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恩節」後的傳統淡季,《碧昂絲:文藝復興》為院線帶來復甦行情。
在北美,《碧昂絲:文藝復興》(以下簡稱《碧昂絲》)首映便衝破2千萬美元,改寫近20年來的同期票房新高,並贏得媒體和觀眾的一致好評;再加上《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秋冬檔的演唱會電影/音樂紀錄片連出爆款,讓影市得以維持在高位上運轉,將為更多同類型項目開拓大銀幕之路。
首周奪冠激活淡季,口碑強勢接近「滿分」
據The-Numbers統計,《碧昂絲》在提前場便進帳506萬美元,超過《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280萬美元)。隨後《碧昂絲》鋪開至北美2539家影院,首日以1162萬美元無懸念登頂;接下來《碧昂絲》分別下滑48%和31%,首周末報收於2180萬美元,單館收益為8587美元。
按照慣例,歷來「感恩節」後的周末都是票房低谷,《碧昂絲》實際上已經開創了2003年以來的同期紀錄,彼時由湯姆·克魯斯領銜的《最後的武士》奪魁,開畫數字達到2427萬美元,其後便再無新片超過2千萬美元;若以12月第一周計,《碧昂絲》也是自2007年《黃金羅盤》(2578萬美元)後的最佳。
在演唱會電影的維度,《碧昂絲》的成績則排在《漢娜/麥莉演唱會》(3112萬美元)和《賈斯汀·比伯:永不言敗》(2951萬美元),也低於橫掃大銀幕的《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9280萬美元)。不過,《碧昂絲》除呈現「文藝復興」巡迴演唱會的盛況外,還涉及碧昂絲在幕後的構思和籌備過程,在類型上更偏向音樂紀錄片。
從口碑來看,《碧昂絲》的爛番茄新鮮度達到97%,影評人表示其「展示了(碧昂絲作為)藝術家的兩個側面,而且它們都同樣出色」;而《碧昂絲》的爆米花指數更高達99%,放映廳成為粉絲狂歡的場所。在IMDb上《碧昂絲》也得到9.1分(共1.6千個評價),在風評上與《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不相上下,有望為後市提供堅實支撐。
除《碧昂絲》外,還有多部新片博得不俗的院線收益。作為誕生70周年的紀念作品,《哥斯拉-1.0》在11月底曾進行特別搶先放映,並於本月1日正式進軍北美,在提前場共拿到210萬美元,隨後在2308家影院斬獲1142萬美元,順利闖入榜單前三甲。
與此同時,《哥斯拉-1.0》也改寫今年日本電影的首映新高,超過《鬼滅之刃 上弦集結,前往鍛刀村》(1012萬美元)。這一成績甚至高於《哥斯拉-1.0》的本土成績,其在11月初時曾進帳10.41億日元,摺合約778萬美元。而《哥斯拉-1.0》在爛番茄上的兩項指標高達97%和98%,得到主流媒體和購票觀眾的齊聲褒揚。
《哥斯拉-1.0》 《鬼滅之刃 上弦集結,前往鍛刀村》(圖源:豆瓣)
另外,由寶萊塢出品的《動物》也有不俗發揮,僅在691家影院就落袋648萬美元,單館收益高達9376美元,甚至高過榜首的《碧昂絲》;在印度電影的序列中,《動物》也足以排到年度次席,介於沙魯克·汗的《帕坦》(688萬美元)和《賈萬》(612萬美元)之間,且《動物》的周五票房也創下印地語電影的紀錄。由天使影業發行的《轉變》則錄得430萬美元,延續宗教題材影片的穩定戰績。最後,吳宇森暌違20年重返好萊塢的《無聲夜》登陸1870家影院,以301萬美元位居第9名,為前十強中的第五部新作。
在老片方面,《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下滑約五成堅守亞軍,公映三周後已升至1.21億美元;迪士尼動畫《星願》即便次周反超雷德利·斯科特的《拿破崙》,但逾4千萬美元的累計收益仍屬杯水車薪。而由A24操盤的《美夢大叔》新增1454家影院,周末預估票房上漲164%至169萬美元,擴映步伐相當穩健。
受到《碧昂絲》等一眾新片的推動,北美周末大盤小幅下跌16%至9712萬美元,比去年「感恩節」後的票房高出八成以上,甚至還略優於2019年的同期數字。由此12月總票房用時四天便突破億元關,有望衝擊去年由《阿凡達:水之道》領銜時的全月水平(6.78億美元)。
演唱會制霸大銀幕,寶萊塢競逐全球榜
從主創陣容看,《碧昂絲》除由艾德·伯克聯合執導外,碧昂絲本人也署名導演和編劇,體現出在創意層面更強的參與度。與《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一樣,AMC影院發行同樣作為影片的獨家發行方,從而跳過好萊塢製片廠的傳統網絡,為碧昂絲及其團隊贏得更高的分成比例。
此外,AMC影院發行也遵循《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的非常規策略,讓《碧昂絲》在部分工作日暫時退出大銀幕,由此《哥斯拉-1.0》在周一時還攀升至頭名,以微弱優勢壓過《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
《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劇照(圖源:豆瓣)
而演唱會電影/音樂紀錄片的火熱行情也不斷為院線注入強心針。《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首映便席捲逾9千萬美元,一躍成為整個10月的頭號市場引擎,截至目前已累計進帳近1.8億美元,在今年的所有新片中高居前十名,超過《奪寶奇兵5:命運轉盤》、《碟中諜7》和《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等暑期檔巨片。
此番《碧昂絲》即便體量不及前者,但依舊為12月初淡季帶來顯著的增量客流;若參考同類型影片的後續走勢,《碧昂絲》最終可望迫近5千萬美元線。
與《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國際占比較低的情況類似,《碧昂絲》的主要受眾群也以本土影迷為主。據Comscore統計,《碧昂絲》共登陸95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的進項約為640萬美元。具體來看,《碧昂絲》在英國以138萬美元領跑,德國(32萬美元)、澳大利亞(27萬美元)和葡萄牙(13萬美元)等緊隨其後。
《碧昂絲》劇照(圖源:豆瓣)
在本月下旬,《碧昂絲》還將進軍巴西、西班牙、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港台等,有機會在假日檔繼續推升其總成績。
事實上,得益於印度市場的強勢表現,《動物》一舉登頂全球周末票房榜,成為年末影市的黑馬之作。據Comscore統計,《動物》共在38個國家和地區亮相,北美之外的收益為3610萬美元,合計則超過4千萬美元,擊敗勁敵《拿破崙》奪魁。更早之前《賈萬》和《帕坦》也取得亮眼成績,首周曾開出5至6千萬美元的紅盤,不過由於同期有其他強片坐鎮,均未能在全球層面問鼎寶座,故《動物》為今年首部解鎖此成就的寶萊塢影片。
《Animal》(圖源:豆瓣)
據Bollywood Hungama披露,《動物》首日便轟下6.38億盧比,為年度第二高的開畫數字,介於《賈萬》(7.5億盧比)和《帕坦》(5.7億盧比)間;由此《動物》首周末共進帳逾20億盧比,只排在雙雙破28億盧比的《賈萬》和《帕坦》後。
來到工作日,《動物》的掘金速率未見減緩,周一和周二分別拿到4.45億和3.78億盧比,預計將用時六天加盟「30億」俱樂部。以此觀之,《動物》後續將向50億盧比的目標發起衝擊,甚至挑戰由《賈萬》保持的年度紀錄(64億盧比)。
《賈萬》《帕坦》(圖源:豆瓣)
在2023年即將畫下句點之際,好萊塢製片廠也在對來年進行密集布局。據IMDbPro發布的信息,在將2024上半年的新片削減至只剩《頭腦特工隊2》後,迪士尼又在本周展開新一輪的檔期調整,把同屬皮克斯的三部舊作品—即曾被直送Disney+的《心靈奇旅》、《青春變形記》和《夏日友晴天》—分別安置到明年的前三個月。
雖然這些電影早已在流媒體和部分海外院線亮相,但卻從未在北美院線大規模公映,這樣一來不僅能填補迪士尼稀薄的放映計劃,也有助於強化皮克斯和大銀幕的綁定關係,預估可帶來近億美元的額外票房收入,對迪士尼而言不失為一舉兩得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