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ITX散熱器,我想不少老玩家都明白,受限於ITX平台的大小限制,機箱和主板對散熱器的尺寸大小有嚴格要求,要在有限空間實現更優的散熱性能,對產品設計有一定考驗。最近管家入手了來自國內散熱品牌超頻三的降龍V53 ITX散熱器,本次入手的為白色版本,在這裡給大夥做個開箱分享一下~
超頻三降龍V53 ITX散熱器(下文簡稱「降龍V53」)使用全彩包裝設計,包裝以藍白配色為主,看著相當清涼,包裝風格簡明扼要,包裝側面帶有風扇規格和尺寸細節,從包裝正面可以看到,該散熱器支持目前最新的英特爾12代平台。
包裝正面
五熱管下壓式散熱器
支持英特爾12代處理器
具體尺寸
散熱器規格一覽
打開外包
全套附件一覽
在附件方面,降龍V53還是相當全面的,除了散熱器本體和箱說外,還附帶了英特爾115X/1700兼容扣具、AM4扣具、散熱器手擰螺母、小管導熱矽脂以及黑化金屬背板,可以說該有的都有了。
降龍V53本身為5熱管下壓式處理器散熱器,在外觀上和同期競品基本類似,散熱器實際尺寸為95mm x 92mm x 53mm,散熱片總數為54,作為一款ITX散熱器而言,由於其小巧的尺寸,其兼容性相當可觀。
降龍V53
來到散熱器主體部分,降龍V53使用散熱器表面白化處理+純銅底座+五熱管+雙回流焊工藝組合,相對於同期競品4熱管多1熱管,熱管規格為常見的6mm,散熱器主體四面採用六條扣fin加固,散熱器本身在運輸過程中沒有出現散熱片變形問題,好評。
散熱器主體
正面扣fin特寫
側面扣fin特寫
底部扣fin特寫
散熱器採用回流焊工藝
白化處理五熱管特寫
在散熱器底座方面,降龍V53使用純銅底座,手感上較為細膩,值得一提的是,撕下保護貼後底座沒有殘膠問題,整體值得肯定。
純銅底座
來到原配風扇部分,降龍V53標配自家CR9215HS-LB01風扇,這是一款9cm十一葉的薄扇,工作規格為12V/0.17A,風扇本身採用液壓軸承設計,風扇底部四角帶有橡膠減震墊,風扇標稱轉速為1000~2700RPM並支持4PIN PWM調速;實際使用中,風扇較為靜音,只有在全速時略有噪聲。
原配9mm白色風扇CR9215HS-LB01
風扇背面
銘牌特寫
底部橡膠減震墊及4PIN
本次一併入手的有同樣來自超頻三的Paladin BCF 12代處理器彎曲矯正扣具,根據英特爾自己說法其實沒大礙的,而管家之所以安裝這種扣具,是因為經常折騰的情況下可以減少矽脂碎屑掉入插座中。
Paladin BCF 17XX矯正扣具
簡單安裝指南
按道理也是支持13代的
實際裝起來後,降龍V53和管家手上的七彩虹B660I主板完全兼容,散熱器在各方面尺寸上都做到剛好適配,可以說為ITX而生。
實際上機
和主板散熱間距特寫
離內存也是一絲距離
高度特寫
另一側高度特寫
本次測試中,管家使用英特爾I5 12490F+七彩虹CVN B660I GAMING FROZEN主板組合,BIOS設置為開啟XMP 3200+GEAR1,其他均為默認設置(處理器不會觸發125W功耗牆);測試系統為WIN10 21H1(19044.1889);測試環境為開放式平台,此時為廣東十月初,室溫28~30度,濕度40~50%。
測試系統信息
處理器及內存信息
主板相關信息
在測試負載中,管家通過AIDA64的單鉤FPU負載9小時42分,此時處理器工作在4GHz,AIDA64 package功耗讀數為77W,沒有觸發125W功耗牆,而經過9小時42分後處理器溫度穩定在70~72度,表現比較理想。
AIDA64單鉤FPU負載9小時42分72度
而在更接近實際使用的CPUZ滿載中,經過1小時負載後,處理器溫度穩定在59~61度,此時package功耗讀數為55W,頻率和之前單鉤FPU一致。
CPUZ烤機負載1小時:59~61度
在負載測試結束後,靜置平台1小時溫度回落至28~33度,而風扇轉速也隨之回落至1900RPM,噪聲小一點,相信手動調整主板PWM溫控策略可以做到更靜音。
烤機後低載靜置1小時:28~33度
在本次開箱中,超頻三降龍V53 ITX散熱器的表現符合其定位,作為一款以兼容性為特點的散熱器,其散熱性能應對目前主流的12490F遊刃有餘,全核滿載9小時後只有72度,性能值得認可;5熱管+雙回流焊+54片散熱片,外加散熱器整體白化處理,在堆料和顏值上都有不錯表現。
管家認為,超頻三降龍V53 ITX是一款設計精良、顏值不錯且散熱性能尚可的ITX散熱器,適合對散熱器尺寸有相當要求的ITX玩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