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娃的3種"壞行為",父母不要阻止,娃會變得更聰明

2019-06-15     王某談育兒

寶寶在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張白紙,如果家長能夠正確引導寶寶的話,那麼寶寶在以後的生活中會變的越來越優秀,成為一個高智商的人。朋友芳馨最近就遇到一個很頭疼的問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她的寶寶就有把手指放到嘴裡的習慣。在她看來,這樣的行為是"壞習慣",是需要整改的。

兒科醫生:娃的3種"壞行為",父母不要阻止,娃會變得更聰明

但是寶寶還小,和他講道理是沒有用的,迫於無奈,芳馨諮詢樓下門診的王醫生該如何解決孩子的這個"壞習慣"。王醫生告訴芳馨,其實這種父母們所認為的壞習慣,恰恰是寶寶變聰明的表現,畢竟寶寶還小,不能用言語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

兒科醫生:娃的3種"壞行為",父母不要阻止,娃會變得更聰明

如果寶寶有這三個"壞習慣",父母看到時千萬別著急阻止!

1、經常"吃手"

當寶寶在一歲左右的時候,許多寶媽就會發現孩子會把手指往嘴裡塞,也就是所謂的"吃手"。往往許多寶媽認為寶寶的手指上有細菌,不衛生,就不讓寶寶"吃手"。一方面,"吃手"代表寶寶在鍛鍊自己的口腔肌肉,這恰恰證明了寶寶現在的口腔、脾胃都發育的很好;另一方面,"吃手"還能幫助寶寶消遣時間,平靜情緒。

為了安全起見,如果寶寶出現"吃手"的現象,寶媽不僅要時常用嬰幼兒專用的洗手液給寶寶洗手,避免寶寶把細菌吃進肚子裡,引起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還要給寶寶時常吃一些四桿雙糖,補充適合嬰幼兒食用的益生菌,調節寶寶的腸胃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防止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的發生。

兒科醫生:娃的3種"壞行為",父母不要阻止,娃會變得更聰明

2、會有自言自語的情況

經常照顧寶寶的寶媽會可能會發現,有時候寶寶在玩玩具或者是一個人呆著的時候,會出現自言自語的情況。對於新晉寶媽們來說,第一反應就會覺得孩子是不是缺愛了,所以心理出了問題,但實際上,這往往是寶寶自主思考的開端。由於寶寶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父母的任何言語舉止都會影響著寶寶。一般來說,越早說話的寶寶,大腦的中樞神經發育的也就越好,所以當寶寶在自言自語的時候,家長們最好不要強加干涉,可以適當的進行引導,幫助寶寶的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

兒科醫生:娃的3種"壞行為",父母不要阻止,娃會變得更聰明

3、喜歡撕紙

相信很多寶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寶寶稍大一點後,就會特別愛撕紙,把碎紙片弄的滿屋子都是,家長氣的不得了,認為寶寶這是調皮,不僅要制止,必要是還要採取某些措施。其實寶媽們的這種行為是錯的,當寶寶出現這種行為的時候,往往表示他們的大腦正在發育。因為寶寶年齡還小,對各種事物都很好奇,撕紙的聲音和形狀會激情寶寶濃厚的興趣,還能鍛鍊寶寶的手腦協調能力。

兒科醫生:娃的3種"壞行為",父母不要阻止,娃會變得更聰明

所以當孩子出現上述三種行為的時候,寶媽們不要刻意制止,可以適當的讓寶寶鍛鍊一下,正確引導寶寶去做這些事,將會讓寶寶在未來的生長發育中,變得越來越聰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OCdAWwBmyVoG_1Zwkk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