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女孩們,訴說悲傷也是一種勇氣

2023-09-16     ELLE世界時裝之苑

原標題:悲秋女孩們,訴說悲傷也是一種勇氣

全世界的女孩一到秋天,就像是說好了一樣,突然都「悲傷」了起來。

換上了深色的秋季造型,畫著喪系美人的妝容,享受著一切蕭條的感覺。一種喪系美學,成了秋季回潮限定的「Sad Girl Autumn」。

秋季的時尚顏色往往偏向於沉穩、深沉。這些顏色帶有一種靜謐、冷淡的感覺,與春夏明亮、輕盈的色調形成鮮明對比。材質上,比如針織、羊毛、皮革,都帶有一種柔軟、包裹的感覺,讓人聯想到舒適、保暖和私密。

而這樣更加「深沉」形象在某種程度上,也給人感覺是一種成熟、複雜和神秘的象徵。與夏天的輕盈、活潑形象相比,它給人一種內斂、有深度的感覺。

然而,女孩們對喪系美學的喜愛,絕對不止是季節因素那麼簡單。

點擊觀看

我們對 「喪系美學」 的痴迷並不新鮮。悲劇的女主人公自古以來一直是虛構和歷史敘事中最受歡迎的原型之一。

莎士比亞的奧菲利亞掉進小溪溺死的場景,被譽為文學中最具詩意的死亡。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悲慘世界》中的芳汀,甚至著名的埃及豔后都是如此。長期以來,女性的痛苦一直是觸動人心的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

當然,現在隨著女作家在文學領域的地位提升,這些單一維度的形象也有所變化。有著痛苦經歷的女孩,被塑造成韌性和女性力量的象徵,即便遭受了可怕的事情,但都活了下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使女的故事》中的Offred,隨著女性開始重新定義這些敘事,「系女孩」變成了一種顛覆性的形象。

「喪系美學」在網絡上的流行在2011至2014年間的Tumblr特別火。當時的女孩們喜歡聽Lana del Rey、Arctic Monkeys和Lorde的音樂,服飾上偏好黑色Converse、破洞黑色緊身牛仔褲以及American Apparel。女孩們十分喜歡拍攝各種各樣略帶暗黑系、沮喪感的照片,展示了一種美與痛苦之間的張力。

之後,這種「喪系美學」就一發不可收拾。不僅是造型上可以偶爾「喪」一下,外形審美上也流行過「厭世臉」,主打的就是一個高冷態度,反映了女孩們渴望從現實中抽離的心理。

一直以來,女孩們想表達憂傷,都太不容易。一旦開始釋放負面情緒,就會被指責是「情緒管理有問題」。不僅限制了女孩們真實的情感表達,還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

Billie Eilish就曾經在採訪中說過「當時有很多唱片公司和廣播人員不播放我的歌,因為他們認為我的歌太憂傷了,沒有人會理解它。這對我來說很有趣,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曾感到過悲傷。

可以見得,女孩們去討論困難、創傷和疲憊有多麼困難,而「喪系美學」,正是女孩釋放悲觀的一種途徑。

流行音樂界出現了Sad Girl Pop的新流派,Billie Eilish、 Lana Del Rey、Phoebe Bridgers這些女性歌手,通過他們的音樂,賦予了悲傷一種全新的、不再是負面的定義。也告訴女孩們,悲傷不是需要被隱藏或忽視的弱點而是一種可以被理解和表達的情感。

而像《倫敦生活》、《前程似錦的女孩》、《伯德小姐》這些深受女性喜愛的影視作品中,女主角也不再是單一、扁平的「夢幻女孩」。而是一個有著自己獨立人格、勇於表達情感的女性。

以前,這些女性總是被男性視角過濾,變成了「瘋女孩」形象。悲傷的情感常常被視為「怪癖」。

但現在,即便主角不「可愛」、不「溫柔」,觀眾也願意看到她們真實的一面。因為生活並不夢幻,女孩們同樣會遇到挫敗、失落和痛苦。釋放悲觀情緒,不該被視為缺陷,而應該被看作是一種勇氣的表現,一種對自我真實性的堅持。

今年秋冬季,時裝設計師同樣捕捉到了女孩們的情感需求,將有點陰鬱且神秘的調性加入設計,在Rodarte、Simone Rocha、Erdem、Zimmerman等品牌的秀場中都可以看到。

即便如此,「喪系美學」放在現在的網絡環境下,依舊常常被批評過分「矯情」。很多人認為又沒遇到什麼大事,為何非得emo一下?但其實,悲傷並不需要一個多麼明確的原因。

「喪系美學」的魅力正是在於它將不同的複雜經歷歸結為一種普遍現象,並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來讓女孩們去釋放悲傷的情感。

用Billie Eilish粉絲的話來說「我敢打包票,心理醫生們,一定很討厭它」。

圖源:google、豆瓣電影、ELLE、instagram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c4a4d5e6896ffb394fa4cb0ca032a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