is difficult.」

相信不易,堅信更難。要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自己的選擇,即使失敗了,即使被質疑了,即使被否定了,依然還能夠相信。

深圳太子灣多維度體驗社區「生命之島」,是連接山與海的自然之島,也是連接人與人的心靈之島。Penda China 槃達建築

對自己相信東西的一種確信,包括對人性的相信——即是愛。這種溫暖和包容的力量,逐漸形成一種堅定的內在力量,讓孫大勇提出了「Less is Love」(少即是愛)的設計理念。

「用空間和建築的方式去為人創造出一個生活的場景。每個人都對這個場景有不同的想像。如果說我們的底色是有愛的,是博愛的,是關懷人性的,那麼,我會用我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我對人、對環境和對空間的這樣一種感知。那麼這就是說,我覺得它是一種善意的建築建築是一種陪伴。」

厄瓜多戶外營地體驗中心Bamboo City,使用內部互相連接的創新竹構件,採用自然竹材,利用幾何結構和當地技藝實現低技建造。Penda China 槃達建築

20世紀中後期,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經濟體提倡消費主義,「Less is Bore」(少即是無聊)的言論大行其道,各地建立起多多益善、計劃報廢的制度體系,人們一邊在瘋狂購買的同時,也同時製造了大量的商品垃圾,為環境帶來巨大的負擔。

該是時候重新洗牌,從萬事萬物的整體利益出發,站在後代的角度,為地球著想,提倡節制的原則,這是愛的具體體現

中華紫薇園入口廣場景觀,仿佛是一道道靈動的聲波。Penda China 槃達建築

疫情過後,看似一切恢復正常,但疫情造成的影響並不會憑空消失。它可能會埋在我們的意識之中,從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之中顯現出來。孫大勇提到,比如一次在公車上看到路邊的行人排隊,他下意識地對友人隨口說道:「可能是在做核酸吧。」其實他們是在接孩子。

又比如人們在商場的自動扶梯上,面對前邊人的回頭,不會毫不遮掩地面對,在地鐵上,面對陌生人,眼神也許會閃閃爍爍,不能直視。這些都是疫情帶來的隱形傷害。

孫大勇在疫情期間,為防止戶外暴露於病毒中,設計的可穿戴式防護盾。

人們一直生活在空間中,居住在建築里。對於建築師、設計師來說,今天能夠在設計中,有更深的愛的表達和人文關懷的話,每個人都將從中受益。孫大勇反覆思考後,得出「Design with Love」(做有愛的設計)的引申,希望呼籲大家通過努力,去療愈疫情期間我們每個人受到的心靈創傷

前段時間大勇參加香港設計智識周,為參與成員做了一堂以「Design with Love」為主題的master class,引起國內外設計師的共鳴。

陶藝文化館,取塑形中的陶胚形態,與陶藝文化交融。Penda China 槃達建築

疫情三年,不僅人們的生活受阻,大小行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建築業首當其衝,不少企業面臨風險,在艱難中掙扎度日。

將西方拱券元素與東方穴居結合,北京鴻坤美術館。Penda China 槃達建築

曾被國內外人士拜訪、工程案例和參考圖紙被封為行業圭臬的Penda工作室,也不例外。孫大勇也一度想過放棄,懷疑自己是否應該繼續堅守,但馬岩松的一句反問給了他啟示。

馬工在和孫大勇聊天時,孫大勇說:「太難了,不想做了。」而馬岩松說道:「再難肯定沒有你剛創業的時候難吧!」

包括崔愷院士也感嘆:「如果說設計做成你們這樣都活不下去,那中國未來的建築師沒有希望了!」

十里蓮江農業科普樓,項目為有機仿生建築,「蓮」是項目的核心語彙。Penda China 槃達建築

眾多人們的鼓勵,給了孫大勇極大的信心。因為熱愛,他一直堅守到現在,今年也重整行囊,再次出發,為建築事業做更多的努力。

這就像Penda China的中文名「槃達建築」,經歷過苦難淬鍊,然後浴火重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無形之中有一種達觀相伴

隱北野奢酒店,建築、村落和周圍的自然環境有機地成為一個整體。Penda China 槃達建築

2023年,是孫大勇創業的第十個年頭,也是他即將步入不惑的年頭。

「隨著年紀增長,感知力也越來越細膩了,」孫大勇面對年齡笑談,「我想生命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愛!沒有愛,生命將索然無味。」

孫大勇

Penda China 槃達建築 創始人

RIBA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會員

孫大勇先生是中國優秀的80後建築師,提出「Less is love 少即是愛」的創作理念,提倡做有愛的設計,主張建築是一種陪伴。用作品表達對人的關懷,營造人與環境的和諧關係,一系列藝術與建築作品得到業界廣泛關注。2018年作為十位建築師之一受邀參加原研哉先生策展的首屆CHINA HOUSE VISION未來生活大展;受邀作為Evolo、Mico Housing等國際競賽評委;2019榮獲《時尚家居》年度人物,2020年受邀作為英國Dezeen Award 評委;2020年被《羅博報告》雜誌評為年度建築師。2022年被聘為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民宿產業分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2022年成為RIBA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會員。

由其領導的Penda China 槃達建築成立於2013年,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建築事務所。十年間獲得國內外眾多獎項榮譽,作品鴻坤美術館被Time Out雜誌評為北京最受關注的的十家美術館之一。四次入選AD100最有影響力的中國設計師榜;2016年事務所榮獲美國Architizer+Awards獎國際年度新銳設計事務所獎;2016萬科同樂匯榮獲義大利 A』設計獎的金獎;2016節節攀升生態未來建築裝置榮獲義大利 A』設計獎銀獎;2021年海口文明東隧道榮獲World Design Awards 建築獎、Global Future Design Awards金獎、同時也獲得德國Iconic建築獎提名、Wallpaper最佳基建獎提名、徐累藝術工作室榮獲2021年Active空間獎、年度最佳展示空間設計類金堂獎、榮登2021年英國Dezeen Awards 年度新興建築事務所提名及2022 年巴黎設計獎、GOV設計獎;2022年隱北野奢酒店榮獲美國LIV 酒店設計大獎及榮獲Architizer A+ 特別提名獎等。

編輯:【青年建築】李俊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f210077cd47d2e02a5ac6a05106cc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