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航AF4590航班7.25班戈內斯空難:麥道留個釘,協和一腳踏,歿

2019-11-17     顧氏造船廠廠長

麥道留個坑,協和一腳踏,「哎喲」一跤,歿。

法國航空公司標誌

2000年7月25日下午16時30分,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國際機場,一架隸屬於法國航空公司的「協和」超音速客機(註冊編號F-BTSC)正在作起飛準備。該機將要執飛的是從戴高樂國際機場飛往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AF4590航班。該航班是德國彼得·戴爾曼郵輪公司承租的一趟旅遊包機。飛機上一共有3名機組成員、6名乘務組成員以及100名乘客。

法航塗裝的「協和」客機

執飛AF4590航班的機長為克里斯蒂安·馬蒂,副駕駛是讓·馬庫特,飛行工程師吉爾斯·加蒂諾,是法航的資深機組(馬蒂機長和馬庫特副駕駛在「協和」客機上加起來的總飛行時長超過23000小時)。

100名乘客中的96名來自德國,另有2名丹麥乘客、以及1名奧地利乘客和1名美國乘客(協和客機巴黎——紐約往返機票票價高達9000美元,因此這些乘客妥妥的都是「有錢人」,根本不在乎票價錢)。

《空中浩劫》畫面:準備起飛的AF4590航班

塔台:「呼叫法航4590,請問你們想走W10滑行道還是R滑行道?」(《空中浩劫》中的語音對話內容)

馬庫特副駕駛:「我需要整條長跑道。」(作為超音速客機,「協和」客機對跑道的起飛距離要求高於普通客機)

塔台:「好吧,法航4590,請使用R滑行道。」

馬庫特副駕駛:「法航4590明白。」之後駕駛艙內的三名機組成員相視一笑,機長和工程師表示了對副駕駛「調侃」塔台的讚賞。

本廠長繪製的法航F-BTSC號「協和」客機二視圖

本廠長繪製的法航F-BTSC號「協和」客機細節1

本廠長繪製的法航F-BTSC號「協和」客機細節2

本廠長繪製的法航F-BTSC號「協和」客機細節3

本廠長繪製的法航F-BTSC號「協和」客機細節4

本廠長繪製的法航F-BTSC號「協和」客機細節5

當AF4590航班沿著R滑行道滑行至預備起飛的26R號跑道時,負責監視油量儀表的飛行工程師加蒂諾報告機長:「已經用了800公斤燃油。」(「協和」客機驚人的耗油量可見一斑,這個油量足夠讓一個有車族的普通家庭小汽車使用半年以上)

戴高樂機場南塔台值班管制員吉爾斯·羅傑蘭:「法航4590,可以使用26R跑道起飛。」

馬蒂機長:「26R號跑道,准許起飛,法航4590收到。」

機組按照當時的天氣情況,選擇的起飛速度分別為150節(V1,約278公里/小時)、198節(VR,約367公里/小時)、220節(V2,約407公里/小時)。

16時40分,AF4590航班開始在26R跑道上加力滑跑。馬蒂機長躊躇滿志的說道:「大家都準備好了嗎?我們走!」

當時速達到278千米/小時是時候,馬庫特副駕駛報出表示已經達到決斷速度的口令:「V1!」

當飛機在跑道上以時速320公里滑行時,機內的人們明顯感到「砰」一聲並伴隨著一陣劇烈的震動。飛機呈現輕微左傾狀態,飛行工程師加蒂諾要求機長放棄起飛,但由於飛機已加速至時速328公里,超過了起飛的決斷速度,而飛機此時已滑行了1200米,跑道前端剩下2000米,已經無法安全停下。因此AF4590航班除了繼續起飛之外別無選擇。

機場周圍的目擊者拍攝到的AF4590航班帶著火焰起飛的照片

16時43分15秒,AF4590航班從戴高樂機場26R跑道升空,但在吉爾斯·羅傑蘭的望遠鏡中,該機是一副令人驚恐不忘的畫面,左側發動機已經著火,拖出一道長長的、伴隨著濃煙的火焰。他立刻摁下了紅色報警按鈕,通知機場消防、救護和安保部門做好準備。然後呼叫機組:「呼叫法航4590,你的機尾著火了。」機組回覆:「收到。」

《空中浩劫》鏡頭,左側機翼起火的AF4590航班

4時43分22秒,飛機駕駛艙的發動機火警警報器響起,顯示2號引擎失效,提示進行引擎防火程序操作。

4時43分25秒,馬蒂機長下令加蒂諾工程師關閉了2號引擎並啟動滅火器,同時副駕駛馬庫特警告機長注意空速,此時飛機空速較低且離地只有30米,情況越發危急。客艙中的乘客早就已經嚇成一團,尖叫聲夾雜著哭泣聲響成一片,起飛階段將自己綁座在空乘席上的乘務組對此無能為力(她們自己哭還來不及呢,這種陣仗超出了她們平素訓練的要求範圍)。機組最終決定飛往離戴高樂機場不遠的勒布爾熱機場迫降並報告塔台。

塔台中的空管們此時也沒閒著,立即著手清空戴高樂機場和勒布爾熱機場周圍的空域,給AF4590航班準備迫降的凈空環境。並通知勒布爾熱機場做好迎接AF4590航班迫降的準備。

但AF4590航班註定飛不到勒布爾熱機場了,隨著左側2號引擎的火勢蔓延,滅火系統完全不起作用,1號引擎隨後也被「點燃」,左側機翼在高溫的炙烤下不斷地有碎片脫落離開機翼主體,16時44分,方向舵控制系統管路被大火燒毀導致方向舵完全失效,飛機不受控制的向左側傾斜翻轉。駕駛艙內響起了「PULL UP」的近地警報聲。這是死神的呼喚聲。

「噢,沒時間了!」馬庫特副駕駛絕望的喊道。

「不!不——」馬蒂機長的這聲喊叫成了AF4590航班機組留下的最後聲音。

《空中浩劫》畫面,AF4590航班墜毀瞬間

16時45分,法航AF4590航班F-BTSC號「協和」客機在起飛105秒後墜毀於戴高樂機場附近不足1公里的戈內斯鎮的一間小旅館外25米處。墜毀時左翼先著地,然後整個機體完全翻轉後解體並猛烈爆炸,產生的蘑菇雲升出近百米高,機上的9名機組/乘務組成員和100名乘客無一倖免,墜機的碎片帶著火焰崩進25米外的小旅館造成該旅館內的4人死亡。使得墜機的遇難人數上升到了113人。

AF4590航班的墜機現場

戴高樂機場塔台空管員吉爾斯·羅傑蘭在望遠鏡中清楚的目睹了AF4590航班墜機的全過程後不由得說出「我的天吶」,隨後一臉震驚的跌坐在地上大哭起來,他已無能為力。

事後官方組織的調查報告認為:空難發生當天,36R跑道上遺留有一條由美國大陸航空的麥道DC-10客機(註冊編號N13067,執行從戴高樂國際機場飛往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國際機場的CO55航班)一號引擎跌出的長條型金屬部件,在AF4590航班起飛時,左側主起落架機輪輾過該部件,導致輪胎爆裂,輪胎的碎片並以高速射向機翼的油缸,造成的震盪波導致油箱蓋受壓變形並繃開,大量燃油隨之泄漏;另外一塊較小的輪胎碎片割斷起落架的電纜線,導致火花引燃泄漏的燃油引發了火災。起火時機場的航管人員雖及時發現並通報AF4590航班機組,但因飛機已滑行至V1速度不得不起飛,機長原先想飛到5公里外的巴黎-勒布爾熱機場迫降。但是二號發動機已經關閉,然後一號發動機著火,繼而燒毀機翼,導致機翼融化,令飛機無法攀升及加速,最後失速墜毀。

導致AF4590航班最終墜毀的罪魁禍首——美國大陸航空公司N13067號DC10客機

AF4590航班墜毀後數天,英國航空公司和法國航空公司宣布將全數「協和」飛機停飛,以對意外作進一步調查及對客機進行改造,設計更牢固的輪胎來承受飛機的高速度、高負荷,油箱採用了凱芙拉防護層包裹防止燃油泄露,機場運用了更好的系統來監視跑道,移除異物。

(上為N13067號DC-10客機留下的「肇事」金屬條,下為F-BTSC號「協和」客機的輪胎殘骸,被利器劃割的痕跡清晰可見)

但就在「協和」客機於2001年準備復飛前,美國發生了9.11恐怖襲擊事件,使「協和」客機的載客量大幅度下滑,再加上「協和」客機服役時間已經超過30年、機隊老化且超高耗油量帶來的巨額虧損導致「協和」客機從此一蹶不振。2003年11月26日,一架註冊編號為F-BVFC的「協和」客機執行最後一次飛行後,這款劃時代的超音速客機從此退出航空運輸市場。

在確定「肇事元兇」後,2010年2月2日13時30分(法國當地時間),也就是AF4590航班墜毀九年半後,AF4590航班戈內斯空難案在巴黎西北郊的蓬圖瓦茲輕罪法庭開審,美國大陸航空公司及另外5人被檢方指控對戈內斯空難負責。150多名記者和50名技術員參加旁聽,法庭辯論使用法德英三種語言,調查卷宗多達90卷,證據多達534件。遇難者的家屬方面只有一部分會出席,因為有大部分已經接受法航的賠償,不會參與共同起訴。

本案的被告方包括:美國大陸航空公司;負責為N13067號DC10客機安裝那根肇事的金屬條的大陸航空機械師約翰·泰勒;大陸航空維修人員斯坦利·福特;協和客機製造公司前工程師主管雅克·埃盧貝勒;歐洲航天集團協和分部前主管昂里·佩里耶和法國民航總署前高層主管克勞德·法蘭特贊。如果被控的罪名成立,他們的最高刑期可達5年監禁和7.5萬歐元罰款。

在經過兩年半多的審判程序後(一審和再審),法國凡爾賽上訴法院2012年11月29日做出終審判決:美國大陸航空公司和另外5名被告在2000年協和飛機空難中不承擔刑事責任,但仍需向法國航空公司支付100萬歐元民事賠償。

AF4590航班戈內斯空難收錄在加拿大大型災難紀錄片《空中浩劫》第十四季第七集《破碎音速夢》中。

「協和」超音速客機性能數據:

乘員:機組4人+載員219人(最大)

長度:62.1米

翼展:25.56米

高度:11.4米

空重:787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86000千克

最大商載:12700千克

發動機:四台奧林帕斯593 Mk610渦噴發動機,單台推力187千牛。

經濟巡航飛行速度:M2.04馬赫(2448千米)每小時

實用升限:11818米

最大航程:6580千米

載重航程:5110千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L1YeG4BMH2_cNUgwDu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