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網2020 武漢加油】緊急預警!小心微信群里的口罩詐騙

2020-02-25   蘭州網警

疫情防控期間,口罩成為生活必備品。也因此有犯罪分子將此視為「商機」實施詐騙。近日,溫州鹿城警方破獲多起以賣口罩為名,在網上實施詐騙的案件。


大二學生的「慈善騙局」


2月8日,市公安局網警部門在工作中發現,一個志願者微信群里有一名叫「天安醫療器械」的網民在群里叫賣口罩,疑似涉嫌詐騙。通過信息研判分析,警方鎖定了男子身份信息和落腳點。17日晚9時30分許,民警在市區望江大廈附近抓獲了嫌疑人程某。

然而,讓民警想不到的是程某是一名在雲南某大學讀大二的學生。疫情期間,程某覺得可以趁機借醫療物資牟利,於是將自己的微信名改成「天安醫療器械」,還在朋友圈上傳了口罩等不少醫療物資,聲稱優先供貨給疫區的醫院,而事實上,程某根本沒有任何貨源。

1月30日,程某加入了這個名為「馳援溫州」的公益群。發現群內有不少愛心人士求購防疫物資,並熱心捐贈給防疫一線。程某於是在群內私下加了七十多名群成員為好友,偽裝成醫療器械商以各種理由事實詐騙。

針對愛心人士,程某稱自己有生產防疫物資的生產線,已經給武漢捐贈了10000個口罩,還額外採購了N95口罩要捐贈給溫州的醫院,詢問熱心人士是否要「認購」一部分。而面對一些想買寫口罩自用的網友,他就以256元50個的「零售價」販賣。甚至在網絡上搶購雙黃連口服液的時候他還「兜售」藥物。

正是抓住受害人迫切的購買醫療物資的心理,讓受害人儘快轉帳,程某甚至故意「飢餓」營銷,稱要將更多的物資優先提供給醫院。而收到轉帳後,程某就故意藉口快遞停運不予發貨,被催得急了,就用一張假冒的快遞單號搪塞受害人。僅僅幾天,程某就在網上騙取了七千多元。目前,程某已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子虛烏有的「跨國口罩」


疫情期間,市區吳先生為單位採購物資,2月2日晚,一名女子自稱是通過朋友介紹,在微信上加吳先生為好友。女子稱自己在泰國託人找到了一個可以提供5萬個口罩的貨源,需要找人分攤,問吳先生是否需要。由於吳先生手頭物資緊缺,於是與對方談妥以每個1.9元的價格,購買30000個口罩,並通過二維碼支付了3000元錢。

第二天,女子又聯繫了吳先生,稱泰國方面需要付全款才能發貨,要求吳先生補齊剩下的尾款,否則她就準備將口罩轉賣給其他人。由於吳先生急需這批物資,於是答應將剩餘的貨款分批轉帳給對方。

這名女子隨後又提供了一個銀行帳號、一個收款二維碼和一個支付寶帳號,然而每一個帳號關聯的收款人都是不同的人員,雖然心存疑慮,但因為擔心女子將口罩賣給其他人,吳先生還是分三筆轉帳了41000元貨款給對方。然而轉帳後第二天,吳先生再聯繫對方時發現對方已經不再回復了,吳先生這才反應過來被騙,隨後報警。

鹿城警方迅速開展偵查,通過資金流轉很快鎖定了犯罪嫌人胡某和林某,並於2月17日晚10時許在甌海將兩人抓獲。經審訊,胡某和林某都是甌海人,兩人都是20來歲,胡某交代,疫情發生後,其朋友孫某(女)找到其,打算趁著疫情以賣口罩為名實施詐騙,為了逃避打擊,要胡某提供各種收款帳號,並承諾給胡某20%的「好處費」。胡某答應了其要求,並找到林某,稱只要林某能找來收款的帳號,就分給林某5%的提成。隨後,胡某和林某通過朋友找到了多個收款帳戶提供給孫某用於詐騙,分別得到6000元和1500元的贓款。

目前,胡某和林某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孫某被上網追逃。


警方提醒

在疫情防控期間,不法之徒會利用廣大人民群眾急切、急需的心理實施詐騙,購買口罩、手套、酒精、消毒液等醫用防護用品時,一定要到正規藥店或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不要輕信不明售賣信息,不要輕信陌生人,更不能未經證實就通過網絡方式直接轉帳。一旦被騙要及時報警,配合公安機關開展偵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