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酒比年輕酒更好?葡萄酒的6大謊言

2019-09-18     掌上紅酒

人們存在很多對葡萄酒的錯誤認識,比如白葡萄酒只適合女性飲用、高酒精是惡魔、分數越高的酒就越好等等。本文總結葡萄酒界的6大謊言,為你揭開它們身上籠罩著的迷霧。

熱映葡萄酒電影《杯酒人生》(Sideways)曾極力地頌揚黑皮諾葡萄酒(Pinot Noir)的美味,然而當你回頭去喝一些梅洛葡萄酒(Merlot)時,你也會發現梅洛也絲毫不亞於黑皮諾。同理,大多數酒迷都懷抱ABC迷思——Angthing But Chardonnay,即非霞多麗不喝的偏激想法。然而,人們討論最大卻是蒙哈榭(Montrachet)。儘管蒙哈榭以出產充滿黃油味的風味濃郁型霞多麗著稱,但似乎人們偏愛著這個十分拗口的名字。為了阻止這樣的錯誤認識繼續遮蔽人們的眼睛,本文就為您揭開葡萄酒界甚為流行的6大謊言。

謊言一:白葡萄酒只適合女性飲用

謊言:這個謊言可能是這樣流傳開來的——丈夫要了一杯白詩南葡萄酒(Chenin Blanc),而妻子居然笑的前俯後仰,於是丈夫覺得很失面子就再也不喝白葡萄酒了。這就跟男人不穿粉紅T-Shirt道理一樣

真相:事實上,白葡萄酒也可以非常優雅精細和複雜。只要避免一些甜白葡萄酒,白葡萄酒也同樣可以清新可口,比如奧地利的綠維特利納(Gruner Veltliner)、希臘的阿斯提可(Assyrtuko)、義大利的維蒙蒂諾(Vermentino)以及長相思(Sauvignon Blanc)等等。

謊言二:高酒精是惡魔

謊言:一些人對高酒精度葡萄酒談「虎」色變,這大概是基於這樣的想法——釀酒師故意採用過熟的葡萄,因而葡萄的含糖量上升以至於發酵成的酒精也越多,最終達到17%ABV左右。而對於葡萄酒來說,15%-17%ABV的酒精含量已是超高型了。

真相:高酒精是惡魔的這一看法不僅對葡萄酒產區不公平,對某些葡萄品種也是不公正的。一些葡萄品種比如仙粉黛(Zinfandel)本身就是富含糖分的葡萄,因此用其 釀造的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很容易就達到16%ABV以上。而對於象西班牙、南義大利、加州、澳大利亞以及阿根廷部分地區等這樣陽光充沛的產區來說,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更是習以為常。而釀酒師們也可以通過控制發酵過程或採用提前採收葡萄的方式來讓這些本該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更加的美味可口。

謊言三:90分酒比89分酒更好

謊言:《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葡萄酒愛好者》(Wine Enthusiast)、《葡萄酒倡導者》(Wine Advocate)、Pinot Report、James Suckling、International Wine Cellar、Vinous、 Beverage Tasting Institute、Connoisseurs Guide to Wine以及一些博客都有各自的評分體系,他們的首要目地當然是賣酒。

真相:一些研究表面葡萄酒根本就不能用準確的分數來衡量。比如一款就今天的評分可能是90分,那麼明天它的分數可能就只有89分或88分了,這也就是說葡萄酒是一種不斷變化的東西,你不能完全用準確的分數來進行衡量。因此千萬不要讓這些分數左右你的選擇。

謊言四:陳年酒比年輕酒更好

謊言:一個私人酒窖的管理者曾今這樣說道:「當看著他的客戶酒窖中存放這堆積成山的勃艮第白葡萄酒時,他感到異常沮喪。「事實上,沒人什麼比看著這些窖藏的佳釀白白地錯過其最佳適飲期而更加令人心痛了。

真相:今天的大多數葡萄酒都是適合年輕時飲用的,而現在市面上的葡萄酒也大致可分為兩種:適合陳年型和適合即飲型。而那些適合陳年的葡萄酒往往含有高丹寧和高酸,只有陳年方見其偉大。

謊言五:舊世界>新世界

謊言:自從釀酒葡萄品質從高加索地區傳入歐洲後,其身影現以遍布世界各地,也因此世界分成了舊世界和新世界,也就是傳統葡萄酒生產國與新興葡萄酒生產國之分。

真相:在過去的60年間,葡萄酒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和澳大利亞不再是葡萄酒世界裡的小玩伴,而中國、英國、加拿大、泰國、俄羅斯以及印度也都在大量出產葡萄酒。新舊世界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而且其葡萄酒風格也由於釀造技藝的不斷提升而變得越來越難以區分。

謊言六:酒杯越大越好

謊言:酒杯中的葡萄酒需要一定的空間來散發出它的香氣,因此,酒杯越大越好。

真相:儘管酒杯製作商們會極力地告訴你酒杯在葡萄酒品鑑中的重要性,但這並不代表著酒杯越大越好。大的酒杯固然對醒酒有利,但這也可能給葡萄酒帶來過度氧化或者香氣無法從杯中冒出的風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NvBTW0BJleJMoPMt04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