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於市,一街繁華,這裡不止有個六百年酒窖

2022-04-24     漫成都

原標題:大隱於市,一街繁華,這裡不止有個六百年酒窖

除了那間六百年的酒窖遺址,這裡到底還潛藏著多少寶藏?

看似細長不見頭的巷子,卻暗藏乾坤;在街角拐彎幽深之處,總能收穫不經意的驚喜。這片與九眼橋、安順廊橋為鄰,被錦官驛街、水津街、雙槐樹街、金泉街、星橋街、濱江東路合圍的三角地帶,伴隨有著水井坊酒窖遺址的保護性開發,已建設成為水井坊歷史文化街區。而在散發著濃郁老成都氣質的這裡,年輕、時尚的氣息也正在升騰並與之完美融合,城市更新的意義在此處有了不同解讀。

從天仙橋南街右拐,走過水津橋,是蘭桂坊酒吧街,這裡是不少外地遊客到成都必來打卡的網紅地,雲集了數家酒吧,餐吧。蘭桂坊前方,就是水井街。有著六百年悠久歷史的水井坊酒窖遺址,就位於水井街上。

水井街酒坊遺址,距今已有六百年的歷史了

水井坊遺址曾是民間釀酒作坊,呈"前店後坊"布局,兼具釀造和售賣功能;擁有晾堂、酒窖、爐灶等釀酒設施齊備,展示了明清時代釀酒工藝的全過程。從明、清、民國至當代,延續六百年從未間斷生產。堪稱中國白酒第一坊。

透過仿古外牆,還能聞到那陳年酒香。作為成都市重點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遺址所在區域已被很好地保護起來,建設成為了水井坊博物館。

水井坊博物館

走在水井街上,曾經有名的黃傘巷已無處可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繁華的現代商業街區。

歷史上的黃傘巷,人文底蘊深厚,曾經是清代翰林院編修顧汝修的故居所在地。當年,顧汝修因出使安南功成名就,乾隆皇帝特御賜給他一具華蓋作為嘉賞。顧家將華蓋插在大門外,以此報答皇恩,揚名家族,傳名後世。從此顧家所在這條巷子就被叫做「黃傘巷」。

「九幾年,黃傘巷口子上有家賣肺片的,門店不大,但老闆為人和氣,食材新鮮,環境乾淨,手持一把鋁瓢,把各種食材和佐料和轉,紅油鋥亮,味道巴適,當時在水井街這一團轉生意很紅火,就是莫得名字。」後來,得知肺片店搬到郭家橋街,還取了名字叫「黃傘肺片」,陳大姐才記起來,是原來賣肺片的老街坊。

水璟唐時尚街區

故事漸去,往昔遠離,黃傘巷老舊危房和建築在改造中已不復存在,如今已被水璟唐時尚街區所代替。

在黃傘巷舊址上,依照原建築比例復原的水璟唐時尚商業街區,保留了明清時期黃傘巷曾經的具有川西特色的獨門獨院老宅特有建築風格。

水璟唐時尚街區

位於水井坊博物館旁的水井簧館,是一家新派川菜餐廳,在川‌菜大師彭子渝加持下,‌保留了被譽為川菜靈魂的夫妻肺片、傷心涼粉等傳統菜式,讓故地重遊的人們慢慢品味和回味老成都的味道。

街頭巷陌,縱橫交錯,庭院幽深。打不清方道,找不准方向,這是水井街給很多初到人的深刻印象。

水井街的一頭連著一條街道,名為錦官驛街。

古時,成都又稱為「錦城」。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成都地方官府設立負責管理織錦事宜的"錦官",並在今天地處水井街的水井坊博物館原址設立專供錦官們居住的驛站,這就是錦官驛的由來。

錦官驛曾經一度是貨物出川、貿易通商古驛道的重要一段。當年,各地商販從成都水、陸總驛錦官驛出發,經得勝場、沙河堡、大面鋪至龍泉驛,再一路向東,途徑簡陽、內江,直達重慶奉節的小橋驛。這也是最早的明清時期出川通商古驛道。

20世紀80年代的錦官驛街 陳先敏 攝影 圖據《成都街巷志》

「錦官驛早就不在了。現在說的錦官驛,指的是錦江區錦官驛街道辦事處。包括錦官驛街在內的街區,如今都劃歸水井坊社區管轄。目前這一片區是由水井街、金泉街、星橋街、錦官驛街、青龍正街、雙槐樹街,以及黃傘巷、孫家巷、大同巷、存古巷,青碧池巷構成的商業和生活共融的時尚街區。「

2008年開始的水井坊歷史保護片區改造工程,91.6%的居民從原址遷出,錦官驛所在的錦官驛街建成了香格里拉大酒店。孫家巷、大同巷、青碧池巷和絕大多數老舊院落已經拆除。目前剩下存古巷4號院,雙槐樹街21號院少部分居民尚未搬離。」水井坊社區書記王怡一家三代都居住在此,他自己也是當年片區改造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2005年9月,攝影師拍的整條街的樣貌,那時兩旁都是臨街的鋪面,還有人力三輪車

同樣的位置,今天再來拍一張,已經完全變了模樣,唯一不變的是前方的七中育才中學

「那兒年香格里拉酒店還沒開建,錦官驛街這一帶的街巷都是成片的瓦房組成的院壩。街巷狹窄,蛛網密布,蜿蜒曲折,屋檐低矮。下雨的時候,都要沿著牆根走,借著房檐躲雨。所以成都話叫做'梭邊邊,躲角角'。因為巷子深,院壩密,所以小時候最喜歡在巷道和院壩之間穿來穿切藏貓貓。很多第一次來的人都要迷路。」當地居民王純昌對當年的街巷記憶猶新。

歷經多年城市建設,如今的錦官驛街,成都首家純外資五星級酒店香格里拉依然續寫驛站當年的繁華。

從河對岸向香格里拉望過去

曾參與成都香格里拉酒店籌備和建設,並擔任過酒店會議及宴會銷售總監的Jeff Wang,對當年酒店奠基時的情形記憶猶新:「作為全球知名酒店管理集團,香格里拉很看重成都的發展前景。而成都香格里拉酒店,是集團公司全資投建和經營的自持業態之一,也是集團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環。」

從香格里拉高層向城南俯瞰

「在香格里拉,最能體會成都慢生活。」坐在酒店二樓寬大的落地玻璃旁,點上一杯咖啡,就能坐擁無敵江景。這讓每一個初來乍到的人,立刻會愛上這座城市,Jeff Wang對成都始終保持著最初的最美好回憶。

走過水井街,就來到雙槐樹街。

並不寬闊的道路兩旁,綠樹茵茵,涼風習習。透過路兩旁的灰磚圍牆,能和過往歲月對話,通過歷史留下的斑駁痕跡,去感受時間流動的變化。

綠樹掩映下的雙槐樹街

沿雙槐樹街向前步行二十餘米,路的右手邊有個不起眼的門洞,門牌寫著雙槐樹街21號,胡義富大爺就居住在此。

巷道幽深,綠樹掩映,青磚木門,斗檐高懸,雖有幾分殘破,但依然保留幾分大隱於市的豪門宅院的感覺。

居住在雙槐樹街21號院的胡大爺

胡大爺的院壩因保存完好,已被界定為地方文物保護單位,入選《成都市第六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胡大爺兒女不在身邊,他如今已是91歲高齡,資格的老成都,飯前總愛喝兩杯,喜歡給別人講故事,吃完飯出門轉兩圈是雷打不動的習慣。胡大爺身體硬朗,現在的生活過得很滋潤。」沒事兒的時候,王怡喜歡找胡大爺擺擺龍門陣。

位於雙槐樹街54號的成都七中育才,是成都重點初中,是多少家長和學子青睞的地方。

成都七中育才門口的道路

七中門前這一段路,綠樹成蔭,有陽光的午後,樹蔭斑駁投射到路面上,偶而還能聽到校門內學生們的朗朗閱讀聲。就連斜對面的一間公共衛生間,也是從頭到腳被綠植包裝嚴實,說是成都最美公廁之一,也不為過。

被綠植環繞的公廁

校內喧鬧,校外寧靜,仿佛兩個世界。前方綠樹掩映下的小路,讓人不由得放慢腳步,變成靜心地漫步而行,心情也變得寧靜起來。

沿著雙槐樹街繼續往西前行,就是金泉街,也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熱衷而來的咖啡打卡之地。

水井坊街區上的金泉街

時尚感極強,充滿異域風情的各色咖啡鋪子,打破了街巷的靜怡。更像是一道流動的風景,跳躍的音符,召喚四面八方的遊人趨之若鶩。

園林設計師Nino的Placebo咖啡店外場景

九零後園林設計師Nino的咖啡店,就在其中。一旁的URBAN PICNIC CAFE如本咖啡、FUSION COFFEE馥飲咖啡、勒克立方和答Workshop Cafe等小眾咖啡紛紛在此扎堆,成了潮人聚集地。

SIGNIFICANCE咖啡店一瞥

「我和朋友些都喜歡耍,所以開了這間PLACEBO的咖啡小館」,Nino開店的初衷,為的是便於尋找一處能夠與耍伴兒些經常碰頭的地點:「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從小就愛在錦官驛街巷附近玩耍。錦官驛的街巷很有老成都的味道,也是成都一張靚麗的名片。「

Nino的Placebo咖啡店內

咖啡可以為遊客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也是年輕人喜歡的飲品,無論是特色甜點還是外賣咖啡,九零後追求的是理想的消費環境和輕鬆自在的氛圍,當然,還有免費wifi,點上一杯咖啡,可以在店裡坐上一下午。

URBAN PICNICCAFE店外

在縱橫交錯的水井坊街巷裡,還藏著幾條極具特色的小巷子,裡面還有不少寶藏,可千萬別錯失一探究竟的機會。

從金泉街一直向西,行至星橋街112號,成都化工研究設計院外,原四川鹽務局辦公樓舊址旁鮮花怒放,充盈著春的氣息。

星橋街成都化工研究設計院門口處,有 原四川鹽務局辦公樓舊址,是民國時期成都鹽業發展的標誌性建築

進入院子大門,里同的感受有所不同,多是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老式居民樓,這是成都化工研究設計院的宿舍,樓的外牆被爬山虎包裹。這裡住的多是設計院的老職工。

從設計院出來往九眼橋方向走,必要穿過有「水井坊」三個大字的牌坊,而很少有人知道,在牌坊邊還有一條狹長的街道,穿過橫著的巷子, 就是青和里巷了,一個讓人有點「意外收穫」的小街。

水井坊街區星橋街入口牌坊,不遠處就是青和里巷

在這條長約五十米的街巷上,分布著「鰻七」鰻魚燒專營店、Xing’s Club烘焙店、一行書店等特色時尚店鋪。在眾多店鋪中,尤其以白色外牆,簡潔門頭,透亮櫥窗的ALLOW.OO咖啡館顯得格外耀眼。

青和里巷的巷鰻魚燒專營店

青和里巷裡的Xing’s club 烘焙店

一年前,攝影師Michael從千里外的青海孤身到成都創業,開了這家店,成就了事業,收穫了愛情,組建了家庭。「當時只是想過來隨便走走看看,結果來了之後,發現成都這座城市包容性好,生活安逸,吃的東西巴適得板,就不想走了。」

靜怡的巷子裡,有人在認真地下棋,有人坐在店門前發獃,有人斜躺在街沿的沙灘椅上打瞌睡,各安其好,隨心所欲。

青和里巷子裡的街邊對弈

青和里巷MICHAEL YOUNG的Allow.oo 咖啡店

攝影師Mlchael Young 的咖啡店外

青和里巷盡頭,居民樓棟牆壁上的整幅牆繪

城市的新與舊,傳統與時尚,在這條短短的巷子裡實現完美融合。

在整個水井坊街區,其實還有一些看起來特別不起眼的小巷巷, 卻也暗藏「心機」般的存在。比如存古巷。

存古巷,一頭連著香格里拉大酒店和寫字樓,一頭與金泉街交匯,清代時稱之貓貓巷,是一條通道狹窄,幽深幽靜的小巷。

存古巷金泉街入口

當年之所以稱之為貓貓巷,據說是因為巷子太過於狹窄和曲折,人在巷子頭行走必須要像貓兒一樣靈活才行。

存古巷錦官驛街入口

走進存古巷,就像是走進了時光隧道,彷佛能感覺到昔日街巷裡頭家家戶戶生火做飯煙燻火燎的生活景象,和成都人最愛三五成群、左鄰右舍扎堆扯到擺龍門陣的熱鬧場面。

存古巷12號,門面上寫著的「存古巷垃圾面」,從現場拍照的遊客,和來來往往進進出出的食客看得出來,這是家網紅店,雖然名字起得有點顯彆扭。

存古巷21號院,垃圾面就在院內

從一旁側門進入,立刻豁然開朗。青磚白牆,綠樹成蔭,一座煙火氣十足,極具老成都生活場景的四合院映入眼帘。

「原來這個院子是一家劉姓人家的祠堂,當年還算豪華氣派。改造之後,院壩原住民早已陸續遷走,目前還有3家人居住在這兒。」據王怡回憶,原來院子大門是對開的朱漆木門,門口還有一對石獅。院子裡是青磚院牆的四合院,院子中央鋪設有青石板地板,四周房檐上還有完整的斗拱。

存古巷21號院,保留完好的建築物

「垃圾面」就開在院內。麵館主營雜醬面、水餃、抄手。干拌雜醬面是店內的招牌。價格適宜,分量實在。成為了寫字樓白領、附近住戶、酒店員工每天必去打卡的食堂。吃完飯還可以在院壩頭打麻將,喝茶,沖殼子。

從存古巷21號院裡向外眺望

一路走過,歷史的印跡,生活的足跡,隨著城市的發展演變,街巷不斷改造而獲得涅槃重生。對於我們來說,水井坊街區是與記憶里的老成都與當下新成都的完美融合,每一處街巷的場景切片,都是這座城市最美好的印記。

本文特別感謝錦江區錦官驛街道辦事處支持

——漫成都.城市——

文字| 劉鎧瑞

編輯 | Penny

圖片| 怡霏

監製丨王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7bba09f70bc5734ff43e1ed8f4d1c5d.html