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托蒂德羅西之後紅狼最新代言人,寶刀不老的神射手哲科

2020-04-19     家鄉體育

我一直認為義大利是最被上帝眷顧的民族,無數的藝術家、偉人、詩人等等都孕育自義大利。

而整個義大利,我最偏愛羅馬,它不像米蘭那樣光彩奪目,孕育著整個世界的時尚,它也不像佛羅倫斯那樣的高冷,百花莊嚴的敲響整個世界。

羅馬就是羅馬,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羅馬,孕育著整個西方世界的歷史,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它是整個世界文化用幾千年的時間沉澱而成的。

羅馬,永恆之城。

在義大利這個為足球所瘋狂的國家裡面,羅馬的球迷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最有信仰。

什麼是信仰,信仰就是看不見、摸不到但是卻能讓你相信,支持你多過無數黑暗的東西,很多國家都有信仰,比如說巴西的里約熱內盧,耶穌俯瞰整個大地,但是那只是一尊石像。

羅馬的信仰是有血有肉的,他就是羅馬足球隊,尤其是羅馬的隊長,他就像那個在文藝復興時代衝破黑暗的光明,總能夠賦予羅馬球迷希望。

最出名的無疑就是托蒂了,這個被羅馬球迷譽為「羅馬王子」的人,就曾經是羅馬城最大的榮耀,隨著年華老去,尋找「托蒂的接班人」就一直是羅馬球迷最重要的任務,不過這個任務似乎不是怎麼難,因為德羅西的原因,讓人們的目光轉向了下一任接班人,這個本應該屬於佛羅倫齊的位置卻出現了閃失。

作為羅馬隊的「三代目」,實力是必須的,無論是托蒂還是德羅西都是鐵打的羅馬隊的主力,甚至在國家隊也是隊中大佬般的存在,可是佛羅倫齊卻達不到這個水平,不但主力位置難保甚至淪落到被羅馬隊甩賣的程度,這樣的「三代目」自然是不能達到羅馬球迷的希望,就在羅馬球迷心灰意冷的時候,哲科橫空出世。

說是橫空出世有點不太恰當,再來到羅馬之前,哲科就已經是一名出色的前鋒了。

哲科成名於沃爾夫斯堡隊,在那支球隊中,哲科與格里菲斯組成的一高一快組合虐哭了當時的拜仁慕尼黑成功的獲得了德甲沙拉盤,隨即,揮舞著支票的曼蘇爾酋長看中了哲科。

哲科的風格就像是那種傳統的東歐大中鋒,高大的身軀自然擁有著超級無敵的空中控制能力,這一點上有點像曼朱基奇,只靠一個人就能把對方的進去攪的天翻地覆。如果僅僅是這樣,哲科也不會達到現在的高度,哲科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他除了有高大的身軀之外,腳下技術也特別的靈活,經常可以在狹小的空間內對足球做出不可思議的掌控。

在曼城的日子可以說是哲科開始轉變風格的日子,由於有著德羅巴這種強無敵的單前鋒的存在,幾乎全世界的中鋒都在有意或者無意模仿德羅巴的足球風格,哲科也是其中之一,他開始大範圍的跑動,尋找與對方中後衛的對抗,單兵作戰能力與日俱增。

不過哲科真正變成哲科還是在來到羅馬以後,初到羅馬的哲科已經年近30了,曾經大步流星跟對方後衛拼速度的場面已經越來越少了,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哲科擺動著一雙大長腿在跟對方的中後衛拼智慧。

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如果說在來羅馬之前的哲科是一個前鋒線上的尖兵的話,那來到羅馬之後的哲科就逐漸轉變成為了一名中前場的核心。

為什麼這麼說呢?

以前的哲科總是球隊衝鋒陷陣的排頭兵,視進球如草芥,可是來到了羅馬之後,哲科的進球數明顯下降,但是助攻數卻急速增加,場均的創造進球機會明顯增加,這就是人們所謂的越老越妖。

先來看看哲科在球場上的位置,從首發陣容上來看,哲科的站位沒有任何的變化,總是站在前鋒線上。

雙前鋒的時候,哲科就站在靠左邊的位置上,但前鋒的時候哲科就會定在最中間。

不過當比賽哨聲響起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哲科的位置離對方的禁區越來越遠,反而是沙拉維、佩羅蒂、小克魯伊維特、雲德爾等人會在中路完成射門。

哲科在羅馬的定義為橋頭堡,可是這個橋頭堡跟一般的橋頭堡定義可不太一樣,一般的橋頭堡比如說像曼朱基奇,接到球隊的長傳之後權利起跳頭球爭頂把球頂向有自己隊友的方向,等隊友持球後,全力向前衝刺,在隊友射門之後進行補射或者下一步的動作。

而哲科卻不一樣,他總是回撤至球場的肋部,有的時候甚至會拉到邊路跟邊鋒進行換位,但是你以為他只是簡單的爭搶第一落點就錯了,他是在第一落點的時候就把球控制下來了,然後像個前腰那樣控球、盤帶,等到隊友跑到合適的位置的時候,他再送出一腳精確的直傳球助攻隊友得分。

傳控之於巴塞隆納就相當於跑動之於羅馬,都是融入在骨髓裡面的東西,哲科的存在對於這一切異常的重要,無論是高空爭頂,還是拉扯控球哲科都可以遊刃有餘。

要知道,一個中鋒要面對的防守一般是三個人,在深入腹地的時候,他會面對對方球隊的後腰還有兩個中後衛的合圍,但是哲科就把一樣了,他回撤的特別的深,這就讓對手的防守隊員不知所措。

後腰去跟?先不說身材上的差距讓防守變得極為吃力,如果後腰前撲的過多,中後衛就會直接面對羅馬前插的群狼,畢竟只有兩個中後衛面對著4、5名羅馬隊隊員,大多數情況都會狼狽不堪。

中後衛去跟?這個想法更是不切實際,雖然身體上不吃虧了,但是會有羅馬的一個中場球員拉扯帶走對方的後腰,就剩下一個中後衛面對所有的進攻隊員,更是慘談。

不跟?自然是不行。

所以,哲科的回撤讓羅馬的中場立刻多了一個人,極大程度的豐富了球隊進攻的層次感,人數的優勢也可以讓羅馬從容的在進攻肋部開始留長的穿插傳導球,如果對方的防守輪換出現混亂,羅馬就會用一個極具威脅的傳球終結對方。

我們簡單來看一下今年意甲聯賽的數據。

在這個數據裡面,哲科的長傳成功率跟傳中成功率都是全意甲最高,尤其是傳中成功率,是天王C羅的3倍,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C羅是球隊的邊鋒,但是卻很少看見他傳中,而作為中鋒的哲科卻經常拉扯到邊路傳中為球隊創造機會,這樣的戰術體系下面,球隊的風格自然有很大的不同。

哲科的戰術作用在本賽季第一次對陣尤文圖斯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那場比賽,羅馬之所以能完全壓制住了尤文圖斯,就是因為哲科。

由於哲科的回撤,使得羅馬隊的球員在中場對陣尤文圖斯的時候完全壓制了對方,由於人數的優勢,使得羅馬隊隊員之間的間距非常的短,陣型非常的緊湊,局部範圍的傳遞以及撕扯非常的有效,一旦尤文圖斯的球員換位出現遲緩,羅馬隊就立刻貢獻致命一擊。

之後就是哲科在肋部對於後點球的利用了,羅馬反擊的時候,哲科並不會在前鋒錢的位置上跟博努奇等人搶位置,而是會很聰明的從肋部開始啟動,假裝向前然後後撤,從厚點進行包抄,如果中後衛跟過來,前插的佩萊格里尼、雲德爾或者扎尼奧洛就會無人防守,如果沒有人跟進哲科,哲科就會自己起腳打門,完完全全的控制住了尤文圖斯的後防線。

現在的哲科已經年過34歲了,跟羅馬的合同也許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後的一份合約,有很多站樁型的中鋒一旦年過30,隨著隨身機能的下降狀態會出現明顯的下滑,但是在哲科身上這個問題卻從來不是問題。

有了哲科的羅馬隊,也會越走越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ZsgknEBnkjnB-0zifF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